|
精彩片断三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然后谈一谈你的第一感受,你认为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呢?
(生自由高声诵读)
生:我认为范仲淹的愁最重,其次是辛弃疾,苏轼根本就不愁。
生:我也认为苏轼不愁。但我认为最愁的是辛弃疾。
师:那我们暂时把苏轼放一放,现在说说到底是范仲淹更愁呢,还是辛弃疾更愁。
【自评:这是整合基础的再整合,课堂继续朝着纵深发展。】
生:我觉得是辛弃疾愁,词的结尾是“可怜白发生”,五个字,特别醒目,字字泣血啊!
生:但是范仲淹的词中也写了白发啊,不仅有白发,还有泪呢!
师:谁的白发?谁的泪?
生:将军的白发,征夫的泪。
师:征夫就不白头发了,他们永远年轻?
(生思考)
生:哦,应该是将军和征夫的白发和泪。前几天才学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呢!
师:这种修辞手法叫作——
生:互文。
【自评:这种“故意误问”是一种虚拟问,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师:对了。同学们不要忘了,抒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以通过描写记叙等来抒情,大家从这个角度审视一下两首词!
【自评:为学生指明理解方法,导得不错。】
生:我感觉到《渔家傲》的描写要感伤一些,而《破阵子》的描写要欢快一些。
师:这个感觉很重要,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
生:在范仲淹的笔下,塞外的风景很让人伤感的。大雁一点儿不留恋地飞走了,一轮落日,一座孤城,城还是紧闭的。
师:强调孤城“闭”,暗示着什么?
生:边关告急,战事很吃紧。
生:还有满地的霜,连绵不断的山峦啊,反正挺清冷的。
生:还有声音也很让人愁,大风、号角、羌笛、马啸、雁叫,一声声都催得人心中紧。
师:一声声都催得人心中紧!这话评得妙。不要忘记了词中的人都在干些什么。
生:在“不寐”,睡不着觉,失眠了。
生:愁啊,睡不着觉,就喝酒,喝的还是不好的浊酒。
师:这些景这些声音这些人合在一起,就构成一幅边关特有的景色。就如范仲淹自己在词中所说的——
生:风景异!
【自评:充分利用联想想像进入文字,导得比较轻松。】
师:对。那我们再看看,同样是描写边塞,辛弃疾的笔下又是如何“异”的呢?读一读,比较一下。
(生自由朗读)
生:不一样!辛弃疾的边塞风景热闹得多,豪气得多。声音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声音,各种乐器合奏的声音。
生:还有骏马飞驰的声音,还有良弓拉开的声音,沙场点兵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生:热烈激昂豪气冲天。
生:热血彭湃激情洋溢。
师:说得好!在这样的声音中,我们可以想像画面中的人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生:为建功立业而自豪,因为他们“了却了君王天下事,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师:既然如此,辛弃疾为何要愁?
生:可怜白发生啊!当初建功立业的年龄一去不复返了!
师:这和范仲淹在词中表现的愁一样吗?
【自评:在关键处点拨,让学生思维渐入佳境。】
生:不一样。范仲淹还在感叹“燕然未勒归无计”呢!
生:范仲淹是壮志未酬,而辛弃疾是渴望壮志再酬。(众鼓掌)
师:妙极了!因为愁的内容不同,所以同样的边塞风景,在他们笔下却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同学们,这又应了我们经常在强调的一个美学观点:一切——
生:景语皆情语。
师:来,再次自由诵读,体会这相同的土地上酝酿出来的不同的愁。
(生自由朗读)
【自评:整合中对比,效果不错。】
师:现在我们最后来研究一些苏轼的愁。哦,刚才大家都说他根本就不愁,谈谈理由。
生:“鬓微霜,又何妨”,他自己都豁达得很,何来愁?
生:他像少年人一样意气风发,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擎着苍鹰,穿着时尚的锦帽貂裘,青春得很呢!(众笑)
生:他还很有魅力,“千骑卷平冈”,有众多的追随者啊!
师:谁来品品这个“卷”字。
生:写出了一种气魄。
师:还不够,气魄怎么就出来了?
生:跟随苏轼的人很多。
师:仅仅是多么?
生:还有速度快。
师:对了。人既多又快,场面的热烈就出来了。
【自评:不能忘记是语文课,要时时紧扣关键词语。】
生:这种气势也反过来激发了苏轼,他还自比为孙郎,要当射虎英雄呢!
生:何止是射虎!他要射的是天狼星,他的建功立业的豪情也被激发出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连王老师也不得不服,看来苏轼还真不愁。不过我也记起了刚才一个同学的一句话:这种气势反过来也激发了苏轼的豪情。对了,环境对人是有催化剂的作用的。但是,如果不催化呢?作者的心情会是如何呢?在字里行间真的就没有流露出哪怕一丁点儿愁吗?大家再读读书,品品看,小声读,仔细想。
(生各自小声读书)
【自评:抓住学生发言的中的信息进行引导,这个板块的过渡就比较自然。】
生:哦,我感到“何日遣冯唐”的“何日”有些意味,毕竟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
生:还有,开头的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聊”很值得挖掘,“聊”是姑且尚且的意思,苏轼也还是觉得自己已经无少年血气了,所以只是趁这次机会“勉强、姑且”狂一下罢了。
生:是啊,这个“聊”字让我们读到了这首词意气风发之外的无奈,而“何日”更使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心中的恐慌。虽然借着酒劲儿,借着一时之欢,作者放浪形骸作了一回少年英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欢乐的缝隙里,我们还是感受到了词人心中的愁,那想掩饰却终于没有掩饰得了的,想忘记却终于没有忘记得了的愁啊。(众鼓掌)
师:说得太好了!写《密州出猎》的时候,因为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意见,苏轼自请外任。这时他的仕途上已经是布满了阴影。他在这首词中所问的“何日遣冯唐”的理想其实到死也未能实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不是又读到了一个苏轼吗?还是那个要射虎要射天狼的苏轼吗?我们背背《赤壁怀古》。
(师生齐背:大江东去……)
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同学们,是啊,也许,把这份愁彻底展现出来的苏轼,这才是一个更真实的苏轼。苏轼之愁,虽然体现得很含蓄,但是他和范仲淹一样,其愁是难以排遣难以挥手自兹去的啊!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典型的壮志难酬的志士之愁。
来,让我们在再比较着朗读一遍,体会一下他们的愁。
(生自由朗诵三首词)
【自评:整合旧知,再次掀起理解和情感的高潮。】
师:不管是壮志难酬的愁还是渴望壮志重酬的愁,在英雄的笔下,愁还是和女子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再比较一下两位女子表达的愁和三位男儿表达的愁呢?
生:女子的愁较纤细而敏感,男儿的愁豪放阔大得多。
生:承载女子愁的世界是风花雪月,而承载男儿愁的世界是苍茫边关。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凄凉来表达女子的愁,但不能用凄凉来表达范仲淹们的愁。用什么表达比较好呢?
生:苍凉!以前讲《三峡》的时候讲过这种特殊的美。
师:对了。不同的人格形态决定不同的情感形态。不仅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是一切“情语”皆“人语”。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更要准确把握五位词人个性上气质上的差异。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设计朗读,然后起来表演朗诵。
(在朗读中结束全课)
【自评:最后一次整合对比,凸现五首词的整体性而且进一步深化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