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巧妙预设,精彩生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山东滨州实验学校 曹立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费时多,效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理解和挖掘教材、拓宽教学思路方面存在贪大求全等诸多弊端。欣赏名家上课时,我们总是慨叹名家课堂的精彩呈现,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他们主要得益于精湛的教学技艺,是课堂上的灵机一动,是天然浑成的。其实,名师们往往都能用各自独特的视角读解教材,都能在课堂上及时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触发点。笔者认为,无论是巧妙预设,还是精彩的生成,无不折射着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智慧。



怎样预设课堂,才能收获精彩的生成呢?笔者有幸参加了前不久在淄博举行的山东名师课堂艺术展示活动,从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几点启发。



一、于无声处听惊雷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很感人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很简单的话:“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济南的张馨老师就此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动地举起来,他想       ; 忽然又放下去,这时他想    ;然后又举起来,这时他想      。”



三个空白一下子走进了文章人物阮恒的内心,也让所有的学生同阮恒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加入文本一起朗读时,干瘪的几句话立刻丰满起来。



于无声处起风雷,是不少名家使用的策略。再如青岛杨屹老师在教学《多彩的夏天》一课,结束时杨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多彩的夏天是不是只是写夏天的颜色丰富呢?”课题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得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趣、悠闲、炎热、收获、动人”,总之“不仅多彩而且多姿”,在引导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汉语言的魅力。



笔者认为,“于无声中起风雷,”需要教师沉下来心来,摒弃成见,独具慧眼,去粗取精,于平凡中见伟大,在文字中窥见其与文本的联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挖掘教材,这样才能“生成”可以期待的精彩。



二、于惊雷中听心声



山东枣庄的贺成金老师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充分考虑到文本、人物、学生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了巧妙的预设,课堂效果颇为精彩。



贺老师的课是从“战争”两个字的篆书字开始的──从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介绍了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的纳粹组织的凶残,并用图片展示了那一段悲惨的历史。笔者认为这些预设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介绍就不会有课文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了。教师纯正的范读加上动人的音乐,让人感到有一种抵达心灵的声音。



讲到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放进了半截蜡烛之后,贺老师出示了:这是半截    蜡烛,让同学们去填。不仅借此理解了课文,而且为更紧张的情节埋下伏笔;讲到德国军官点燃了半截蜡烛时,贺老师又一次预设了这样的内容:伯纳德夫人她似乎看到     ,她似乎听到了    。让同学们透过文字直达人物内心,与人物的命运连在一起;当讲到三个人为了挽救半截蜡烛各出奇招时,贺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出示一个空白,让孩子们去想象。学生和文本的对话通过教师的预设得到深入进行,使得文中人物和读者交融在一起。



当读到杰奎琳和德国军官的话时,贺老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补充了一首儿童诗:刽子手叔叔/请把我埋得浅一些/不然,明天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最感动人心的莫过于透过文字折射出的人间真情,在贺老师的课堂上唤醒了大家久已沉睡的人性和人情。当然这些都是需要精心预设才能生成的。



当讲到故事结束“正当她(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时,贺老师又一次对一家人的内心进行了反思,并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思考。杰奎琳想:     ;杰克想:     ;伯诺德夫人想:        ;我心里想:      。学生的精彩发言,让我们赞叹预设得恰到好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于惊雷处听心声”。课堂上,贺老师游刃有余地处理和把握教学内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取舍之间,都有着独到之处。贺老师用读的方式触摸语文,用巧妙地预设带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了情,品出了味,激活了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整节课对话充分,起承转合间展示了文字、文化、意境的魅力。



三、于矛盾处起波澜



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大家能抓住这些矛盾点实施点拨,顿时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青岛的曹君老师在教学《大自然的秘密》一课时,就有了下面的教学设计:向导对小幼龟的漠不关心与后来的“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引导大家体会向导的话语::“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的“自然之道”,从而让学生明白了蕴含在文章里的大自然的秘密──弱肉强食。文本的矛盾是作者巧妙构思的外显,及时准确地抓住这些矛盾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课堂精彩起来。



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留心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松鼠和松果》中小松鼠不舍得把自己喜欢吃的松果全吃掉;《月亮的心愿》中月亮前后矛盾的愿望;《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的尾巴失而复得等等。在指导理解和朗读这些课文时,只要一个设问,就能产生“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



四、于平淡处激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他一个硬币。”这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在教学时往往就一带而过了。济南的王煦老师教学此句时,却充分地发挥了预设的作用,进行了下面的练习:“北风呼啸着抽打着这个瘦小的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她来到一个贵妇人面前,     ;她来到一个乘坐马车的先生面前,       ;她来到杂货铺老板面前,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请写下来。”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小女孩的境况,也就把“可怜”这个词语具体化了,当孩子们读着加入自己想象的文字的内容时,竟然有了催人泪下的力量。这正是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努力追求的。



大凡教育大家都善于挖掘教材中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的句子,稍加点拨,就如同待熄的炉火,立刻燃烧起来,从而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些也正是巧妙预设带来的。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朋友》一文时,紧紧抓住“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等三句话指导学生体味,独显名师风采。其中有这样一段实录: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们怎么读,才能把当时千钧一发的感觉读出来?由远而近,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师: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怎么读?



生:“我……我……回来了!我……我……回来了!”



生:(边挥手边说)“停下!停下!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师:皮斯阿司强调自己回来了,放下达蒙吧。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师:皮斯阿司强调已经回来了,怎么读?



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师:也许皮斯阿司根本没有朗读技巧,他心里着急,这么喊,(急切地)“我回来了!我回来!”(笑声、掌声)



师: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认识,想着你心中的皮斯阿司的形象,读吧。



窦老师极具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着学生在跟人物形象跨越时空的对话后,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学生们也把自己幻化成了心中的人物,文本的语言成了自己内心的抒发,此景此景感人至深。



受窦老师的启发,笔者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进行了尝试。在指导读:“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要下雨了!’”时,做了下面的预设:



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很高兴地):“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很着急地):“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很累地):“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孩子们根据教师的提示,果然读出不同的个性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上述的各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无不实践着这些基本理念。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非常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实现这些思想的前提就是对教材的深度开发,让文本了然于胸,而后实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构建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名师们常常能从渐迷人眼的文字丛中找到擦亮学生心灵的火石,让课堂教学变得风采无限。这不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