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中的案例和孙瑞雪老师对案例的深入点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理解了孩子在各个时间段特有的表现,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以前在班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许多事情,好多都和书中的案例相似,那时会错误的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某个敏感期,现在想想真是觉得愧疚,今天把这些事情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争取以后学以致用,把工作做得更好。
记得在小班上学期的时候,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让她们玩的更尽兴,于是发动家长把家里的废旧玩具带来,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崔佳怡小朋友每天早晨提着个装满玩具的塑料袋来了 ,可是就是整天的提着,无论吃饭,睡觉都是玩具袋不离身,我试着想让她把玩具和其他的小朋友的玩具放在一起,我刚想说,他就吓的赶紧把玩具袋往自己的身上贴,让你感觉好像要把玩具藏到自己的身体里,不让别人发现一样,看孩子表现的如此自私,我态度强硬起来说:你不让小朋友玩你的玩具,那别的小朋友也不让你玩了。听我这么一说,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她突然放声大哭,而且嘴里还念念有词:“不嘛,不嘛,我的,我的。”我一听气乐了,你自己的不让别人玩,别人的还是你的,哪有这样的事啊。后来因为这件事,和她妈妈聊起来,妈妈说:“孩子特小气,从不让人玩他的东西,就算是他不喜欢的也不行,真拿他没办法,也许是独生女的关系吧,特自私。”我认同了孩子妈妈的话,同意了“孩子很自私”的说法,自从看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毫无关系,而是自我意识在逐步形成,孩子从2岁开始,就惊人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把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建构中,所以每个个体才能不一样,才能和其他个体分离开来,形成自己,所以后来再遇到类似的案例我不会再茫然,再武断的把“自私”的定义给孩子,再谴责孩子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再强制孩子去怎么怎么做,而是多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顺利的度过“自我”的敏感期。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知道了孩子好多的敏感期,比如:执拗期,自我意识形成期,语言期、诅咒期,追求完美期,分享期,绘画期等等等,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并懂得作为老师,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打扰他,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自己有解决的办法,好多概念,包括“秩序、规则、分享等都是通过与伙伴的游戏、接触中认识的,孩子与孩子间出现的问题,也正是孩子在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我们不要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创造各种情景,引导孩子完善敏感期,比如我们班的张金傲小朋友,非常的个性,非常的执拗,自己认准的事别人想改变都难,他每天都有固定的小椅子,固定的位置,别的孩子一旦“鸠占鹊巢”,他就会大哭大闹,起初我们对他的哭闹不知原因,以前他来园早,他那个地方没有小朋友占,有一次他来晚了,本来进屋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可是等看到他的地方被别的孩子占了,立马声泪俱下,扭身就往妈妈怀里钻,闹着回家,我们不明原因啊,强行把孩子接了过来,让他坐在另一个小椅子上,可是他却好歹不坐,拧着身子拽着我们往他以前那个地方去,这下我们明白了,他是想坐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要是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早不耐烦了,会大声的训斥孩子怎么那么多事,坐哪不行,现在知道这是孩子的执拗期,秩序感的敏感期,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来,而不是压制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把情绪哭出来,孩子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比如对于这件事情我采用了情景表演《今天我是小主人》活动,让孩子明白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怎么做。
在工作中,我不但给孩子讲怎么做,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和家长的交流方面,因为大多家长都没有与子经验,会和我们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惑,盲点,有时他们也会很茫然的对我们说,老师,你说我们孩子这么邪,你说怎么办呢?有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他的东西不能动,一动就会给你又哭又闹;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在和家长谈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对这本书里内容的理解和家长一起分享探讨,告诉家长好多事情不用这么大惊小怪,而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到了,只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很顺利的通过的,别说效果还不错,好多家长比较认同。
看了这本书,还想到了我们现在担任的课题,现在咱们正在对孩子进行阳光个性的培养,无疑是对孩子的个体发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一般是根据孩子的前测和平时观察的表象来判断孩子的发展情况的,并围绕儿童弱势项制定跟踪教育方案的,我想是不是在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孩子年龄段所表现出的敏感期上分析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到孩子的症结所在,标本兼治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这只是自己初步的想法。
这本书让我更理解孩子,更爱孩子,我会把爱传递给我的每个孩子,让他们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