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文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协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0:5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论文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协作
──探究式学习的初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谭君仪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人生中学习母语的关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再次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串讲、问及理解课文内容上,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少,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机会少。这样,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禁锢。因此,想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重点要开展探究式学习。而开展探究式学习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组织:一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式学习。



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曾经执教过信息技术课的实践经验,试着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利用计算机本身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图像色彩鲜艳、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逼真等独特优势,将协作—探究式学习作为自身的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了小学语文协作—探究课的课堂实验,对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和反思。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协作──探究式学习?



所谓协作—探究式学习,即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以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在小组内分工与合作,通过共同参与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协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协作与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并在此类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最终让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是怎样的一种环境?



多媒体网络环境:是指能利用多媒体素材、课件并实现网络互通互联的教室,包括已经配备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课室、电教室和多媒体电脑室等。教师可以在此类环境下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与资源的优势性,开展协作—探究式学习。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其目的和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进一步转变师生教与学的观念,树立正确有教学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我教你学”为“我导你学”,形成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



二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协作—探究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验与探索,特别的通知行动研究,逐步形成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协作—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



三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共同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与信息素养。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提升,学生在不断的协作、探究式学习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三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强调境以学习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具有7到8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协作—探究式学习正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的教学结构。



(三)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与理论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此项研究,主要依据李克东教授关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的理论。李克东教授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WBL)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通过资源共享和利用,通过发现和探索,通过网络协商和讨论,通过利用工具进行知识重组和创作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0:53:12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经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笔者提炼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如下:


从整个流程图可以看到,协作—探究式学习是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同时渗透了一些网络协作和探究式学习的元素,主要分成:任务—分工—情境—资源—协作、探究—评价,共6个环节。在操作时要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一是“任务与分工”是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准备部分。主要是要求师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与要求。

二是“情境与协作—探究”是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部分。就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学习资源,开展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三是“评价”是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总结评价部分。

六、主要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对学习语文而言,情景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有所“感”,这样才能有所“悟”,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并配上优美的音乐,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生动性,引导学生乐于协作与探究。

小学生有两种很重要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就是“好奇”与“好动”,因此,在协作──探究式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中生动有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互动、合作起来,并让学生保持对探究式学习的持续性。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多媒体的虚拟性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吸引学生探究。计算机可以随时为我们展现上至宇宙天体,下到海洋地心的风貌,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探究学习带来了便利。

例如《猫》一课,我把猫的样子、抓老鼠、玩耍的情景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猫的叫声与顽皮的游戏图,使学生发出天真的笑声,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体会作者看到猫“画”梅花时的情感。情景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探索,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是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素材帮助理解,突破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现代信息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的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是这样做的:

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

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满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0:53:23 | 只看该作者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



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是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六幅,上面三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三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边疆建设者。



从《白杨》一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难达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三是通过有趣的多媒体学习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游戏中学习是每一个学生都渴望的,因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中心的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字后,可出现认字的电脑游戏。只要把拼音和生字下正确连线,电脑就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并响起“你真聪明”的表扬。低年级的学生在得到这样的称赞后,心里乐开了花,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可操作性,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参与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现实生活,引导小学生参与题材拍摄,从中探究新知。就是把他们参与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拍摄下来,把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从网上截取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课堂上就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学习讨论与探究。



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拍下学生在家里和在课堂上的读书姿势,让学生看着画面的自己,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哪样做才是正确的姿势,强化“三个一”规则,从而组织讨论,明确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



由于所拍摄和截取的都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甚至还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观察的愿望,便于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使教育贴近生活。



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创情境,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借助多媒体画面的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就可以再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就能促进对知识的获取。



例如《脚印》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在洁净美丽的雪地上,小猫小狗看脚印的活泼情景。教学时,我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雪花满天飞舞,轻轻落在房子上、树上、田野上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雪的可爱,接着,让小狗小猫在雪地上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动物看着自己的脚印想象这时会说什么。因为学生此时已入情入境,所以发言异常踊跃,一句句充满童稚的话语,充分表现出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接着再请学生朗读它们说的“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画“的意思了。



又如《雨点》一课,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雨点在不同地方的景象: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跑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到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到大海里,雨点在大海里跳跃……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涛声、雨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雨点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交互性,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



在实践中,因为多媒体网络环境有交互功能,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电脑上的信息或任意一个学生的信息,传到每一个学生的电脑上,并与学生建立实时的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按照老师的指导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好句子优点在哪,差句子差在何处,内容合适不合适,用词恰当不恰当,标点有没有问题等每个细节都显示在屏幕上,整个修改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手脑并用,既节省了反馈时间,又培养了参与意识和修改能力。



例如,低年级学生写字除了要有老师指导如何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还要看老师的范写,但这些做法仍然不能帮助每个孩子都可以很快掌握写字方法,他们往往羡慕别人写一手好字,却不知自己怎样才能写好,运用实物投影将每个孩子实际写的字展示给大家或直接在教学专题网站上交流,就让大家参与看演示、辨好坏,帮助就具体到了每个孩子,每个笔画,每个起笔与收笔,对提高写字能力有很大帮助。



从以上的教学策略中可以看到,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学科的协作──探究式学习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与教师、同学、媒体以及文本之间的交流,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习实践的能力。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式学习,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2]陈彦,《小学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师》



[3]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黄淑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微探”,《课型与模式》广州市番禺区教学优秀成果选(第二辑),200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6: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