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2: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习作3
设计理念: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作前准备:
   收集古今中外名人惜时、勤学的事例或找一些具有感人事例的小故事。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
     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读后感“读”“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2:20:30 | 只看该作者
习作3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海伦凯勒)》,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领会本次的习作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
  重难点、关键: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课前准备: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书吧,你们最喜欢哪本书?
  2、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我们学会了思考,感悟了人生,提高了素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作3”
  二、、读例文,感悟写法
  1、张佳星同学读了《海伦凯勒传》后心潮澎湃,写下了自己读后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自读例文,思考:
  (1)、例文围绕《海伦凯勒传》写了哪些内容?
  (2)、读完后你有什么收获?
  2、讨论交流。
  (1)例文内首先叙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又谈了自己读后的感受,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总结。
  (2)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读完以后,有种迫不及待想找来原著读一 读的欲望。
  3、小结:
  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就要让人产生一种读书的欲望,为了达到这一点,读书时一定要边读边思、边感受: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1、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
  2、确定习作材料,完成习作。在学生练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讨论,修改习作。
  4、选出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在班上交流。
  5、誊写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2:20:46 | 只看该作者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 我说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能让你一笑解千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2:21:03 | 只看该作者
《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看完了《呼啸山庄》。我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朋友的女子,怎么能写成这样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管怎么样,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已经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了!
        《呼啸山庄》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没有受到城市里大众化的影响和控制,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们领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们这些长期受到传统礼仪的约束的人们看来就显得非常特别,非常有新鲜感。有人说《呼啸山庄》是“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要我说这都要归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极丰富想象力;极强烈的激情;极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她那把主题升华的才华和能力。我认为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
        当我回味着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时,我发现在《呼啸山庄》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中另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保持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无论我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或是多么残酷的考验,我们都应该向往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2:21:20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读后感
        早在两百多年前,此书一出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高层。一边是烧书,一边是捧书。
        其实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当然在地主阶级的两个叛逆者企图主宰自己的婚姻与命运,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
       先说说林黛玉的个性与思想。她“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绝望与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点,也源于此。是一个具叛逆精神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而贾宝玉也是一个精神叛逆的典型,作为大观园里的富贵闲人,贾宝玉自然有许多公子哥儿的习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贵族地主阶级的烙印。但是,他同贾珍,贾琏,薛蟠之流相比,确实别具一样的性情。他不走所谓读书应举,出仕做官,立身扬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击那些热中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人。骂薛宝钗等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话是“混帐话”,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写渣滓浊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候门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着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这些思想与行为与封建正统的观念相对而立,自然为当时所不容。
        所以宝黛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通的。她从来不认为宝玉说的那是混帐话,认宝玉做知己,他们的爱情也是建立在这种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础上。从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贯穿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的对封建正统,特别是对程朱理学以及八股科举的反逆思想;一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对本阶级的前途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的感觉。林黛玉也许是因她是个女子,又处于无权无势,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压力更重,愁与恨也就郁积欲多。一个是希望“一杯净土掩风流”,一个则希望化成飞灰,化成轻烟,或者死后被“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一方面是与周围极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对这种阶级产生的绝望感与没落感。
        这种叛逆的思想,在当时反映在爱情上是带有相当强烈的病态,畸形,伤感的。也只能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了。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无非是为了使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一旦到了维护自己利益的关键上贾母即使将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宝贝,置于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宝黛他们却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托再贾母身上,希望得到贾母的支持与允诺,简直是迂腐,软弱之极。
        想想他们用建筑在蔑视封建“仕途经济”的思想基础上的“木石姻缘”,去对抗封建卫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缘”,怎能不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呢?
        悲就悲在我们看尽了这种荒唐的阶级观念产生的爱情悲剧,还是无法避免在现实的社会中仍有被迫门当户对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让婚姻远离了爱情,直至枯萎,永远不断延续着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2:21:40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211年3月16日 星期3前几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其中,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介绍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局势越来越严重,一群宪兵、侦探、警察把李大钊抓走了,而作者、作者的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可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不过,那时,也有一些人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生死置之度外。女共产党员江竹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江姐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关在渣滓洞中,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可是她面对洞中黑暗的生活,面对敌人的严问拷打,忍受着竹签插入指尖的巨大痛苦,不但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而且对于共产党的秘密、资料只字不提。一位女共产党员,有着这样顽强的意志力,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他对共产党所谓是忠心耿耿啊!  
  江姐和李大钊都是伟大的人,他们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中国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职责,我们又是否高度负责、竭尽全力去完成呢?我们要为别人照相,为集体着想,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集体遭受更大的损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8 2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