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漫步云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中考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 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 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览的顺序顺序,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课文写。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3、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4、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乐与忧并不矛盾,这是柳宗元在特定背景复杂情感的流露。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之时,便随友人游览山水。在游小石潭时,作者被小石潭的清幽秀丽打动,于是,便产生了喜悦的情绪;但作者的情感主流是郁闷的,短暂的快乐之后,一旦看到清幽的景物,便睹物伤怀而产生“忧”的心绪。因此,“乐”与“忧”并不矛盾,它们极和谐地融入本文,使文章产生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5、文中“小石潭”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
小石潭景色清幽,秀丽奇特,但却被世人忘却,无人欣赏,又远离尘嚣,这正象征作者怀才不遇,被人贬斥的处境,这也正是《永州八记》的一大风格,即用被遗弃于荒野、不被人发现的美好景物象征自身处境,从而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
6、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处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一、重点字词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心旷神怡。怡:愉快。:/l
二、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翻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三、阅读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6、“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即: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8、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9、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10、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1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4、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于:在。
  15. 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Aw}Cr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_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翻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翻译: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一 、重点字词
  1. 恶能无纪。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突然。
  6. 柔梢披风。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二、重点翻译。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翻译: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s;GA1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G}\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翻译: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翻译: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翻译: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三、阅读理解。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一、词语解释
二、句子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4、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7此教我先威众耳。
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8、固以怪之矣。
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0、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3、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4、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5、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6、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3、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道出千古壮士之心声、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名句 。   
8、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9、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藏书(2)篝火狐鸣 。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二、句子翻译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 拿它来交换。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翻译: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翻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翻译: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翻译: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翻译: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翻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C.wS4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陈寿
一、词语解释
二、翻译
1、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你只可以到他那儿见他,不可以委屈(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翻译: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4、孤不度德量力。
翻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翻译: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翻译: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
7、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但是曹操终于能虎胜袁绍,以弱胜强,不只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谋划得好啊!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翻译: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
三、关键问题v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诸葛亮@
一、重点字词。
二、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翻译: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三、阅读理解
1、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9、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1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
一、重点字词
  1、起于鲁。起: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3、再拜: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以,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寇,入侵。
  二、重点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二、 翻译tN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V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F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H_mA(2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D.P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S7dI0*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P-1h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e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zj{ed;
  pi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cwo
  三、中心内容(6%&Q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K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H
  3、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eM~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YW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J%h-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Vya;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I9/^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jJ/K
  c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_te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pZeM*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ff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Ga1JS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U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6 4~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1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IFh
  8、妻妾之奉 侍奉m-.1o[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MUU`]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5pF4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Iy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8
  二、翻译下列句子 0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7E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FmF+z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3gQCjo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K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g]$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2e
  三、回答问题 N0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i]o|
  比喻yl=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4';-0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KL)D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LOj~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R9$N+`
  L.url
  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 "{ C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cT'e6W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AKUBF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止:栖息;安:怎么G!i
  3、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XZ
  二、翻译下列句子 e4f1t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4aD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5
  三、回答问题 (<A'6P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LTS{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E>\`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aC_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89f]O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31R!8|
  4、小惠未 ,  :通“遍”,遍及,普遍。p8EJ(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I\t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I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H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Wf\&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_*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PA!{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M_
  二、翻译句子 IuC94G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9>YgD@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I+Em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E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pX(SB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d'$7
  三、回答下列问题。 h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2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A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m=x/.0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8cR\?Z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_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8K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f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eD
  22~,d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9qv
  w>b
  一、词语解释TM=Bs
  TQ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C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又”。L*@l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u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L<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p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e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Xh2$m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P1{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ut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dD"Ix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7T+hS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K~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0;<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G[A'f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PIV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XD*n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q"[T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Vep3Ro
  三、回答下列问题。 <a9b!I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i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x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e[1d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Ib.}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G"l5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hB$YX'
  {e<(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K
  N\f,q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DJAM|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G) V5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0
  3、聚室而谋。 谋:商量。nd%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o9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Yh6W2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o>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l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反:通“返”。Zd8F]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9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I[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b|6
  ab*}_4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l/0[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RxE,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8[p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1O+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o|>M^<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a?[z
  ^h
  三、回答下列问题。 4Lbn[G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c.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HE J"]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pi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E4a`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P1rO8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6Kr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OG>a
  一、解词: 答案]xX
  1、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W]a=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尚,还 。 盈:满\T h'D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AS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L
  5、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F+6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挨着Z
  7、珠可历历可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z&S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c#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高高帽子。 为:是?IRa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Gc0J
  1、黄:黄共阅一手卷 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szx
  2、舟尾横卧一楫 2、船尾横摆着一支橹。/C+VF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3、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tG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jW*"X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IW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7:00 | 只看该作者
6、尝贻余核舟一 6、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Is]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出真奇妙啊!ym;@A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x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10、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xb|
  中心思想 核舟,用桃核雕刻的船。“记”在这里具有摹写意味,它全面如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雕刻在核舟上的全部人和物,活灵活现,使领会了雕刻家神奇高超的技艺和才华。
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纲要oerIM
文言文复习/
  (一)考查范围+d(Wke
  课内文言篇目为主,兼有课外内容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哲理性短文,阅读理解以课内讲读篇目为主。c
  (二)考查内容&
  1、字音、字意、语句停顿。 [
  2、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I
  3、弄清常见虚词在句中的用法。DO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_(Q./V
  5、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写出段落大意。sa
  6、能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如:内容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c=
  7、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D
  (三)考查题型p1
  文言文的考查有填空、简答、翻译、选择等题型,其中前三者居多。'yh
  (四)复习方法=hC
  1、积累U|
  积累最好的方法是背诵。背诵课后习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通过背诵可以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变化。I|:
  2、转化\
  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课内阅读背诵的基础上阅读课外其他浅显文言文。tKX*
  (五) 复习重点_zVDDH
  1、通假字yEbnX
  以课文中注明为主,1-4册课本中共有40个通假字,详细见讲义。L
  2、古今异义词0D@s
  0yq
古今异义词是指从字面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甚至相反。复习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褒贬色彩的转换、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vg*
  如:子:古义 先生,你 今义 儿子}
  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P
  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男人的配偶mK<x
  3、一词多义tN/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含义,解释时要具体推断。pB"HT
  如:故:1、温故而知新 (旧的)}I
  2、故不错意也 (所以)h
  3、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gj
  4、公问其故 (缘故) `y
  4、 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xL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于、以、而、其、为、乃、诸 如:之:①作代词 代指人、物、事、时间、处所等.
  ②作动词 到,去 9\u`q
  ③作结构助词 的r1P2CK
  ④作助词,主谓之间不译;rr
  ⑤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U@
  ⑥作其他助词不译 如 马之千里者q3H
  5、翻译文言语句的技巧Ma9U
  j
翻译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要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另外还要记住“五”字要领。T
  ①、“留” 凡朝代 、年号、 人名、 地名、 官职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动。_zx
  ②、“换” 用相应的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u"f>{
  ③、“补” 补充古代简练说法中所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 +~O]
  ④、“删” 删去文言句式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h
  ⑤、“调” 把文言句中特殊语序按现代汉语语序要求调换过来。hD
  6、文言语段阅读要点+@0=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zAZ:~d
  ① 记叙文要理清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前因后果。s%8
  ② 说明文要理清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i!cu
  ③ 议论文要理清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hG+\Q
  (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f_
  要抓住文段中的一些过渡性词语或概括总结性的句子对文章进行分析 l
  (3)、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 态度、 思想倾向 1J=X
  [E}h
作者的观点是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一般是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分析时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其消极因素。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有下列情况:①思乡爱国 3S
②理想、情操 、壮志豪情 ③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④亲情 、友情、 爱情 ⑤同情劳动人民 ⑥揭露社会黑暗,表现对社会现实不满 j
⑦怀才不遇,抑郁忧愤。[
  (4)、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Cm}M
  ①、写作特点可从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修辞方法等方面入手。MAT4M
  ②、语言特色可从词语、句式等方面入手 。另外,诗歌还可以从音韵、节奏等方面考虑。zz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8: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