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资料《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及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学习资料 《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
执教: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陈 曦 评点: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
一、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注意: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动笔。可以划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时间为六分钟



师:时间到。这个速度其实我测过,我自己在家读也算过这个时间。而且是根据我们阅读研究协会研究出来像我们这样十岁左右的孩子。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五分钟是够的。大家想想,像这样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容易吗?



全体生:不容易。



师:但是刚才我们这个同学他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办法。你现在能不能说说用什么办法?



生1:我用的是在默读课文时在心里想着他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想中心思想后再概括主要内容,并把这些写在笔记本里。然后再把这些归纳起来变成主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师:真了不起。他敢于挑战自己。这么长的文章他可以从头到尾一边看一边想。想了主要内容再想中心思想。想了中心思想再想主要内容,真是天才。我们一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看到没有,这篇课文与我们原来学习的课文不一样。



生2:我们可以边看边按章节来分主要内容再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合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师:这个方法不错,我们用加法把它概括出来。(问生1)你同意吗?



生1:我就是这个意思。



师:可是你没有表达清楚,可见说话和思想要统一。



【评:高年级阅读课,如何达成高效,速读这种阅读方式确实值得提倡。本案中的速读设计尤为称道的是有方法指导,如:认清字句,提出疑问,动笔记录等。限时的要求也是一个创新。我们注意到的是陈老师在设计备课时,预先测试,这样的躬身实践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速读后的大意归纳也不是任意而为,而是结合口语表达提炼方法。纵观此环节的设计,教师“退居二线”,学生的活动量占据主流:读文,归纳,成法,思维的活跃可见一斑。这正是陈老师高效语文课堂观中“扎实”这一关键词的体现,扎实地为为训练让路,学生的发展服务。】



师:考考大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什么?



  课件出示:按课文叙述的顺序编号



  掩护李大叔( )



  智斗鬼子( )



  游泳技术高( )



  机智逃生( )



  上夜校读书( )



  乡亲牵挂( )



生:第一个是上夜校读书。



师:同意吗?



全体生:不同意。应该是游泳技术高。



师:是不是记错了?没关系,别紧张啊,继续说,我们不怕失败。英雄不怕失败。



生:(顺利完成)



师:掌声送给他。不要因为人家犯了一点点错误就揪着不放。给他点鼓励。你看他后面全对了。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小短语其实是老师帮助大家概括的什么?



生:小标题



师:其实主要内榕、小标题不一定就是这几句话。也可以是关键的一两个词。比如说:游泳本领高,我就能概括成两个字──游泳。再比如说:智斗鬼子,我们可以概括成──智斗。当然还可以用别的方式来。比如说用文中的?



生:句子



师:那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的顺序。我们就能大概的知道文章地主要内容了。这个学习方法真好。我们一起把顺序读出来。



  课件出示:游泳技术高(1)上夜校读书(2)掩护李大叔(3)智斗鬼子(4)乡亲牵挂(5)机智逃生(6)



师:有了这几个章节的关键词,再让你把它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吗?



生:不难



师:一点都不难了。但是也要注意句子之间语句要通顺。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父母听,这个我们就留到课后做了。我告诉你,这篇文章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学过,你得准备好了再说。



师:刚才有一组的同学建议说要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那我们就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但是合作学习是有要求的。我们5个同学都有编号了。每个人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课件出示:



要求:1号:材料收发员2号:组长组织讨论3号:记录员4号:纪律监督5号:汇报员



师:明确了责任,各司其职1号同学上来领工作纸



纸上的问题就是刚刚那位同学提的建议和昨天我们预习时提的问题,开始(5分钟计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1:01 | 只看该作者
【评:作业纸的设计在国内的阅读教学观摩中比较少见,之所以少见是大家不敢或是不愿意使用。一来,让孩子填写工作纸这就等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控性就少了;二来,这一设计将占用课堂较多的时间,教师的风采无法得以体现。而陈老师不但用,还用的慎重,隆重。说道慎重,每个孩子发一张,各自填,各自学习,说道隆重,这一设计成了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不但各自学习,还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一张工作纸的设计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理念:让学,还学,有效的教学。何为有效?把时间充分应用于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同时在此过程中实现同伴的互助,自我的提升,任务的达成。】



师:时间到了。我发现咱们金山小学的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好的。时间关系我们就请两组同学汇报。先请收发员把资料收上来。我随便翻了翻,请第一组的汇报员上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们中国孩子在敌人面前很勇敢。文中有很多象声词、动词。



师:什么叫象声词?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你们属什么的?



生:属老鼠



师:读书的时候你们就得是老鼠(生笑)──咬文嚼字。这个发现了不起啊。找出文中的象声词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



师:这些象声词有些是写雨来的,有些是写鬼子的,有些用来渲染当时的环境的,用上这些象声词真好。既传声又传情啊。用上了这些象声词我们感受到了对鬼子的──



生:厌恶



师:感受到雨来的什么性格?



生:顽皮、机灵



师:文中还用了特别多的动词,似乎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个画面。所以我们同学们写文章可以用上这两种词。谁说读书都要老师教,你瞧,你们自己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好。还有什么发现?



  你说我们中国孩子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明明就是写小英雄雨来嘛!



生:就是中国孩子。



生:中国孩子的勇气在雨来身上得到了释放和表达。



师:“释放”这个词很时尚。对了。你想补充什么?



生:雨来也是中国人的一员,是我们中国人骄傲,是我们中国孩子的骄傲。



师:他只是个典型的形象,却让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孩子是不好欺负的,是机智,勇敢的。读书就是要这样,要动脑筋。要从课文想到课文以外的东西。



【评:高效教学,最关键的是看看“教什么”。陈老师的这段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示范和思考。第一,教学生发现,如文本中一些较为隐藏的语言文字品味点;二,教学生欣赏,发现之后,一起品读,赏析,快乐共享;三,教学生积累,通过口语表达,同伴互助,智慧分享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巧妙地到达当堂积累的效果。其实,我们一直注重的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就在这段教学中得以体现,在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同时,他的内心必然有种触动,感怀,体验,而这一切师生互动的轻松,愉快,动态的教学中进行,知识,方法的习得变得自然。品味这段教学,我们似乎感到陈老师将一切做得看似平淡,简易。但是平中足见奇思,易中能体味到效果。这大概就是陈老师提倡的“平易语文”的精髓体现吧。】



师:请第2组汇报



生:文中为什么三次出现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谁来解答?



生1:第一次是老师说,第二次是雨来跟着念,说明雨来接受了爱国教育。第三次说明雨来不屈服



师:为什么还要出现第三次?难道说不出现这句雨来就向鬼子低头了吗?



生2:这句话体现了雨来了爱国精神。(有点勉强)



生3:这更加突出了他的爱国。



师:第三组的同学一致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机灵勇敢



师: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1:顽皮的



生2:游泳技术高



生3:意志坚强的



师:意志坚强这个词怎么来?这个词概括的有水平啊。从第几段看出来



生3:3.4章看出来



师:你比我用词准确,我讲错了不应改用段是章。很好,第三第四章最能体现作为英雄应具备的特点。



板书:爱国机智勇敢



   正是这些成就了



生:小英雄雨来



师:夸夸组上表现最棒的队员



师:可能这是你们第一次的合作学习,我建议你们的老师课后把你们的工作纸展示出来



  我还想用一种更新的方式来学习



  能不能演一演呢?



  那个章节?



  对,第四章节──智斗鬼子



  生积极参与,有“女雨来”,“胖雨来”……(生笑)



  课件出示台词



  雨来说:“捡来的!”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现在时髦海选,下面的导演评委来评定谁演的最好最像台上的孩子分别读雨来的话



师:请注意第二句第三句,这两句话写的时候前面有什么?



生:动作



师:这些动作就是说的提示语,请你找出原文。提示词是什么,你就知道该怎么读怎么演哪个导演执导一下?贵姓?



生:姓何



师:好,何导。你觉得该怎么导就怎么说。



生:应该有动作



师:听到了吗?接受吗?应该有什么动作?



生:应该有手上的动作。



师:因为有明确的提示语所以我们能把动作做好。



   何导,除了动作还有什么呢?



生:表情和眼神



师:哪里可以看的出来?导演你来导一句吧



  生示范



师:这位导演给你们示范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示范的读的不错。可是动作没演出来。导演导演既要导又要演



   再来



   生(再试)



师:前面的提示语要读出来吗?前面的要表演出来。导演我说的对吗?



   看来剧本没写好。不怪你。你找个编剧。谁来当?唉,你的伙伴多好。下课给她编一编。既要写出前面要做什么动作又要写出后面该说什么话,这样人家就清楚了。再来一次。



   生再演(表演得很好)



   台上的同学表演



   其他同学评价



生:嘟嘟囔囔的说



师:什么样叫嘟嘟囔囔?



生:比较慢比较小声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现在是面对凶恶的鬼子



师:他要装出?



生:装出没有看见。



师:导演导戏关键要把演员带到情景当中。要会说戏,要给他们酝酿情绪。你给他们酝酿酝酿,鬼子多坏?根据你知道的资料来说



生:日本鬼子对我们同胞严刑拷打



生:他们打雨来的脸,把他撞在炕上



   师问台上的“雨来”:敌人这么打你,你能不能出卖我们的同志和国家?



生:不能



(逐个指导学生读句子,演雨来)



师:大家注意看,这时雨来是“咬着牙”,注意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这时雨来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坚定?



生:因为我爱我的祖国



生:因为我要打败鬼子保护家园。



师:你把感叹号读出来了,为什么?



生:因为鬼子太可恶了,只会欺负我们中国人。



师:凡是来入侵的我们一定要打败他。



   我们全班都一起来读一读雨来说的话,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面对敌人的诱惑他摇摇头说:──



   面对敌人的毒打,敌人都打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



   现在我看到的不仅看到的是一排的雨来,我看到的是一个班的雨来。



   们把雨来演好了,演鬼子就不是问题了。



师:你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有人当导演、有人当编剧,有人来演雨来,有人来演鬼子。注意也像刚才那样入情入境的读。当遇到这些提示词时,一定要把他表现出来。没有的话要自己加以想象。通过动作与表情表演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51:14 | 只看该作者
【评:此段教学堪称妙笔。妙在形式的处理。将课本剧搬进教室,何其大胆,新奇,但关键是排演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习得,体悟、积累语言文字。陈老师做到了,她只是借助课本剧这一形式让学生不断尝试运用,感受文本中的语文文字精妙所在,通过入情入境的排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妙在导和演的互动。教师身份的确立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很有意味的演绎。课改之后,不少专家学者对教师身份的定位感到困惑,陈老师启发我们:教师可以是引导者,导演,演员,但不论如何,要注意“变”和“调”,身份不断变化,不要长期霸占一种角色,要时时注意出让主题地位给学生,要注意调和课堂,让教与学相辅相成,让文本和学习巧妙融合。】



今天我们学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英雄有了更新的认识。你觉得英雄是怎样的?



生:不屈服



生:爱国



生:锄强扶弱



师:是啊,英雄不分年龄,不问出处。战争时期出现英雄,和平年代也有英雄。作者管桦爷爷也是这么理解的,雨来其实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就是因为有无数的雨来,有无数的像雨来那样从小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中国人,坚强不屈,机智勇敢的中国人,所以在我们民族屡遭劫难,却依然屹立不倒,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现在,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今天这个的主人公──



生:小英雄雨来



师:让我们和雨来一样深情地说出──



   课件出示: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让我们对坚定地自己说──



生: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让我们自豪地对世界说──



生: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02: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