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论文 让考试命题成为引领教师教学的航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思考文章  让考试命题成为引领教师教学的航标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特级教师 朱 瑛
一张小小的试卷,衍射出的是大大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命题发挥引领课堂的导向功能?如何让命题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命促进课程改革,成为引领教师教学的航标?



一、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皮毛关系。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附,毛将附焉”,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而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升华。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会失去灵魂。



在试卷上,我们发现,过去那种把只言片语抽取出来的单项训练,如今已悄然消失,因为这些单项的文字训练题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收效甚微的。如试卷中的“根据拼音写词语”一题,创设了“观看国庆阅兵仪式”这一情境,很好地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也不可置人文性的感悟于一边,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相得益彰,同生共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2011版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这一块无非是“积累──理解──运用”。运用是积累的目的,也是最高境界。六年级的试卷,考查积累与运用的分值不宜过大,一般在25分左右,考查的应是小学六年的积累。如书上的精华思想,优美片段和古诗词,园地里的格言等。尽管试卷中出现的是基础题目,但不要简单机械地呈现。因为,我们要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而不是有没有记住。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指出的:教育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思维僵化,使儿童透过树木见到森林。教学时还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例: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璀璨的珍珠,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请根据给出的作者,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诗句。



(1)钱鹤滩:




(2)杜甫:



(3)王安石:



其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喜欢的原因是:(    )。



这样的试题明显是考查学生的阅读面与积累的量。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少一些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扎扎实实抓语言文字训练。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四字”积累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15 19:40:07 | 只看该作者
1.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组织学生听、看美文、童话故事等。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轮流读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给同学听,以此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由“听”到“看”,水到渠成。不仅如此,还要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督促家长指导孩子听一些新闻报道等。



2.读。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要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得琅琅上口,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忘我境界,熟读成诵。不熟,书是书,你是你,书没有进入你的心里;熟了,语言储备丰富了,张口提笔,词句就会从你胸臆中自然流露出来。道理很简单:书面语言是精致的智慧的,发展语言主要依靠书面语言的内化。如果学生把书面语言读得“皆若出于吾之口”,“皆若出于吾之心”,那就内化了。读不仅指课内,还要延伸到课外,学生如果能多读多背,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必“冰冻三尺”。待到用时,便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记。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更应该培养学生“记”的习惯,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把好词、好句、好段等分门别类地摘抄、或剪贴下来,随时查找、翻阅。



4.用。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诵读)活动;午间“精彩瞬间”,请学生轮流上来朗读或背诵课外美文选段等,既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技能,又达到了巩固平时学习语言材料的目的。



三、坚持从整体着眼进行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一般遵循的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第二个“整体”情况的落实。根据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它的表达特色,并逐步上升到对作品、作者等的评价上,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



例:《少年闰土》的开头(略)《少年闰土》的结尾(略)鲁迅原文的结尾(略)



1.《少年闰土》为什么这样开头?



2.请你比较课文与原文的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这些命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通篇把握的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处理上要照应整体。如:初读环节要照应整体。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总是比较兴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的“兴奋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局部品读不忘整体。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品读训练。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品读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品读要为理解整体服务,优秀文章的细节有许多是作者的传神之笔,品评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



四、聚焦课后练习,落实能力训练



备课时,所有的老师都会认真钻研文本,但不一定会去钻研课后的习题,但这些习题往往揭示着能力训练的重点,隐含着学习的方法,体现着训练的循序渐进性。把课后习题打入“冷宫”不是语文老师明智的选择。因此,我们要重视研究课后的习题。



如:回忆《凡卡》一文填空:课文在表达上有______特点,凡卡在写信时穿插了______、______两件事,目的是___________。这就是课后习题“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和“你发现本课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派生出来的。老师们如果仔细研究过这些课后习题,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要善于把文本中的语文资源盘活,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并活用到文本外的语文实践之中。



总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