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7:13 | 只看该作者

第13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统计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扇形统计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投影仪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4、出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6、全班交流。
7、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说一说。
用投影仪出示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每幅图中各百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统计图获得信息。
四、试一试。
1、出示每幅图。
2、交流这三个问题。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7:19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奥运会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旧知识导入。谁知道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有时候平均数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的集中趋势,因此需要新的统计量,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新的统计量。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统计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员工G        员工H        员工L
月工资        3000        2000        900        800        750        600        600        600        600        650        500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示工作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水平?
3、用平均数为什么不行?
(月平均工资1000元可是大多数员工根本达不到,因此不合理)
4、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将工资从小到大排列去中间的一个就是中位数;出现一组数据中次数最多的成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巩固目标。
1、认一认。
2、试一试。
这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怎样求它们的中位数呢?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书的平均数。
四、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7:23 | 只看该作者

第4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练一练。
1、第一题。指名读题,独立计算平均数,并说出它们的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
2、第二题。先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找出众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平均数不合适?
3、第三题。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三、小调查。
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的分时,往往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的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课
第三题
40厘米出现的次数最多
40是众数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7:29 | 只看该作者


总复习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  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  意义     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7:33 | 只看该作者


总复习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9题。
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
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总复习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
二、练习。
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
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
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4、第15题。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
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
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板书设计:
复习
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0)
容积单位:(液体)升         毫升         (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3-4-13 16:3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7-4-11 15:34:35 | 只看该作者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0 20: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