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下载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17 | 只看该作者

第4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个同学起来说一下?多让几个同学回答。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摆出第1题的图形先让学生数出图形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再用公式计算出结果进行验证。
2、第2题让学生利用计算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
(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第4题:首先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理解题意,再计算。
4、第5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长方体截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必须知道棱长是最短一条边,即:3×3×3=27(立方厘米)
5、第7题:计算结果是立方分米必须换算成容积单位。
三、课堂练习:教科书49页第6、8题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 = S× h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21 | 只看该作者


第5课时 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哪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体积单位有哪些?引出体积单位。
二、教学新知: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摆出正方体。
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即1分米3 = 1000厘米3,1升 = 1000毫升。
2、用以上方式教学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即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 dm3。
3、填一填表格,比一比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单位        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        米、(   )、厘米        10
面积        米2、(   )、厘米2         
体积        米3、(   )厘米3         

4、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选几道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
(4)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1分米3 = 1000厘米3
1升 = 1000毫升3
1米3 = 1000 分米3
1m3 = 1000 dm3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25 | 只看该作者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教学新知: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三、课后练习:第2、7、9、10题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板书设计:
第8题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28 | 只看该作者


第7课时 有趣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知:
(1)为了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1、试一试第1题:
2、第2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四、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第49页1——3题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板书设计:
“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4、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一练。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
3、数学故事: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五、课外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32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学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对问题的解加以解释,你能用图来表示吗。
4、学生讨论完成。
5、汇报、进一步小结。
三、练习
A、试一试1、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B、试一试2让学生先独立分析题里等量关系试,然后交流,集体订正。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忆分数混合运算。
二、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让生认真审题,找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计算。
生独立完成,订正。
3、解方程。
独立完成,订正。
4、让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
5、认真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36 | 只看该作者

第4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复习题。
生独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景图。
2、生独立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找出等量关系式。
4、让生先估一估,画出线段图。
5、讨论完成。
6、交流订正。
7、检验。
8、教师总结。
三、练习。
1、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电脑用户。
让生认真分析,找准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
3、五年级有多少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解方程。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01:26:39 | 只看该作者

第5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几天完成?
学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式。
教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让学生读题。
2、找出已知条件、所求得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4、讨论完成。
5、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数学万花筒
教学目标:
1、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以碗知僧”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5、学生讨论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6、教师提示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7、学生讨论完成。
8、交流。
三、练习。
出示复习题,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四、总结评价。
五、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0 2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