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分钟后1分●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两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脉搏的跳动次数也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减少了。)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身体恢复平静的同学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锻炼,我们可以逐步改变自己身体的素质。)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