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6:3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3课《废墟的召唤》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一、基础题(6分)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轮廓(kuò) 干皱(zòu) 远瀛观(guàn)
B.雕镂(lòu) 海藻(zǎo) 绮辉(qǐ)
C.窸窣(sù) 嗫嚅(rú) 废墟(xū)
D.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2.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2分)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 。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 。
(3)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 ,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 。
A.凄冷 广阔 呼啸 冷清 B.清冷 广阔 呼啸 凄清
C.凄冷 广阔 呼啸 清冷 D.清冷 开阔 呼啸 凄清
3.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2分)
A.呈现 干皱 寂寞 奇耻大辱 B.遗迹 凝固 石碑 鲜嫩润择
C.楚词 艳丽 苍烟 瞬息万变 D.藤萝 花瓣 桔梗 满怀热眈
二、整体感悟(4分)
1.“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这句话中的“铺天的霞锦”指什么?(2分)
2.作者凭吊废墟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课文阅读题(19分)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11~19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嗫嚅: 理直气壮:
2.选文第2段中“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本句话中的“尽责任”指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觉得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什么?(4分)
3.选文第4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2分)
4.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4分)
5.你如何看待青年人的话语,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6.作者写“我”与年轻人对话的目的何在?(4分)
四、类文阅读题(17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A(溅落、迸溅、溅起)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B(映衬、逗乐、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⑤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⑦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⑨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②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两处。(2分)
A处应填 B处应填
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是从原文抽出的一个段落,将其放回原处,应放在 段与 段之间。(1分)
3.这篇散文是围绕对 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1分)
4.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紫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4分)
(1)十多年前,曾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 ,作者感觉到 。
(2)如今,重见紫藤萝,盛开的紫藤萝一派生机勃勃:
,作者的心情是 。
5.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4分)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6.如果说开始“我”是因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 。(1分)
7.追求积极又含蓄的主题是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赏析:《紫藤萝瀑布》从花的颜色、数量、形状和芳香几个方面生动描写了紫藤萝花,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废墟的召唤》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之中,并通过画面蕴含的意象,发出了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这两篇文章都是女作家宗璞的散文,两篇文章都是借物抒情的散文,但《紫藤萝瀑布》侧重于对生命力的顽强的赞美和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废墟的召唤》侧重于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号召人们,特别是青年担负起改革的重任。
五、中考题(2004,模拟题,14分)
碣石山草
调石山草是我登碣石山时从山上采来的,因为没有人知道它叫什么,因而取名碣石山草。
山里人几乎家家养花、卖花,但清一色是外地花卉,南方的柠檬在这里养得又肥又大。“没有山上的花草吗?”我问。“没有。”山里人诧异地回答。于是,我从一块巨石下挖起这株很不起眼的碣石山草。
回家栽在花盆里。从此,它的生命线系上了我的感情线。
开始时,由于路上的蹂躏,它仅有的几片嫩叶全蔫了,在花盆里东倒西歪,抬不起头来。但我仍抱有极大的希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是会让人吃惊的。可连续几天,它不但没有生出新芽,反而叶子渐渐变黑变干,一派死气。我不禁悲伤起来,为无意间摧折了一个好端端的生命追悔莫及。于是,我把它从花盆里撤出来,埋在庭院里。每天,我都在埋有碣石山草的空地前默默伫立一会,一是祭奠它,二是幻想绝处逢生,出现奇迹。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地上冒出一个新芽,毛茸茸娇嫩的一团,活像一个新生婴儿。我惊喜地叫出声来,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随即雀跃着告诉了认识的每一个人。这之后,我对它进行了精心的培育:浇水、施肥、松土、舒茎……慢慢地,碣石山草长势喜人了,芽展成叶,叶抽出茎,葱茏成丛,一个月后,它长成一片独特的风景:
葱茏、鲜润的青草,舒展、开放的翠叶;一簇像孔雀开屏时魅力四射的尾翎,又像崇尚率真的靓女的冲天美发;一片像苍翠欲滴的淡绿春山,阵阵风儿吹过,又像绿的海洋,漾起层层追逐的波浪。既带有野草的狂放,又带有青草的清新;既有大山的清幽,又有大山的质朴。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观赏它不禁让人想起革命前辈李大钊赞美碣石美景的名句。因此,它引来人人赞美。
一位友人观看到碣石山草,称赞一番,对我说:“你建一个苗圃吧,专门培养自然花草。”
我听了心一动,作为教师,我从事的工作与这多么相似啊!原来如同碣石山草的学生,被老师移植在教室的花盆中,用美德的光辉映照,用真情的细雨浇灌,用知识的土壤培育,用智慧的气息熏陶,他们成为一盆盆亮丽的风景,去奉献社会,美化社会;甚至被人遗弃的很不起眼的差生,多施些感情的雨露,也会长成片片惊喜。“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是很有道理吗?然而,曾几何时,我们教育的花盆塑成应试的形状,束缚了盆中的花草自由成长,使其长成畸形,生成病态,甚至夭折——我们为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如今我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摔碎应试教育的花盆,把花草栽在肥沃的土地上,还花草以本性,使其健康成长,回归自然美。
对,我要听从友人的劝告,建一座移栽自然花草、培养自然美的苗圃。
1.文章中说,碣石山草的“生命线系上了我的感情线”。那么“我”的感情线的脉络是怎样一步步地向前发展的呢?请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最适当的词语以示“感情线”的发展。(4分)
( )→( )→( )→( )→
2.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2分)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2分)
4.本文引用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和李大钊“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的名句,均十分恰当,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4分)
5.友人是如何对待“我”栽碣石山草的?“我”是怎么做的?(2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优美的风景、名人的名言,都会引起你对周围生活的思考。请你拿起笔,把你的想法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六、合作探究题
永恒的主题(节选) 江波
我无心留恋那诱人的秋光,便直奔“西洋楼”景区。在整个占地五千二百余亩的园中,那儿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落。那里当年曾从西洋“引进”的一组西式建筑,包括“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从图片上看,颇为壮观。186O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同整个园林一起,被西洋人洗劫之余,一把火烧个精光。如今只有断缺的石柱立在蓝天下,雕花的残破石碑卧在荒草中。虽然这景象自幼便镂刻在心上,一旦真的展现在面前,我的两腿竟如钉在地上,觉得心在微微地战栗,思维也仿佛停止了。
当我从沉思中醒来时,眼前又是熙来攘往的人群。有些盛装艳抹的男女,在轻歌嬉笑中,挤到断柱下频频拍照,我便忽然想到鲁迅小说中刑场上的看客那麻木的心。一丝淡淡的悲哀袭来,便转身离开。
当天夜里醒来,仍觉眼前杂陈着断石残碑。
1.为什么“我的两腿竟如钉在地上”?
2.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到“一丝淡淡的悲哀袭来”?
3.面对圆明园残破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联系《废墟的召唤》,写一下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00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1 16:39:41 | 只看该作者

一、1.B 点拨:“皱”读音为“zhòu”,“窣”读音为sū,“召”读音为“zhào”。

2.C 3.A 点拨:“润择”应为“润泽”,“楚词”应为“楚辞”,“满怀热眈”应为“满怀热忱”。

二、1.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的前景。

点拨:从“霞锦”是美丽的、令人充满向往的角度进行思考。

2.通过对圆明园废墟的描绘,意在引起人们对像圆明园废墟一样凝固的事物的关注,召唤起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

点拨:从作者描绘废墟的词语“寂寞”、“空荡荡”、“悠闲”、“若无其事”,以及“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思考。

三、1.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2.“尽责任”指如何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个中学生,首先应该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好为祖国做贡献的本领。(意思符合要求即可)

点拨:“尽”在这里是“全部用出”的意思。应联系本文的写作主旨来回答。

3.描写 点拨:本段主要是描绘夕照下圆明园的景象。

4.这些词语写出了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出废墟的荒芜和清冷。这里,不仅是逼真形象的描绘,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点拨:从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本文的中心考虑。

5.符合题意即可。 点拨:可从青年人的特点、青年人应肩负起的责任谈起。

6.作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希望他们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 点拨: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考虑。

四、1.迸溅 挑逗 点拨:“迸溅”富于动感,“挑逗”表现了紫藤萝中紫花的可爱。

2.③ ④ 点拨:此类题应从文中与所填句有关的词语考虑。

3.紫藤萝(或紫藤萝花)

4.(1)稀落伶仃(衰颓零落等) 遗憾(失落、失望等) 点拨:此类题只要抓住有关段落的主要词语即可。(2)整树的花儿一片辉煌,像瀑布,又繁又茂,生趣盎然;每一穗的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上浅下深,炫人眼目;每一朵盛开的花像帆又像笑容要绽开,美丽娇媚。 宁静喜悦 点拨:从“生机勃勃”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联系第⑤段思考。

5.(1)将花比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点拨:抓住比喻句中的喻体进行分析。

(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点拨:从拟人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6.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意思对即可)。 点拨:从第⑧段和全文的主旨思考。

7.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人生哲理。(意思对即可)

点拨:此类题的要点是必须答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独到见解。

五、1.希望 悲伤 惊喜 赞美 点拨:从第3自然段中“我”对于碣石山草的感情思考,找出能够包含我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即可。

2.比喻。十分形象地勾勒出碣石山草的自然美。 点拨:从碣石山草的两种美思考。

3.表达了“我”对碣石山草的赞美。 点拨:作者的感情往往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中。

4.前者强调小草有旺盛的生命力,后者既醒目地显示了碣石山草的自然特色,又对上文描写进行了概括,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拨:抓住所引内容进行分析。

5.朋友对“我”加以赞美,鼓励“我”建一个苗圃,专门培养自然花草。“我”听从友人劝告,准备“建一座移栽自然花草、培养自然美的苗圃”。 点拨:从“我”和友人的思想角度思考。

六、作文思路:可以描写一段优美的风景,然后从中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

例文: “围城”之我见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出自钱钟书的《围城》序言)。(点评:开篇引用名人名言,提出观点。)

我觉得用学校作例子再形象不过了。那些贫困失学的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羡慕我们在学校学习,我们却不知不觉地滋长了厌学情绪,反而羡慕他们。有时我想,如果山区的孩子知道上学有多累,也许他们宁愿去放羊;如果我们知道贫困山区生活的单调,也许我们会更有耐力坐在教室里。(点评:联系学生实际发表观点。)

人总是这样,不会安于现状,总想走出去,然而多数人出去后又回来,用钱老的话说,回来的人就会长久安心地生活在城里,好奇也被泥灭了,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顽固了起来。

想象中的互换角色毕竟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们初三的学生还得背着沉重的书包,面对着如山的作业去苦读。与其整日埋怨,何如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呢。走过去,前面有个天!(点评:以积极心态面对现实)

总评:本文引用钱钟书《围城》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联系初三学生实际,提出了积极向上的观点。语句中肯,说服力强。

六、1.因为看到眼前圆明园被残酷洗劫的景象,我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我的身体仿佛沉重得压上了大山,腿自然无法挪动,如被钉在地上。点拨:从作者的沉重心情考虑。

2.作者的悲哀来自于盛装艳抹的男女在废墟前的轻歌嬉笑,因为在这沉重的历史耻辱的圆明园废墟上,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有所思考,都应明了中华民族在此经受的奇耻大辱,从而肩负起民族富强的重任。而作者看到的景象容易让我们想起《鲁迅自传》中的场景,从而更加明白了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的必要。所以一丝悲哀袭来。(意思对即可)

点拨:联系《鲁迅自传》中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回答。

3.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 点拨:可先从想到历史的耻辱写起,然后写从耻辱中感到肩上的重任,作为青年人应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不要忘记历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