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ao1234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讲作文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话题作文的审题



某区在一次高三期末抽查测试中,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请自选角度,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大多数学生审题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是围绕“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写成: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要控制瘟疫蔓延等,显得更离谱了。没有在“共享”一词上着眼花笔墨,以致大多数作文都在三类及三类以下。

  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是需要认真审题的,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呢?



  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如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中: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是话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这就是要求。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如上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这不属于材料,只是提示语。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打破审读材料的顺序

  习惯上考生往往是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上题中“共享生命”之所以偏题,就是考生围绕“提示语”中“生命”、“战争”、“环境”、“瘟疫”的内容在立意,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分清话题作文话题的类别

  从话题内涵的隐显看,有显豁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与公德、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杂、品德、合作,心灵的选择、我与空间、共享生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从而从一个角度来写。从话题范围的大小看,有窄、宽之分,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就比较窄;风、杂、良师、角色等就比较宽。从话题的对象来看,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如:心灵的选择、共享生命等的写作对象就比较单一;而良知与公德、我与空间、真与假、生命与灾难等属于多对象话题。一般来说,多对象话题实际上一种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两者都要写到,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作者:

某区在一次高三期末抽查测试中,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请自选角度,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大多数学生审题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是围绕“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写成: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要控制瘟疫蔓延等,显得更离谱了。没有在“共享”一词上着眼花笔墨,以致大多数作文都在三类及三类以下。

  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是需要认真审题的,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呢?



  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如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中: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是话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这就是要求。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如上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这不属于材料,只是提示语。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打破审读材料的顺序

  习惯上考生往往是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上题中“共享生命”之所以偏题,就是考生围绕“提示语”中“生命”、“战争”、“环境”、“瘟疫”的内容在立意,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分清话题作文话题的类别

  从话题内涵的隐显看,有显豁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与公德、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杂、品德、合作,心灵的选择、我与空间、共享生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从而从一个角度来写。从话题范围的大小看,有窄、宽之分,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就比较窄;风、杂、良师、角色等就比较宽。从话题的对象来看,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如:心灵的选择、共享生命等的写作对象就比较单一;而良知与公德、我与空间、真与假、生命与灾难等属于多对象话题。一般来说,多对象话题实际上一种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两者都要写到,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如何选材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积累作文材料


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这是缺乏写作材料造成的。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为写文章服务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如我们写作文有要求写人的、记事的、状物的、写景的,那么生活中的一些人、事、物、景就可以做为作文的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也是如此,没有充实、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那么,写作材料从哪里来呢?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来源于生活,我们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文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见过的资料则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时的间接材料。因此,积累写作材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直接材料。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处处留心、事事留意,勤动手,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深入体验生活,搜集、记录各种写作材料,随时做笔记,要养成记日记、周记、札记、随笔的好习惯。如此日积月累、天长地久,你的写作材料库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获取间接材料。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学们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博览群书,尤其要多读名著,并进行必要的摘录、剪辑,做好读书笔记。还有,我们平常学习的各个学科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认真学习并储备各科知识也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

   在积累材料时,我们要及时对掌握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积累起来的材料可能是零乱的,应该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可以按主题、内容分类,可以按文体题目分类,也可以按表达方式分类。将材料整理归类后,还要善于想像和联想,要善于把作文要求和材料联系起来。

   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不断阅读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使自己的写作材料日益丰富,写作文就会厚积薄发,无话可写的情况也就不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10: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写好续写作文
--------------------------------------------------------------------------------





谈到“续写”,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续写”。续写就是根据原文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有的时候,有了故事的起因,顺着这个故事的思路通过想象继续写它的经过和结果。有的时候,告诉你故事的结尾,倒叙故事的起因和经过。有的时候,给你一个故事,要求续写的文章与原文成转折关系,这叫逆向续写。还有一种续写,只告诉我们一个场景,给出时间、地点、人物,由此续写下去,想象的范围更广。总之,续写要根据原材料提供的线索、范围、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路等等,续写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表情等,使原文的情节能够合理地发展,构成完整的故事。



续写重要的一点是要紧扣中心来写,避免漫无边际。那么,续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1.认真读懂给你提供的材料,想一想续写后整篇文章中心是什么,要根据这个中心,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续事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展开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想象要符合原文的发展,人物和事物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②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即使虚构,其内容也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不能为了追求故事的离奇曲折,编得天花乱坠,使人难以相信。③想象成的作文,要与提供的材料融为一体,要有明确的中心,重点要突出,有详有略地把事情写清楚。

2.续写部分和前面的文章衔接得上,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相一致。故事情节的向后延续发展要合乎情理。

3.续写的语言要尽可能与原文的语言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作文训练



1.根据下面《一袋桔子》这篇故事的开头,续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尾。



星期六的晚上,四年级的小学生杨明正在看电视。

突然,有人敲门。杨明打开门一看,一位陌生的阿姨走了进来,笑着问:“这是李书记的家吗?”杨明点点头,那位阿姨又问:“你妈妈呢?”杨明笑着说:“到厂里开会去了。”“哦,那我明天再来。”杨明送走了那位阿姨,在进门时,他突然发现门拐角的地方有一袋鲜红的桔子,他用手掂了掂,至少有七、八斤重。杨明转身追到门外,那位阿姨已消失在夜幕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出一个情节完整、思想健康的故事来。)



2.以《夏趣》为题,根据所给的内容,将其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在暑假里,我遇到过许多趣事。其中有一件事像火烙一样深深地印在我心里……

(将故事叙述完整,关键是要突出“趣”何在。)



老师提示: 在续写过程中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多问为什麽?怎麽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修改作文(一)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有的同学却轻视这一个步骤,甚至放弃这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有的要反复修改几遍。鲁迅先生就说过,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去掉。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我们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
    修改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改“四种。

    一、读

    写完作文后,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至少读两遍。如果是平日习作,最好不要马上读。因为你刚刚写完作文,思想里还保持着一种“思维惯性”,挑起毛病来,漏掉的会很多。过了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然时间也不要太长),你做完其他事情回过头来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场上作文,最好也在检查完语文卷子上的其它题目之后来读作文。但是一定要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先朗读,像读别人的作文那样去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尽量按照自己的语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后按照下面所说的办法删、增、改。

    二、删

    需要删的一般有四种情况
    1、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如作文《同桌》。有位同学写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学生,其中一段写到她在熄灯后还躲进寝室的帐子里打着手电做功课。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学,但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不正反映她既违反宿舍纪律、又不善安排时间,还不注意保护视力吗?像这种只考虑一面却会影响整篇主题的内容,需删除。
    2、空洞的议论或抒情也应当删去。如《尊师爱生小记》。有位同学全文只写了600余字,但开头大发议论,仅谈教师节的意义便用了150多字。当然写此题提一下教师节是可以的,但在记叙文一开头就如此空发议论没必要,应酌情删简。
    3、内容重复的,哪怕再好,也应删除。如《驳学理科何用语文?》。有位同学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做论据,来论证学理科需要语文。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4、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应当删除。如《农贸市场见闻》。有的从凌晨起床写起,甚至从昨夜睡不着觉写起;有的则从国家农业政策谈到家乡大丰收,或从一路美丽景色谈到如何挤交通车。这些与题意无关或离得太远的都应删去;即使有关联的也应一笔带过。又如写读后感一类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实感写尽,为了所谓拔高主题,往往还要空喊几句口号或硬做一番检讨。诸如此类的蛇足式结尾,也应加以删除。

    三、增

    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种情况:
    1、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要增。
    2、内容单薄的,可以增加内容,适当扩展。如有位学生写议论文《谈艰苦奋斗》,起先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创业、守业。修改时觉得内容单薄,便增加了几个反面例子,说明胜利后如果不再艰苦奋斗而享乐腐化,必然导致失败。这样正反一比,内容就充实了。
3、记叙文不具体的地方,可增加描写,使之生动。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心爱的水泡鱼》,语言很通顺,但不具体。这里仅举一句:“我曾经养过一条水泡鱼,它全身桔黄真好看。”“好看”在什么地方呢?不清楚。于是在修改文章时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双玻璃球似的大眼睛,游动时晃来晃去,惹人喜爱。”就形象、生动了。

    四、改

    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种情况:
    1、改动不大,就能对明确主题或突出中心有好处的,应当改。如前面举的《驳学理科何用语文?》那例,只要改变一下论据选择角度,即保留一个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另换几个不同国籍、时代、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做论据,那对驳斥“学理科何用语文”的说服力就强多了。
    2、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必须改。如有篇习作《弟弟》的倒数第二段:“我看见弟弟从人群中挤出来往家里跑去,透过雨帘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耳边又响起了?‘我是小服务员’的歌声……”弟弟回家去干什么呢?初稿中没交待。后在修改时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里还有煤饼!”联系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饼给人家用。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
    3、记叙文中一个人的过长说话应当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长篇讲话有条理地分为几层,每层中插一些>别人的问话、反应;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4、议论文中过详的事例论据也应当改。主要方法是删去描写性词句,把长篇叙述概括成简洁的交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扩写作文





扩写,是指在不改变原文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内容粗略的片断或短文加以扩展和发挥的作文训练形式。其目的,就是使原文的主要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使原文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深刻。

那么,扩写有哪些基本要求呢?一般来说,扩写不能改变原作的中心思想、主要人物和事件,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人称、时间、地点、语言风格。

掌握了这些要求,怎样扩写一篇文章呢?

一、认真阅读原文,抓住主要内容

这是扩写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独立阅读、听老师的讲解、查阅与原文内容有关的资料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全文,力求使自己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同时,激发自己扩写的兴趣。

二、仔细研读原文,把握中心思想

这一阶段,要求我们通过仔细研读原文中的每一句话,弄清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每个细节,努力把自己引入原文所创设的意境之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以便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为判断哪些地方需要扩展,提供主要的依据。

三、依据中心思想,确定扩写内容

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之后,我们要从原文的整体着眼,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找出原文不明确、不生动、不具体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从这些地方入手,确定扩写的内容。

四、展开想象翅膀,充实原文内容

确定了需要扩写的地方,那么最后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不脱离原文实际的情况下,用生动鲜明的语言,对那些粗略的内容、笼统的情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力求使文章变得丰富而富有感染力。

扩写同样需要详略得当,对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情节,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扩写就行了,而那些贴近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情节,则需要多着笔墨,详细扩写。

扩写,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要我们掌握了扩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就一定能够熟练地进行扩写。

[原文]

刘胡兰

大扫荡过后,为了重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决定镇压一批汉奸。一天下午,刘胡兰和妈妈在地里拾麦子,只见有个人神色慌张地窜进了保贤村。“啊!这不是汉奸刘子仁吗?”刘胡兰忙把拾的麦子递给妈妈,飞快地向自己住的村子跑去。一边跑,一边想:刘子仁这汉奸真狡猾,平时轻易不在家里住,今天一个人出来,可别让他跑了。很快,刘胡兰就找到了村干部,详细报告了情况。第二天,村里便传开了一个好消息:民主政府镇压了汉奸刘子仁,又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扩写后的文章:

1943年夏收时节,刘胡兰听干部说,要镇压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拔掉敌人的这些耳目,重建我们的抗日根据地。

一天下午,刘胡兰跟着妈妈在村北拾麦子,拾着拾着,不知不觉走出了二里多地,快到保贤村了。刘胡兰正拾麦子,忽然看见大路上有个穿着雪白纺绸衣服、架着一副墨镜的人,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慌慌张张地过来了。刘胡兰觉得这人很面熟,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可是一时又想不起来。当这人从她面前过去的时候,她忽然看见那人后衣襟被风吹起,露出了一支手枪来。她猛然间想起来了:“啊!这不是汉奸刘子仁吗?对!没错。”去年秋天,这个保贤材的谍报组长,经常领着敌人来云周西村搜查抗日干部,在村里打过好多人。后来听说张区长的牺牲,就是他领着敌人干的。这个狗汉奸在这一带作恶多端,老百姓都恨透他了。前些时,刘胡兰就听干部们说要镇压他。可是刘子仁这家伙很鬼。听到风声不对,最近连据点的门也轻易不出了,有时到外村去活动,也是带着一哨人马,因此一直没找到个下手的机会。

今天,刘胡兰偶然碰到他单独出来,不由得喜出望外。她等这个狗汉奸进了保贤村,就连忙对妈妈说:“妈,我有点事,先回去了。”说完,拔腿就跑,急着要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村干部。

她跑到村里以后,一连找了几个地方都没找到干部。这时刘胡兰跑得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心里热得火烧火燎。但是她想:“一定得把这个消息告诉干部们,要不误了这个好机会多可惜啊!可是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刘胡兰急急忙忙往前走,边擦汗,边想主意。忽然,迎面碰上了张大伯,刘胡兰低声问道:“看见干部没有?”

张大伯机警地向四周看了看,说:“大概在瓜地里。”

刘胡兰听完,便绕道向瓜地跑去,果然村助理老王和武工队员都在这里。刘胡兰见没外人,忙把情况做了汇报。

老王高兴地说:“胡兰子,你可替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啊!”

第二天,民主政府镇压汉奸刘子仁的消息,就像春风一样在村子里吹开了。

[简评]扩写后的文章近900字,比原文多了近700字。但是保持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构、中心思想的一致,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故事情节上做了许多加工,从而比原文更扣人心弦,使故事更有血有肉,更丰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2-15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要形神并茂,“姑娘”才能“光彩照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7: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