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5:55:5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 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
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 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 探究过程
(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F1l1= F2l2 或F1F2 =l2l1
即:力与力臂成反比
(6) 评估:
a、 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
4、 学生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5:56: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2、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③猜想的依据是:                                                    。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辅助器材:
应用的物理知识: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5:56:0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滑轮(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2、 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学准备
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总述
学好本节应注重实验。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体会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前,最好先画出简单机械的草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会有什么结果,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如果有出入要去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请老师参与。例如,探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先画草图、再分析: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转了一弯,估计不能省力,但明显能改变力的方向,然后实际做做看。做后我们发现实际情况与分析有出入,想想是什么原因?(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有问题)找出原因就是提高了自己。
  二、引入
   让同学们观看书上的漫画。问:为什么瘦子却拉不住这个物体?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1、介绍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请学生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学生自由组装)
   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选取不同的类型放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1) 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2) 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探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如右图,在学生自己探究时,引导是非常
重要的,强调学生在提升物体时一定要匀速
移动。

分析: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动滑轮在省力的同时,却费了一倍的距离。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用杠杆的知识分析一下,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滑轮本身有重力,和绳子有摩擦,结果可能不太一样,教师应交待清楚。并提出在动滑轮中:F=G物+G动2
四、滑轮组
   动滑轮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却不能省力。有什么办法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吗?引入滑轮组。
1、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滑轮组。
让学生自己组装,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再让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一下,归纳其特点:
2、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5:56: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 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 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形等。
二、  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 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用扳手拧上螺钉:         ;          b、用改锥拧下螺钉:           ;
c、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轮轴     D、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省力        B、省距离      C、改变力的方向       D、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9 、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
10、如书上的图,观察这幅漫画,并回答:
①这幅科学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
②如果你是图中的瘦子,为了防止图中出现的尴尬场面,你会如何改进装置?(画图说明)
11、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如果想省一半的力,是否就要费一倍距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她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①实验中不用刻度尺能行吗?
②应该记录的数据除砝码和滑轮的总重外,还应有哪些?(画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③探究结论,有可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12、在研究斜面特点的探究活动中,小红找来一块木板做了一个斜面,测得斜面高为10cm,长为30cm.此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木块重2N,小红想,要把木块直接提到10cm高的斜面上,需要用力为2N,如果沿斜面拉上去,根据前面议论过的“力”与“距离”的关系,这个拉力大约是直接提上去所用力的1/3。通过实验:小红发现这两个力相差不大,根本不是1/3的关系。
   ①帮小红画出这个实验的草图。
②帮小红评估一下,实验结果与分析不一致,是实验误差还是分析错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好能提出改进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5:56: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机械效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7-12 22:44:21 | 只看该作者
admin 发表于 2013-2-25 05:55
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好极了 问题是怎么下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3-30 20:55:1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18: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