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课时安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9: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春学期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指山市红星学校        吴彩玉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打开新局面,面对新形势,重新确立起点,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新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创出佳绩,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新课标为依据,全面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技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所需人才。

二、学情分析

四(2)班现有46名学生,大部分来自学校周边的各个村落,良莠不齐,差距很大。总体来说,学生基础情况发展不均衡,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在课堂上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调动和提高。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完成作业,学习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还需进一步调整。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好,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本册教材各单元重、难点
重点:
(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口算;

(2)    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3)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学会按角吧三角形进行比较,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    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

(5)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    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方法;

(7)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8)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平移和旋转;

(9)    倍数、因数、奇数、偶数、合数、素数的意义;

(10)利用计算器帮助学生探索发现运算规律;

(11)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12)认识统计图和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1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难点:
(1)    使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和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

(2)    1升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3)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关系,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学会画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4)    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计算;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认识以及测量、画法;

(6)    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找出方法;

(7)    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达到熟练程度;

(8)    能在方格纸上把图形平移和旋转90°;

(9)    在掌握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各类判断,明白每类自然数的特征;

(10)应用规律学会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笔算的简便算法;

(11)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1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13)使学生体验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的过程。

    五、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9:19: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措施
第1、2周
2月21日——3月4日
(一)
《乘法》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10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尝试计算
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第3周
3月7日—11日
(二)
《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5
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 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
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
第3、4周
3月14日—18日
(三)
《三角形》
7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第5周
3月21日—25日
(四)《混合运算》
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5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周
3月28日——4月1日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第7周
4月4日—7日
(六)《找规律》
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4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第7、8周
4月8日——15日
(七)《运算律》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7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恰当的练习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第11周
5月2日——5日
(八)《对称、平移和旋转》
5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第12周
5月9日——13日
(九)《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5
1、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兴趣
第13周
5月16日——20日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联系实际问题的背景理解
第14周
5月23日——27日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5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感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第15周
5月30日——6月3日

(十二)《统计》
教学折线统计图
5
1、选择适当题材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
第16、17周
6月6日——17日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8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的数的实际含义
第18、19周
6月20日——29日
(十四)整理与复习
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09:20:06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年级共有学生385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 绝大多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教材分析
•         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7个单元,分为五个部分。1、数的认识:第9单元倍数和因数2.数的运算:第1单元乘法,第4单元混合运算,  第7单元运算律,教学乘法分配律,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3.式与方程: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运算。4.探索规律:第6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5.解决问题:第11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安排4个单元,分三个部分。1.图形的认识:第3单元三角形,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测量:第2单元升和毫升3.图形与变换:第8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         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12单元统计,先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四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         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2)使学生经历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3)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4)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改措施
1、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教 学 进 度 表
日期
单元名称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改措施
第一单元  乘法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
2.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2-3.5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
1.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
2.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3.学会简单的换算。
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发展空间观念。
3.8-3.19
第三单元  三角形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1.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
2.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
3. 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图形,并运用对图形特点的认识辨析相关图形,也是加强空间观念的手段与方法。
3.22-3.29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四上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认识和掌握相应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通过解决两商之差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可以从条件开始思考,直至求出问题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开始思考,解决所需要的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通过解决条件连续比较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可以从条件开始思考,直至求出问题的结果。
1.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体验解题思路基础上,注意变化实际问题,避免单一的重复操练,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3.30-4.9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1.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与建立三角形概念一样,是从感知形成表象、到抽象图形建立概念这样的过程。
2.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 发现特征 → 交流方法 →获得经验。
4.12-4.16
第六单元  找规律
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1.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巩固发现的规律,进一步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用符号代替物体,列举出所有排列的结果,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1.通过交流或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依次先选定一种物体再和另一种物体进行搭配,思考每次有多少种搭配,由此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体验其中选配的规律,在小组交流。
2.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排列方法。
4.19-4.23
第七单元 运算律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内容分两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乘法分配律,再通过例2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另外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安排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发现用字母表示出来,归纳成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1.教材P54例题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乘法分配律。先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体会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26-4.30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3、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结合图形的变换,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1.对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交流认识和学会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1.联系对折的经验通过连结对边的中点画它的对称轴,学会画长方形对称轴的方法。
2.通过观察、旋转等实践掌握把简单图形旋转90°
4.24-4.30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
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例4、例5教学2、5、3 的倍数的特征;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
1.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因数,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3.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体会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及相应的倍数、因数的叙述方法。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掌握正确的叙述方法。
3.通过验证确认结论的正确性。
5.4- 5.5.12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及一些运算规律,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再通过例2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例3教学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1.有了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经历,学生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学习P84例题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学习要求有了一些提高。
2.要使学生巩固和熟悉积、商变化的规律,还要注意让学生联系规律思考问题。
5.17-5.21
第十一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教学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1.先启发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平面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
2.引导学生自己画图或列表整理问题的条件和问题,以使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有清晰的依据。
3.使学生感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5.24-5.28
第十二单元  统计
本单元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在学会条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再安排例2引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结合本单元学习,教材还安排了综合应用“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1.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1.让学生自己读图,体会折线表达的数据含义,特别通过问题思考,能明白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的意思,了解折线变化的含义,认识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分组活动,通过互相合作经历实际统计过程,完成统计图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中提升统计能力。
6.2-6.11
第十三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本单元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学生认识许多简单数量关系,接触过一些字母式子如计算公式、运算律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以后学习方程、比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也有利于体验数学表达的简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教材内容分两段安排:例1~例5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例6教学简单字母式子的加减运算。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1.在简单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2.在稍复杂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3.字母式子的加减简单运算。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2. 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公式和数量关系。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1.在求字母式子的值中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的数;2.借助具体操作和直观体验,学会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1.除了操作、感知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外,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的实际含义。
2.让学生从具体感知或实际问题开始,利用原有认识列出算式,引入字母表示其中的数,抽象成相应的字母式子,完成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6.14-6.24
第十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20: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