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语文模拟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全卷共四大题,22小题,8页,满分120分(含4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封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线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内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要求填空(6分,每小题2分)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荷花形象的一组对偶句是
    不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修辞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3)上级任命陈晖为厂长,以拯救濒倒闭的工厂,人们说他是
    得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回答)
          2、下面是一则应用文,在格式和内容方面有4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招聘启示
本厂因工作需要,需招收业务员一名,性别不限,男女均可,有小车驾驶证者优先。有意者请于月底前,致电0765—7788127,与本厂人事科吴先生联系。此致
敬礼
                名可针织厂
2001年7月25日        

    答     



   
    题
               
           [答](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41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17题
(一)(14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记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了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画“杠子”,好象那也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

得 分        评卷人
       
3、本文段选自19世纪中期法国作家         的小说                    。(2分)
4、本文段画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其中的“监狱”比喻                              
                      ,“钥匙”比喻                         。(2分)
5、在谈到法国语言,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语,这表明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                                                                             
6、从文段中找出最能表现韩麦尔先生对教学祖国语言的情态的词语,试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
[答]                                                                             
                                                                                   
7、文段最后一句话是对小弗郎士的           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15分)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几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花,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
“样子似乎是,但美的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里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得 分        评卷人
       
8、文章最能体现野兰的一个词是                (2分)
9、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答]                                                                           
10、简要分析第一段划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4分)
[答]                                                                              
                                                                                
11、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12、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答]                                                                                 
                                                                                

(三)(12分)

“风气”是怎么回事?《风赋》一文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无论哪一种风气,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有它的始发期。当它刚刚“起于青萍之末”时都是微弱的,或是出现在某个地方、某个单位,甚至表现在某个公民身上。因其微弱,是清风,是正气,   
就应该适时予以扶持予以彰扬,使之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此所谓“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社会风气的好转离不开这两方面的工作。
然而,仅仅这样说,仍不免空泛虚茫。这两方面的工作靠谁去做?人人有责,自然绝对正确,但老百姓应负的责任和领导者应负的责任毕竟是有误区的。比如说,有些地方交警坐出租车不付钱习以为常,不仅自己不付钱,连老婆孩子亲戚朋友也一起沾光,这当然是浊风邪气。对此老百姓可以反映,可以举报,也可以当场站出来说:“你不能这样!”但毕竟还不能针对这种浊风邪气制定某种制度,采取某种措施,并直接对有关人员予以处罚,他们已经把这种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公仆。因而,掌握某种权力的领导者理应对扶正祛邪、激扬浊清付有相应的责任。
当然,要担负起这种责任并非是轻而易举的。“风气”这种东西,本来就几乎是无色无味的,要区别它的清浊正邪,先得有一点敏感的嗅觉,尤其是它刚刚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要对它的发展趋势极其后果有足够的认识。浊风邪气之所以会成为一种风气、一种公害,其中必有某种利益使人趋只若鹜;清风正气之所以在某些地方难以伸展,其中必有某种利益需要人舍得放弃。在这种情况下,要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还得有点“忘身殉国,秉道疾邪”的政治品格。
群众中并不乏正气,缺乏的是对这种正气的扶持;社会上并不缺乏抵御浊风邪气的力量,缺乏的是对这中力量的组织。而这一切,正是需要领导干部去做的。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是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这句话不仅包含着“上梁”与“下梁”的关系而且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所以这样说:哪个地方、部门、单位的风气不正,就是那里的领导自身不正,就是那里的领导没尽到自己的责任。

得 分        评卷人
       
13、开头提出“社会风气的好转离不开两方面的工作”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4、结尾归纳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5、第二自然段中的事实论据在本段是用来证明什么的?请将它所证明的观点用横线画出来。(3分)
[答]                                                                                
16、选文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还是并列展开论述的?(2分)
[答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回答18—21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 分        评卷人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三里之郭(        )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3)多助之至(        )       (4)亲戚畔之(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分)
[答]                                                                             
20、占据着有利条件的一方,最终却只能“委而去之”,请问其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1、某地方官,妄自尊大,对下属熙指气使,最终导致单位人心溃散,他也成为“光杆司令”,知情者说他这是“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怎么做?(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2、请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确定了自己的写作内容后,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必须做到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否则扣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7: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