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4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中考金榜题?语文篇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然而植物却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100个。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1、本文段的说明中心是                                                         
2、请分别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光合作用的步骤:
(1)原料采集站      A;运输干线      B
(2)食品加工厂       C       收集D
(3)E       F       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G
[答]A      B        C        D               E          F        G            
3、请给“自养”下一个定义。
[答]                                                                              
4、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
[答]                                                                              
5、第三段加点字“最基本”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6、        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的生物都是这一类。他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到大自然,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
        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
        ①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分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②我们皮肤上不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③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④不过人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⑤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农业,办起了绿色工厂,让庄稼来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⑥人们把其中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如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来做粮食;剩下的秸秆、糠麸也是有机物质,就再拿来办加工厂:养猪,养牛,养鸡。⑦那些不好吃的东西经过猪、牛、鸡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就变成了猪内、牛奶、鸡蛋等高级食物。
        所以,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亿吨有机物,这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合成工厂。
7、本文段的说明中心                                                               
8、什么是异养?请给它下一个定义.
[答]                                                                              
9、请给第四段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10、第五段加点字”极个别”一词在句中作用是什么?
[答]                                                                             
11、“绿色工厂”、“合成工厂”所指代的对象相同吗?为什么?
[答]                                                                              
12、本文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清晰--                     (2)温和--
(3)匀称--                     (4)美丽--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                                                                                 
3、本文段分别从         、           、           三方面说明云的特征?
4、本文段分别写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                                                                              
5、本文段主要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
6、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出现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隆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7、        本文段说明的中心是                                                               
8、本文段介绍了云的哪几种光彩?各有何特点?
[答]                                                                           
                                                                                    
9、请给“晕”下一个定义,并说明其征兆是什么?
[答]                                                                             
                                                                                      
征兆是                                                                           
10、本文段多处引用谚语,用何作用?
[答]                                                                              
11、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2、本文段的说明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什么叫做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公里,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公里,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公里,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这样一比较,就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样远!”可是这个话给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要笑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个。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奇怪的事,说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公里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公里,这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每秒钟29公里——差不多。可是天空是如此广阔,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也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移动,二则因为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
1、第一段画横线的语句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2、本文段除了首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那些?
[答]                                                                             
3、请给第二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4、依牵牛星的移动速度,它会和太阳相撞吗?为什么?
[答]                                                                              
5、本文段所列数据多为确数,这对表达说明语言有何作用?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落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歌唱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是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面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到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是在树木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妙美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解释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阴霾(        )                                                                 
销声匿迹(    )                                                                  
涵养(      )                                                                  
2、本文开头描写冬天萧条冷落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各段的大意.
[答]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4、莺有哪些特性?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5、作者在介绍莺的特点时,采用了逻辑顺序中哪种说明顺序?
[答]                                                                                
6、本文最突出的一个说明方法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专题检测]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卷(三)
说明文阅读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文字,接要求回答问题。

(一)(17分)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是世界桥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石拱桥是世界桥有悠史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成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护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大石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其作用是                                                                    。(3分)
5、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的层次。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唯愿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岩。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顾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轩(        )        沼(        )        壑(        )        砌(        )
8、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句子“__________”二字,贯穿全文。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苏州园林的这一特征。(3分)
9、选文第一段②句中的:“似乎”一词不宜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分)
10、第一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从选文第二段中举一例说明,苏州园林的池沼布置是如何体现出“画”的效果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明事物应注意注意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用的是_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关系。(2分)
(三)(14分)
①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②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③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④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⑤论快慢,打手势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赶不上。⑥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⑦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势,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13、下面的句子是从文段中抽出来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最恰当的是(        )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2分)
A、①②句之间      B、③④句之间      C、⑤⑥句之间      D、⑦⑧句之间
14、第⑥句“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中“形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这方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
16、声音作为语言手段,优于视觉形象四个方面是;①__                  ____②________          _____     __③________               ____④______                  _____。(4分)
17、有关选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段选自语文学家吕淑湘写的《人类的语言》一文。
B、文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本文段的结构是:总—分—总。
D、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人类的语言的手势。
18、本文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2分)

(四)(17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追切需要速度快、精确度高、能按程序的规定自动进行计算的工具。二战后期,为了计算允箭的弹道,美国花费巨资于1946年制成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共用电子管18000多个,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40千瓦。这种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电子器件。1959年美国研制成第一台晶体计算机。晶体管的体积大的仅是电子管的百分之一,消耗的电能也只有电子管的百分之一。这种以晶体管为主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60年代计算机得到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初,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了。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其中的一种。它功能齐全,可靠性高,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平均五年更新换代一次。
19、上文按____________顺序说明。(2分)
20、表明第二代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特征的各是。(4分)
[答]第二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上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3分)
22、微机属于第______代电子计算机。四代计算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边最适合作上文题目的是(                )。(2分)
A、电子计算机发展的简史                B、微机的由来
C、电子计算机的特点                        D、电子计算机的构造
24、“晶体管的体积大约仅是电子管的百分之一”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五)(13分)
日光日落,太阳在茫茫宇宙中有规律地运行。它把光明和温暖带到人间,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然而,你可知道,太阳是一个不稳定的星球。
首先,太阳会周期性“发脾气”。1972年7月3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宇宙观察中心发出警告,发现太阳表面有很大的黑子,直径上千公里,太阳可能发生气体喷发现象。8月4日,德黑兰和夏威夷观察站分别报道了太阳气体喷发现象。当天,世界各地纷纷报告:地球磁场严重偏转,短波收不到,仪表失灵,电话、电报线路受到干扰,飞机和地面站失去无线电联络。8月5日,发现了令人更为吃惊的事情:大西洋海底电缆“罢工”,越南海防的地雷自动爆炸。
尽管大气层和地球磁场能阻挡太阳气体喷气时的原子微粒,避免其产生干扰和破坏;但是,地球磁场强度有时候会比正常强度弱得多,其阻挡太阳气体喷气时的原子微粒的能力随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太阳气体喷发就会造成干扰和破坏。太阳黑子大爆发的周期估计为11年。
①太阳在收缩、在摆动,这是太阳不稳定的另一个表现。②收缩理论并未完全得到证实。③英国科学家认为太阳的同长每100提减少0.1%。④如果这一数据正确,那10万以前的太阳是现在太阳2倍那么大,再过10万年,它将变成一个小点。⑤摆动理论比较可靠,但摆动同期说法不一。
25、文章从两个方面说明太阳是个不稳定的星球。不稳定表现之一是“太阳会周期性‘发脾气’”,“发脾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表现之二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第三段中画线的“这种情况”指的是什么?请用曲线在原文中标出来。(2分)
27、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选择说明顺序,本文总体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2分)
28、在下面句子的序号之间,用竖线标出第四段的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9、第三段中加点的“估计”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六)(12分)
①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大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异常惊人的。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的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腰斩断。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进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远的地方。1925后,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差别特别大。(A)台风中心的空气和它外围空气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外转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B)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1972年美国北靠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虽然破坏性极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能造福人类。(原文有改动)
31、文章写龙卷风,先从写台风落笔,这样写有何作用?(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2、请将画线句子压缩成一个10字以内的短句、压缩后句子原意不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龙卷风的多发季节是何时?常与之结伴而行的是什么?(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一句是从文章第 ③段里抽出来的,请你将它还到原位。在正确答案后打上勾号。(2分)
①A处                ②B处
35、阅读全文,指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龙卷风的。(2分)
(1)形状(2)___   __(3) 危害 (4)__     ___
36、作比较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作者通过将台风志龙卷风________的快慢,空气____________的大小作比较,说明龙卷风风力强劲的原因。(2分)
(六)(12分)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        
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或螺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线纹。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磨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37、文中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第1段文字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    ____和_____   _____。(2分)
39、第3段中“指纹的这些特征”包括(概括4点)                        ;      
                    ;                       ;                          (4分)
40、下面句子是从第3段中抽出来的,应放在(A)(B)(C)(D)四处中的____处。(1分)
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真神。
41、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意思。(不超过10字)(2分)
                                                                       
4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1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09:26:00 | 只看该作者
扫描七    议论文体知识识记及阅读方法

一、识记、理解议论文体常识。
1、        概念  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观点、看法、评价、见解或所提出的意见、号召等,并运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事实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证明的一种文体。
2、        论点  作者的观点,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  统领全文论述内容的观点。
分论点    中心论点的延伸、深化,证明中心论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
3、论据   证明论点的依据或材料,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  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
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民间熟语等。
4、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或方法,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摆事实    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讲道理    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或直接分析事理。
5、论证角度   
正面论证  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反面论证  运用具有消极意义的反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8、        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旗帜鲜明的提出所要论述的观点。
分析问题(本论)  紧扣中心论点,挖掘现象本质,深入问题核心,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严谨充分的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  归结全文内容,深化中心论点,提出呼吁、号召。
9、        论证方式
立论    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现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驳论    通过驳斥错误、荒谬、消极的观点、依据或论证过程,树立自己正确、积极的观点。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快速阅读全文,确定文体。
(二)认知文章内容,按文体特点解答。
(三)审清文题,明白所问。
(四)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如何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①文章答案文章找
从段落位置找    按开头、结尾、文中次序,在相应段落找出明确表达作者观点,且带有“可见、这样、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词语的归结性语句。
例:《从三到万》的三个分论分别由“一般地说”;“之所以”和“由此可见”这样明显的标志性语句予以提出。
从结构角度找    按总分式结构提示,“总分总”、“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分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中的过渡性文句;“分总”结构,中心论点则一般是文章结尾的归结性文句。
例1:《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作者在文章起始直接引用名言“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来提出问题,而后在行文中围绕此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深入分析了对待错误的正确看法和态度。在结尾,作者联系我国当前体制改革的实际,深入论述,归结全文。可见,本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由此,中心论点可确定为开头首句。
例2:《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作者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巩固胜利的长期性、艰巨性,而后针对党内出现的四种不良作风,提出“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殷切期望。在文末,作者呼应开头,提出去掉不良作风的做法和号召。可见,全文是按照分总分的结构方式来阐述问题的,中心论点就是文中提出的两个“务必”。
从论述内容找    中心论点就是概述全文论述内容的文句。
例:《理想的阶梯》一文,“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不仅明确点题,还综合了“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三个分论,是全文内容的综述。由此可确定此文句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归纳概括
压缩、组合分论点。
例:《从三到万》的分论点分别为:“学习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学习要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学习要重视教师的作用。如此,中心论点可归结为:“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要谦虚谨慎,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2、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紧扣论点,从具体论述内容中,按“某人做某事”的形式,挑拣关键语句予以归纳。
例:《俭以养德》中所列举鲁迅先生为了工作而不被安逸的生活所累的事实,这一大段文字可简述为“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3、        如何把握论证方法?
单纯的摆事实或讲道理,论证方法则为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道理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论证方法则为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论证方法只为对比论证。
运用比喻修辞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比喻论证(喻证)。
引用名言警句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引用论证(引证)。
4、怎样解决关于论证顺序的问题?
从论述内容所关涉的论据范围(古今中外、人物称誉)或论证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理想的阶梯》“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一句中的“科学家、文艺
家”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不能,因为爱迪生是科学家,鲁迅、巴尔扎克是文艺家,前后称誉语序应相互一致。

[突破训练]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2、议论文的论据可分              、              。
3、常见的论证方法大而言之有          、         ;小而言之有         、        、
          、         、          。
4、根据上题提示,请写出下列各文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吗?(       )
(2)“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黑德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给人民——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
(3)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一个人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         )
(4)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
(5)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掌声)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
(2)本文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3)文段中的“黑暗”指的是                                  ;“光明”指的是  
                        ;“打破这个黑暗”指的是                              。

[反馈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会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1、        请在原文用横线划出本文段的中心句。
2、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具体指的是                                             
                                                                           
                                                                             。
3、、本文段第1句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对上文叙述中的论点有何作用?
[答]                                                                           
                                                                                
                                                                              。
4、“列宁主义认为”后面使用冒号,表示              ,而冒号后面一句话没有引号,原因是                                             。
5、文段最后一句话中,能否删掉“这时我们的国际主义”,为什么?
[答]                                                                           
                                                                             。
6、本文段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7、本文段 的重点句是                                                         。
8、本文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9、这段文字把白求恩同志毫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概括为两个方面,分别是(1)         
                                (2)                                       。
10、作者要纪念的人是白求恩,但文中却写了“不少人”,其目的是                    
                                                                              。
11、第⑧句中“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从句式角度看,属于   
     句式,运用这一句式的作用是                                                。
12、本文段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3、这段文字共有八句话,可分为两层,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4、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
15、文段中的两个“这点”分别指代(1)                                              ;
(2)                                         。
16、“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的“只”字,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在回忆与白求恩同志交往时的一种              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体现了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                                     。“仅回过他一封信”中的“仅”字,表现了毛泽东同志                   心情。
17、在结尾一句中“高尚”是指                 ;“纯粹”是指                 ;“有道德”是指                   ;“脱离了低级趣味”指                 ;“有益于人民”指                      。
18、概括本文段的两层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09:26:00 | 只看该作者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
2、“骨气”的具体含义是                                                         
                       。
3、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但具有共同性,是什么?
[答]                                                                          。
3、        第1自然段为什么能够独立成段?
[答]                                                                          。
5、第2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是对“骨气”的含义作出解释,其论据类型属                 。
6、本文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么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抵抗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要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法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暗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7、本文段采用了三个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请分别予以概括。
(1)                    (2)                       (3)                     
8、文段选用的三个典型事例,其叙述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                                                                          。
9、我们无产阶级自己的“英雄气概”、“骨气”具体指                              
                                                                              
                                                 。
10、本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
11、“孟子的这些话”具体指                                         ,引用这些话的用意是                                                           。
12、本文段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是                                   。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题。
(1)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2)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3)夺取这个胜利,已经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4)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5)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6)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7)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8)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9)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10)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打败仗。(11)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12)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13)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14)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到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15)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16)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7)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8)我们      
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19)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20)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2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2)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1、        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
2、本文段的层次划分是(    )
A、(1)(2)/(3)-(10)/(11)-(22)  B、(1)-(3)/(4)-(11)/(12)-(22)
C、(1)-(5)/(6)-(15)/(16)        D、(1)-(11)/(12)-(20)/(21)-(22)
3、“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这句话概括了中国革命的             、             。
4、因为胜利,党内可能生长的四种情绪是(1)        的情绪;(2)            的情绪;
(3)                    的情绪;(4)                                的情绪。其中前三项与中心论点的                                                    相呼应。
最后一项与                                                     相呼应。
5、第(11)句中的“这种情况”是指                                               。
6、请写出下列比喻的本体。
(1)把                     比作“用糖衣裹着的炮弹”
(2)把                     比作“万里长征”和“一出长剧”
(3)把                     比作“第一步”和“序幕”
7、结尾第(21)句用来回击第       句;第(22)句是用来驳斥第      句,它们使全文能够               。
8、本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3题。
夺取这个胜利,已经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9、上文段“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指的是                                           。
10、把“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中“估计”改为“认为”,“终久”改为“只有”可以吗?为什么?
[答]                                                                             
                                                                              。
11、“夺取这个胜利”与“巩固这个胜利”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                                                                             
                                         。
12、“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这句话是从         
和        两方面说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3、“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它的作
用是                                                                          。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了。这也好像学打拳,刚学会几个动作,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1、本文段的中心句是                                                           。
2、在文中找出“比试”的同义词:         
3、文中的“关节”的意思是                              。
4、文中使用了两个类比,第一个是                                                
相类比,说明                                 的道理;第二个是                  
                                                                    相类比,说明
                           的道理,归纳出                                       
                                                     。
5、上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6、用“//”将本文段划分成两个层次。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
①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②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③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④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不必再请老师了。⑤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闹笑话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一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7、对上文段第1自然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只学会一、二、三”中的“一、二、三”指               ;“从三到万”中的“万”
指                    。
9、“从三到万”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
11、上文段的论点是                           。
12、上文段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0:04:00 | 只看该作者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黑德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给人们——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可是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这原因,从认识论讲,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露在外,而是潜藏在内;不仅如此,它有时还会以颠倒的形式——“假象”出现,就像达尔文有一次半认真地说的那样:“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会说慌的。”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水平、经验的限制,就难免发生错误了。
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错误并不可怕,叹息、感伤、畏惧是大可不必的。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就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一样紧密相联。一个人从错误“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经历着失败的黑夜,正预示了成功的黎明即将来临。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人们的知识、能力以至发明创造,并不单单是在汲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戴维谈到自己获得成功,就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
2、本文段第2、3自然段的分论点分别是                                            ;
                                                         。
3、上文段中共有四处引用了名言,请指出哪些是用作论点,哪些是用作论据?
第1处             第2处              第3处               第4处           
4、第2、3自然段分别从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两者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答]                                                                             
                                                                             。
5、文段中引用达尔文的话是为了证明                                            
           ;引用黑格尔和戴维的名言是为了证明                                   
                                                。
6、本文段采用的论证方式主要有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
①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②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发。③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不会有真理降世。” ④这是有道理的。⑤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于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⑥欧立希也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了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纳明。⑦无怪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尔奖金时深有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折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⑧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7、本文段的论点是                                              。
8、请概括本文段的事实论据。
[答]                                                                              
                                                        。
9、文段第2句在文段中的作用是                          。
10、本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1、本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向理想境界的阶梯。
1、在文段中找出近义词。
苦恼——(     )           刻苦——(       )  
2、解释词语。
无用武之地                                      。
碌碌无为                                        。
蹉跎                                            。
3、“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的是                                      。
4、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
[答]                                                                          。
5、本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10题。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6、本文段的论点是                                。
7、概括本文段的两个事实论据①                         ;②                     。
8、本文段结尾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述的目的是                                      。
9、本文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                                            而展开论述。
10、本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6题。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11、本文段的论点是                                。
12、概述本文段中的三个事实论据(1)                                            ;
(2)                                 ;(3)                                   。
13、上文第1段是从       角度论述论点的;第2段是从       角度论述论点的,都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14、上文是针对青年中存在                  的现象展开论述的。
15、“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一句中的“科学家、文艺家”这两个词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答]                                                                           
                                                                              。
16、文段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的复句?
[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0:04:00 | 只看该作者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题。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怀疑精神”是指                                                         。
2、“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不信它,因为它‘非’。”一句中的“是”、“非”,其含义是:“是”                 ;“非”                      。
3、“怀疑精神”包括哪两方面?
[答]                                                                           
                                                                          。
4、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论据予以说明。
[答](1)                                                                     
(2)                                                                         。
5、“ 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中的“自己的学问”是指                             
                                       。
6、文中举了事实来论证,请归纳。
[答]                                                                         。
7、归纳出上文第1自然段的意思。
[答]                                                          。
8、“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含义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7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要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9、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虚妄                            辨伪去妄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它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
11、上文段的论点是                                                   。
12、“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这样”指代                                    
                                                                              。
13、“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句中的主语是                       。
14、建设新学说的过程是怎样的过程?
[答]                                                                          。
15、最后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                                                                           
                                                                              。
16、文段的结论是                                                               
                                            。
17、本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