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岩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锝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锝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锝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锝很紧,甚至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锝更紧密了。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1、本文段的说明中心是
2、文段在说明岩石遭到破坏时,由自然到 ,在写自然界对岩石的破坏时主要写了 和 的破坏,再地面和地下的 的破坏。
3、请从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说明岩石形成的过程。
[答]
4、用横线划出“胶结”的具体含义。
5、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6、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锝多的历史痕迹.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能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7、本文段的说明中心是
8、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岩石记录了哪些历史?
[答](1) (2) (3)
9、给”化石”下一个定义.
[答]“化石”是
10、文段第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
11、文段结尾通过”化石”记录了地球哪些发展变化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答]
12、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三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就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至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历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锝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1、本文段说明的中心是
2、南极气候恶劣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
3、第二段中”这样的风速”指代什么?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
4、第三段中”这种条件”指什么条件?
[答]
5、本文段除了运用第二段画线部分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6、本文段的结构顺序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经过大量研究之后,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有三个关键性因素:一是地球从太阳所吸收的能量变化;二是从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三是大气对流和海洋环流的相互作用.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大陆的存在对这三个关键性因素都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
首先,南极冰盖对于太阳辐射来的能量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观测结果估计,如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1%,南极冰盖就会往外延伸1100千米,这将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下降5℃,因而引起全球的气候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而如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1.6%,则整个地球就将被冰层所覆盖,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灭顶之灾.
另外,南极冰盖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反射镜,将太阳辐射到这一地区的能量的绝大部分都反射回去.再加上南极高原的空气稀薄而干燥,灰尘极少,所以被冰层反射来的能量很难被空气所吸收,因而白白地散射到太空中去,致使地球损失了相当一部分热能.南极冰盖覆盖了南大洋很大一部分面积,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热交换,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更加重要的是,南极冰盖季节性的胀缩又把上述的这种效应大大地放大了.我们知道,冰对来自太阳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约是水的5-16倍.而在冬天,冰盖的面积是夏天时的5倍,最大时覆盖了整个南半球面积的8%,因此,南极冰盖的存在和胀缩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无疑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
8、南极大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
9、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10、请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的变化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语句。
11、第三段加点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12、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
不仅是大西洋,太平洋的情况恐怕也不例外,中国的气候变化似乎就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当寒流袭来的时候,你也许很容易就想到西伯利亚,如果再往北想一想呢?那自然就是北极.但是,当长江地区梅雨连绵或东北地区夏温偏低时,你可曾想到,这与南极地区的积雪量会有些什么关系?中国的气象学家经研究发现,南极地区积雪量的多少,与中国长江流域的梅雨多少及东北地区夏季温度的高低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而南极海冰的消长,则与赤道附近的海温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的变幻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北半球夏季的环流形势以及中国夏季的降水多少和温度状况,都与前期南极大陆的温度状况存在着遥相呼应的相关性。由此可见,南极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是以赤道为界的.
其实,南极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它不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风云变幻的“钥匙”,而且还储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类陷入灭顶之灾的”武器”
众所周知,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都为冰川所覆盖,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都储存在南极,这些冰川占全球淡水总量的72%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数字啊!巨大的冰盖固然雄伟,所藏的淡水固然可观,但你可曾想到,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这其中也暗含着某种危机.因为,地球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80千米范围以内的地区.而在16个1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3个是沿海城市.因此,如果南极冰盖完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60~70米,这使全世界90%以上的大城市都被淹没,成为水下宫殿.到那时,全球的陆地面积将会大大减少,耕地面积几乎为0,工厂淹没,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
13、本文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4、文段开头的”这一点”和下文的哪句话相呼应?
[答]
15、南极大陆对中国气候有那些方面的具体影响?
[答]
16、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17、南极冰盖对人类生存暗含着怎样的危机?
[答]
18、第三段运用了多个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 请说说它们对说明语言有什么作用?
[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