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013整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46:27 | 只看该作者
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   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科学知识

1、   认识根和茎的形态。

2、   知道根和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   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   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   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   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4、   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5、   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汇报比较结果。

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   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   学生回答。

3、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

4、   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   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   小组讨论。

3、   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四、认识茎的作用。

1、   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   学生交流。

3、   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4、   你能预测它的茎会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发言。

5、   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把它的茎切开看一看。教师示范茎的斜切和横切。

6、   每小组发一段植物的茎,进行斜切和横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内部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46:50 | 只看该作者
4、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   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   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科学知识

1、   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

2、   知道花的构造。

3、   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能准确的认识事物。

2、   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

1、   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   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4、   课前大家也采集了一些树叶,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每个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写在活动记录上。

5、   各小组汇报,对观察仔细的同学给予表扬。

6、   你能在这个基础上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

7、   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提醒学生每次只能按一个标准分。

汇报分类结果。

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   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   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

4、   各小组设计实验。

5、   交流并确定实验方案。重点解决:做这个实验要保持哪些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三、认识花的构造

1、   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   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

3、   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   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   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6、   展示自己画的花的构造,看看同学们带来的花是不是都具备这四部分?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7、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发现了什么?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纸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

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   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   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3、   交流:植物传粉有哪些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补充介绍或上网浏览。

六、课外研究

按照书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实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48: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程标准: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

一、引入交流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二、探究

教师: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教师: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如坐着的同学、黑板等,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态。

提问,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

教师提问: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

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三、巩固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并举出例子。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49: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难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

石头、木块、布、海绵、玻璃、磁铁、白铁皮、牙签、一杯水、一杯可乐、牙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

1、给桌上物体分类(生活动并汇报)

2、有没有不同意见?(突出牙膏是混合体)

3、说一说固体和液体的区别

4、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固体

过度:看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那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研究它们?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为认识固体性质做了充分的学习准备

活动二

1、先把桌上的液体和混合物放到桌子下面

2、师:接下来,还是请同学们给桌上剩下的固体分类,看看各个小组能根据那些标准给它们分类,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分类方法的最多(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轻重  颜色  大小  形状  软硬    光滑度   透明度  厚薄 ……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板书:

手    眼睛     ……

秤                       锤子……

过度:我们把这些都叫做固体的性质(板书:性质),这些是人的感觉器官(板书:感觉器官),这些又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板书: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和一些工具从固体性质的不同方面来认识和了解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活动三

教师:刚才大家运用了那么多方法给固体分类,真了不起!下面,请每个组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继续进行研究,比一比哪一组观察的仔细、全面。(学生活动开始)(师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建议或工具。)

学生汇报

总结:

任选一组的记录单,师:这一组同学在记录中写到玻璃是硬的、螺帽是硬的,那么,到底谁更硬呢?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那也就是说它是有一定的程度的,那我们就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螺帽非常硬,而玻璃比较硬

设计意图:认识固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该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来描述它。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50:03 | 只看该作者
把 固 体 放 到 水 里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到水中》。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潘冬子。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他的有关故事。

2、简介故事:在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围困在山上,不让老百姓把盐和粮食等物品送上山,面对这一情况,潘冬子是怎样做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

3、潘冬子把盐水倒在了棉袄上,这不是白白把盐浪费掉了吗?可宋爷爷为什么还夸他是个好孩子呢?他还有没有办法得到盐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进一步来研究它的性质。(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固体,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固体?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把它们放到水里可能会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预测。

3、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固体都放到水里,观察是否和大家的预测结果一致?

4、学生实验、汇报。

5、同学们看到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在水中是沉的(板书:沉),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是浮的(板书:浮)。看来固体在水中确实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

6、下面请大家把这些固体从水里取出来,(学生取固体),与原来相比,这些固体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7、它怎么会变软变小呢?看来固体在水里除了会沉浮外,还有其他的性质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认识溶解现象

(1)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固体(出示),它叫高锰酸钾,如果把它放入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下面请1号同学从课桌里拿出高锰酸钾和1根玻璃棒,然后把高锰酸钾倒入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看哪个同学观察得最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搅拌一下)

(2)学生观察。

(3)谁来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4)像这样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板书:溶解)像刚才的方糖会变软、变小,实际上是方糖在慢慢的溶解。而如果是像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等浮在水面上,或像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等沉在水底,那说明这些固体在水中不溶解。(板书:不溶解)

(5)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在水中也能溶解?(学生举例)

(6)那么又有哪些固体在水中是不溶解的呢?(学生举例)

2、探究土壤在水中会不会溶解

(1)    那么土壤在水中会不会溶解?为什么?

(2)      土壤到底会不会溶解,让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

(3)请2号同学从课桌里拿出土壤倒入烧杯中,搅拌一下,然后让学生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讲给大家听?

(5)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6)归纳:

在《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是由腐殖质、黏土、沙子三部分构成的,把土壤放到水中,其中的腐殖质就会溶解到水中,而黏土和沙子就会慢慢地沉淀下来,所以土壤在水中是部分溶解。

(6)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把固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在不溶解的物体中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些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7)例如刚出生的婴儿生病了,他不会吃药片,我们可以把药片溶解在水里,制成药水就便于婴儿吞咽。

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也是像这样把固体与水混合在一起的?

(8)学生举例。

(9)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要把固体和水混合在一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研究它的性质,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固体在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有的会沉,有的会浮。

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吗?

五、 应用

1、分离米和稻壳,芝麻和盐。

(1)前几天张老师从粮店买了一些米,拿回家一看,发现里面有许多稻壳,(出示),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些芝麻和盐混在了一起(出示),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个办法,很快地把米和芝麻从这些混合物中分出来吗?

(2)请每一小组任选其中一组混合物,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来分?需要哪些器材?讨论好以后请组长上来领取混合物,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器材,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拿下去。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把米或芝麻分出来,好吗?

(3)学生领取器材。

(4)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现在米和水混在一起,如果要把它们分开怎么办?

(5)同学们利用这四种固体在水中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的性质,把它们分离开了。你们真聪明!

(6)刚才你们把盐溶解在了水里,那么如果我要再得到这些盐该怎么办呢?我们吃的盐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得到的。

2、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学到这里,你知不知道宋爷爷为什么要夸潘冬子是个聪明的孩子了?那么你认为他们回用什么方法得到盐呢?

(2)同学们说的办法都可行,那我们来看看潘冬子是怎么来解决这件事的。(继续观看电影)。原来他们是用火烧的方法使水分蒸发掉得到盐的。

3、制作

(1)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研究的很认真,老师有一样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它美吗?它是利用了固体能在热水中溶解,降温后又能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你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一枝美丽的树枝?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样来制作的。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8页,自己看一下制作彩色树枝的方法。

(3)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4)这一美丽的树枝请同学们课后去完成,制作好了,我们用它来布置我们的教室,好吗?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50:27 | 只看该作者
认 识 液 体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简单的实验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3、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试管、油、水、蜂蜜、牛奶等
分组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滴管、蜡光纸、上述四种液体各一杯、实验记录等
学生准备:事先分组,明确分工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液体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
认识一种物体,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看、闻、摸、尝等等)
2、出示四种液体:水、油、蜂蜜、牛奶
师问:这是四种液体,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动作夸张,语气神秘)
3、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认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观察的方法去认识。如:看、闻、尝等方法。
4、观察完毕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并说说自己这样判断的理由。
(二)初步猜想
1、我们认识了这四种液体,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试管。你们最想怎样做实验?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实验设想,并且引导学生把这四种液体倒在试管里。
2、猜想:假如我们把这四种液体倒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想,并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三)验证猜想
1、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
2、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并根据实验记录去完成实验。
3、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
(四)深入探究
1、这样的结果,大家事先有没有想到?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老师事前也做过了这个实验,也感到非常地困惑。事后,我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采集了一些数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什么吗?
出示几种液体的密度,让学生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2、学生小结:……………………
(五)继续猜想
1、出示塑料板,你们想做什么实验?
引导学生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板上,比较它们流下的速度
2、那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让学生自由说,把实验的要求和规范说出来
3、假如我们把这四种不同的液体同时到一点在斜放的塑料板上,这四种液体会怎么样?
4、那么,老师再请大家来猜想一下:这四种液体中,哪种流得最慢,哪种流得最快?为什么?
5、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并交流
学生设计实验交流时,让学生边说边演示
(六)课堂小结
1、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的性质:密度、粘稠度)
2、我们小组还想研究……
引导学生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如:表面张力、毛细现象、溶解等
3、我们准备这样去研究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确定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等,然后交流
认 识 液 体
1、认识四种液体
液体
特点
认识方法
液体名称
1号
2号
3号
4号
2、我们是这样设计我们的实验的:
实验步骤(倒入液体的顺序)
实验现象(写出或画出)
1、
2、
3、
4、
?/P>
继续研究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液体流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            
                                    
2、我们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
拓展研究


1、我们还想研究                                                   
2、我们准备这样去研究:                                            
                                                                  
                                                                    
附录2
一些液体的密度
液体名称
密度(克/毫升)
液体名称
密度(克/毫升)
水银
13.6
海水
1.03
蜂蜜
2.3
1
硫酸
1.8
植物油
0.9
牛奶
1.1
酒精
0.8
四种液体的密度
液体名称
密度(克/毫升)
0.9
1
牛奶
1.1
蜂蜜
2.3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50:43 | 只看该作者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教学目标:

⑴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液体能互相混合,混合不同的物质能形成新物质的科学事实。

⑵科学探究: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液体,如清澈、流动、油腻等;能根据液体与水混合后的特征进行简单分类;运用演示、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⑶情感态度: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液体;教师准备的有结构材料:油、红酒、洗洁精,部份工具:搅拌棒、汤匙等,记录单。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⒈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材料,你带来了什么呢?在家里你对它们作了些什么研究呢?你能向其他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科学课程提倡终身教育,因此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些科学探究,既激发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动员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

⒉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带的液体。

⒊谈话:哦,你刚才介绍时主要介绍了××的××。想一想,还能介绍些什么呢?

对呀,我们还可以介绍××的××。

      (相机总结:①可以介绍特性、用途;②家里的液体不能乱尝,等会儿研究中想要品尝的话,要得到老师的同意。)

      (上节课已经认识了液体的一些性质,而对于科学名词、认识方法的运用能力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景来培养;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树立安全意识,安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

⒊我们在向其他人介绍物体的时候通常要介绍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性质以及它的用途。我们今天所带的××、××等都是液体。生活中我们常常要用到这些液体。××同学你带的是什么液体呢?(洗洁精)你能介绍一下平时你是怎么样用这个洗洁精的吗?

我们常常把洗洁精混入水中,那么其他一些液体和水混合又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研究吗?揭题: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二、学习新课

⒈提问:研究之前,把你的液体和水混合后会一样?会是什么样的?请把你们的猜测在记录纸上写出来。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预测结果的能力很重要,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

⒉讲述:交流完了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小化学家。待会儿研究时不要把你的液体一下子都用完。如果在研究中感觉还缺什么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看看,说不定我带了。还有不要忘了把你看见的记下来。

⒊学生探究活动。

⒋提问:谁能把你的研究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呢?

  ⒌学生演示他们的新混合物,解释混合是怎样进行的,并描述新性质。

回答:

在与水混合时,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与水混合后,液体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和你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们组的液体倒进水里去后有几种情况呀?

⒍提问:有的液体能溶解在水中,有的液体不溶解在水中。不溶解的液体你有办法使它溶解在水中呢?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⒎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用搅拌棒能使不溶解的洗洁精溶解在水中。油搅拌后也不能溶解在水中。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油溶解在水中呢?试试。

三、评价活动

总结:今天谁带的液体最有趣?谁在小组里研究最积极?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如果是生硬地进行评价,学生不感兴趣,会走过场。也许对学生更多的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会好些。)

四、后续研究

     ⒈其他液体混合后也会这样吗?你有什么新发现?用你们的液体试试。

     ⒉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液体互相混合成为有用物质的。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9: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