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
、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
、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
、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
、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
、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
、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
、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
、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
、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
、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方式:

1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行事历(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3-22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五年级下册应掌握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应掌握的概念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χ表示。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 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21、4米的15 和1米的45 同样长。
2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24、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
2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 (b≠0)
26、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27、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 就可以看作是33 (就是1)和13 合成的数,写作
1 13 ,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8、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9、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30、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1、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32、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33、大于37 而小于57 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17 只有47 一个。
34、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35、一些特殊分数的值:12 = 0.5   14 = 0.25   34 =0.75    15 =0.2     25 =0.4     35 =0.6
   45 =0.8   18 =0.125   38 =0.375    58 =0.625    78 =0.875   110 =0.1    116 =0.0625
316 =0.1875    516 =0.3125       120 =0.05    125 =0.04   150 =0.02   1100 =0.01
36、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37、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38、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9、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4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41、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4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3、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44、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45、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46、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47、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48、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49、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50、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51、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2、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53、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54、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55、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7、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58、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9、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60、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61、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62、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63、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6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65、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66、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67、常用的3.14的倍数: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64=200.96
68、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69、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 =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70、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71、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72、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73、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74、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7: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