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锦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7:56 | 只看该作者
十五、《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片断
认识容积单位。
(1) 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8页第2、3小节的内容,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还想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升和1毫升各有多少?为什么1升 = 1立方分米”等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2) 谈话:1升和1毫升的水有多少呢?先用量筒量出1升的水,再把1升的水倒入纸杯里,看一看1升的水大约有多少杯?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描述1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教师拿出一个10毫升的试管,谈话:这是一个10毫升的试管,你能用它倒出1毫升的水吗?
学生活动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描述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3)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1升和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你能通过实验说明1升 = 1000毫升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可以怎样做,再按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反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可以一边说,一边做。
(4) 出示:一个容积是1升的量筒和一个正方体的容器(里面的棱长是1分米)。
谈话:这里有一个容积是1升的量筒和一个里面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办法说明1升 = 1立方分米吗?
演示:把1升的水倒入正方体容器里。
提问:怎样解释1毫升 = 1立方厘米呢?(可以通过单位间的进率推出,也可以通过实验说明)
(5) 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评析:在此环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使用量筒、量杯等学具,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升、毫升的概念,弄清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8:12 | 只看该作者
十六、《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断
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几类?
生: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师:那一个三角形会不会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呢?请试着画一画。
生:画出:
生:不管怎样画都画不出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用下面的每组的三个角拼成三角形,看谁拼得快。
90度
30度
60度
70度
65度
45度
120度
40度
20度
100度
25度
35度
80度
70度
50度
生:(学生操作)后面两组怎么拼不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前面三组的三个角能拼成三角形,后面的两组却拼不成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学生观察后)我发现前面三组的三个角加起来都等于180度。
生:我发现第四组三个角加起来等于160度,不是180度。
生:我发现第五组三个角加起来是200度。
生:我想三个角加起来如果是180度时就能拼成三角形。
师: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我们可以说成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你们是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生:180度。
师:你们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呢?分小组讨论研究。
(学生用撕、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评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如果只是让学生记忆的话,5分钟的教学就可以解决问题。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三角形会不会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呢?请试着画一画”,学生通过画,发现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三角形,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认知冲突,即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和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80度,从而引发了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用三个角来拼三角形。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发现,前面三组能够拼成一个三角形,而后面两组无论如何也拼不起来。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新的认知失调,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三个角的和是180度的就能拼成三角形,而三个角的和大于或小于180度的就不能拼成三角形,由此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再由拼图的启示,用撕、折、量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获取了知识,还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8:32 | 只看该作者
十七、《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片断
《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介绍了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比较数量的大小。以下是这堂课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喜欢吃水果的原因呢?
生:因为水果营养丰富,它含有各种维生素……
师: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四种水果——苹果、香蕉、生梨、桔子。(教师边出示水果图片,边把图片贴在装有水果的筐上。)
下面请大家排好队,站到你喜欢吃的水果前。
(同学们纷纷站到自己所喜欢吃的水果前。)
每人拿一个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在拿水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拿到水果的同学都下去了,还有几个同学没有下去。)
师:你们怎么啦?噢,你们没有拿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不知道喜欢吃这种水果的同学这么多,请大家一起和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大家都能吃到自己喜欢的水果呢?
生:可以数一数喜欢吃每一种水果的人数。
师:怎么来数呀?
生:可以先叫喜欢吃苹果的人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
生:也可以先叫喜欢吃苹果的人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人,……
生:可以让喜欢吃相同水果的人站在一起,数一数各自有几人。……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办法,你们看好不好?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根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分别贴上苹果、香蕉、生梨、桔子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上来,每人拿一张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小纸片,贴在各自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的横线上面。这样就形成了一张直观的统计图。然后教师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板书课题: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介绍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并把各种水果上面的小纸片画成直条,每张小纸片画成一格,就制作成了一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师:你从这张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生:我从统计图上看到了,××水果喜欢吃的人最多,××水果喜欢吃的人最少。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喜欢吃的人越多,它的线条越长;喜欢吃的人越少,它的线条就越短。
师: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喜欢吃××的人比喜欢吃××的人……
师:你们都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出示一张统计表
水果:  苹果      香蕉       生梨       桔子
人数 (人)
教师让学生数出统计图上每种水果的格数,并说出相应的人数,然后填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学会了吗?
生:(齐答)学会了。
师:你们除了对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进行统计外,还能对哪些事物进行统计?
生:……
师:接下来,以两个人为一组,对你们身边的事物调查一下,然后制作一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评析]
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出发,引出问题,请学生帮助老师来解决,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上面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教师重点、有效地进行引导,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  学生通过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调查和统计图的制作,培养和发展了社会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8:48 | 只看该作者
十八、《确定位置》教学片段
师:请你用彩笔把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写在答题卡上,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学生各自写自己的位置)
师:看看上面这几位同学写得对不对?肖毅(5,3)、王俊璇(2,2)、全正和(1,1)
生:对!
师:请第八组同学把你写的“数对”举起来,起立、向右转,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有规律的,(8,1)、(8,2)、(8,3)往后数的。
师:那个数字有规律?
生:第二个数字1、2、3、4往后数。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同学,还有吗?
生:前面那个数字都是8。
师:你看得很准,为什么第一个数字都是8?
生:因为他们都在第八组。
师:原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是表示第几组(板书:第几组)。再请第一横排同学拿好你写的“数对”,站起来,向后转。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后面那个数字都是1,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排。
师:哪个数字都是1?
生:第2个。
师:你发现得很准,原来“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或第几排。(板书:第几个)
[评析]此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深刻地理解和举重若轻地把握,让学生写数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卡片上写。这样做,首先,很好地处理了点和面的关系,讲评板演,即能很快反馈全班学生整体的情况。其次,教师让第一横排和第八组的学生分别起立,举起卡片让其余学生观察,又很快让学生发现用数对这一方法表示位置的特点和规律,达到了短时高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十九、《平行与垂直》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伸出两只胳膊,和老师一起做几个动作:
请你像老师这样将两只胳膊交叉在一起,
师:“交叉”在我们数学上又可以叫什么?
生:叫做“相交”。
师:同桌互相做几个相交的动作。
师:谁还能做出两只胳膊不相交的动作吗?
生:演示给全体同学看。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两只胳膊的位置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那两条直线在位置上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评析]此教学环节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肢体动作,由交叉现象引入学生对相交的认识,通过多种肢体动作使学生认识到两只胳膊还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为后面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4:39:46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单位“1”内涵》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数物体时,一个圆用1个手指表示,那么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手指表
  示吗?从数学角度看,这一个手指还可以代表什么?(一个……)
    师:难道它只能表示数量是l的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吗?它可以表示5个苹果吗?(能
  或不能)请互相说说。(生说)
    生1:放在一个袋子里就变成一袋苹果。
    生2:放在篮子里就是一篮苹果。
    生3:放在箱子里就是一1箱苹果。
生4:堆在一起就是一堆苹果。
师:当把5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时,也可以用一个手指表示,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  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并能用一个手指来表示呢?
生1:一个小组。
生2:一个班级。
生3:一个学校。
……
2.揭示单位“1”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和你的同桌说说一个手指可以代表哪些?
……
(生互相讨论)
师:这样,一个手指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代表 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单位“1”
师:单位“1”的1加上可引号,是因为它与自然数1有所不同,你们知道有什么不同吗?和你的同桌说说看。(生说)
生1:自然数1只表示一个物体,而单位“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生2:单位“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
[评析]此环节把单位“1”分散知识难点进行教学。通过“一个手指可以代表5个苹果吗?”引起学生思考:当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做一个整体时,也就可以用一个手指来代表可。变抽象的单位“1”为具体的“一个手指”,直观形象,降低难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告诉学生“一个手指”,在数学上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就是单位“l”,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单位“1”,不但可以表示数量是1的物体,而且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深化了学生对单位“1”相对性的理解,在头脑中对“单位“1”有了明确的概念,为分数意义的建构做好必要的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