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2-18 18:50:31
|
只看该作者
三天两颗陨石撞地球,一颗小行星“擦肩而过”,地球感觉“压力山大”!这一巧合激起全球对于靠近地球陨星及小行星的浓厚兴趣,同时引起人们对地球安全的忧虑。不过,国内外专家异口同声地表示,事件发生纯属巧合,公众对此无需过度紧张。
1976年我国曾降“陨石雨”
莫斯科时间15日早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目前已造成1200人受伤,主要是挫伤、骨折、割伤和脑外伤。该“陨石雨”事件引发公众热议与担忧。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15日发生的“陨石雨”事件其实就是个头很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造成的。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此次事件是一颗直径约2米、重10吨的小行星,以每秒约15千米的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所引起的。该小行星在进入大气层后分裂为几块较大的陨石和许多小陨石块,强烈压缩前面的空气,产生高温气体火球和很强的冲击波,从而冲击和打碎玻璃,击伤附近居民。
王思潮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每年都会发生,只是大部分时候因为其个头太小,袭击的又多为无人区,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此次俄罗斯发生的这一事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据古巴国家电视台15日报道,古巴中部一个小镇的居民称,当地14日晚间发生了一起陨石坠落,陨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部分建筑物发生晃动。
天文资料显示,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发生了多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08年6月30日早晨7时许,一颗直径60米的小行星在俄国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其爆炸威力相当于200颗广岛原子弹(但无明显放射性),一举摧毁2000多平方公里的古老森林,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在我国,最近的一次影响较大的“陨石雨”事件发生在1976年3月8日。当天下午,在吉林省吉林市附近地区,“陨石雨”穿透地面1.7米的冻土层,又扎进地层4.8米,砸开了一个直径达2.1米的大深坑。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重达1170公斤,庆幸的是也未造成人员伤亡。
小行星下次来约在2046年
北京时间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小行星2012DA14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其直径约为50米,于2012年2月被一个西班牙天文台首次发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崔辰州告诉记者,我国与西班牙合作建设的位于云南丽江高美谷观测站的全自动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最近时的照片。
据介绍,小行星2012DA14离地球最近时刻是在北京时间16日凌晨3时许,当时它正飞行于印度尼西亚上空,距离地球仅约27000公里。这一距离已经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但天文学家事先已通过精密测算排除了它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
根据天文学家的估算,像2012DA14这样的小行星飞掠地球大约每40年才会发生一次,而撞击地球的概率则大约为每1200年一次。小行星2012DA14围绕太阳运行,预计它下一次近距离接近地球大约是在2046年。
小行星撞地球小概率高风险
在国际天文学界,目前对陨石与小行星并无明确界限,直径1米以上的陨石都可称为小行星。小行星大多由石块、金属和尘埃构成,小如卵石,大如山脉,形状不规则,外表暗淡。它们本该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被天文学家称为“小行星带”的地方绕太阳公转。但它们由于质量较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摄动而远离原来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可能成为它们的目标。同样道理,彗星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表示,这起事件告诉人们,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直存在的。
王思潮、赵海斌等天文学家介绍,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典型的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国际天文学界的统计分析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大小与其体积大小是成反比的,即体积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直径1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大约1亿年一次,直径1千米以上的大约50万年一次,直径140米以上的大约5000年一次,像通古斯那样的大约三五百年一次。
王思潮介绍,俄罗斯“陨石雨”事件的发生一点征兆都没有,这表明目前人类对小行星的监测还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对直径只有几米的小行星,由于此类小行星个头小、非常暗,因此很难被观测到。这就需要全球天文学界进一步提高观测水平,防患于未然。
王思潮等天文学家表示,尽管风险一直存在,但毕竟危害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属于极小概率的事件,因此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全球拟订计划防范太空“杀手”
天文专家表示,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为避免这些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部门和机构正拟订措施加以避免。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钟大新介绍说,大多数小行星处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但在火星轨道的内侧以及再往地球轨道内侧深入的范围内也有小行星存在,这些小行星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其中有的处于力学上不稳定的轨道上,因此被认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和地球等内行星互相撞击的事件发生。
据统计分析,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以秒速10千米撞击地球时的能量,相当于30亿个广岛原子弹。许多科学家认为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天文专家介绍说,有可能作为太空“杀手”威胁地球和人类的不仅有近地小行星,还有近地彗星。在天文学中,常把近地小行星与近地彗星统称为近地小天体。
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其中令天文专家最为关注的是一颗叫作“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据科学家计算,到2029年,直径约300米的“阿波菲斯”与地球的距离将不到4万千米。尽管这颗小行星2029年撞上地球的危险已被排除,但在2036年仍然存在着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钟大新表示,为避免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目前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在拟订计划,制订措施,并逐步付诸实施。其要点有两方面:一是要对近地小天体建立空间警戒网,进行严密的空间搜索和有效监视;二是系统研究和掌握拦截、爆破、击毁及将其推离原来轨道等高新技术,以便化险为夷。
天象奇观
最亮彗星
亮度超满月
2013年最令人期待的天象非“ISON彗星”莫属。天文专家表示,这颗近80年来最亮的彗星,亮度将于11月末达到极值,届时,如果天公作美,我国公众用肉眼就可目睹这颗比月亮还亮的、梦幻般彗星的绝世风采。
那么,这颗彗星从何而来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从观测计算发现,它以抛物线轨道直奔太阳而来,与1680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极为相似,它们都来自距太阳约15万天文单位的所谓“奥尔特云”,那里有千亿颗几十米至十千米直径大小的,由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尘埃等组成的冰团,它们环绕于太阳系周围,形成一个松散的“壳层”,当某一冰团受到太阳系成员摄动而落入太阳系内时,到达某一位置后,才成为我们可发现的彗星。它的发光是因为反射阳光;冰块在太阳辐射压力、太阳风等作用下,又抛出尘埃和气体,体积增大,则生成尾巴,好似扫帚一般。
史志成表示,彗星看似尾大,其密度极微,质量主要集中于彗头。有人形象地比喻:“一颗小麦粒,取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研磨成粉末,撒在莫斯科大剧院大厅中,这大致就是彗星的平均密度”。正因为如此,它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也不向世界预示凶吉来临,只是供人们欣赏的一个自然奇观。综合新华社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