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愚公移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愚公移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1)高万仞( ) (2)惩山北( ) (3)出入之迂( )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 ) (5)孀妻 ( )
(6)始龀 ( ) (7)一厝朔东( )
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出入之迂也 ( )
(3)聚室而谋曰( ) (4)杂然相许 ( )
(5)曾不能损 ( ) (6)遂率子孙荷担者( )
(7)汝心之固 ( ) (8)惧其不已也 ( )
3、默写填空。(7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 , ,可乎?
(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 ?且焉置土石?”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
(4)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而山不加增, ?”
(5)自此, , ,无拢断焉。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5分)
(2)你认为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5分)
(3)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5分)
A、愚公
B、智叟
5、问题探究。(15分)
(1)作者塑造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5分)
(2)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5分)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5分)
6、请简要介绍一下列子和《列子》的有关情况。(6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曾( ) (2)担( )
( ) ( )
(3)塞( ) (4)曲( )
( )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河阳之北 ( ) (2)聚室而谋曰 ( )
(3)其妻献疑曰 ( ) (4)叩石恳壤 ( )
(5)寒暑易节 ( )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7)北山愚公长息曰( ) (8)子子孙孙无穷匮 ( )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然后写出本字,并解释意思。(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拢断焉。
(6)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活用类型及其意思。(2分)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问题探究。(6分)
(1)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什么是愚公精神。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4分)
6、按要求理解句子。(6分)
(1)请分析“其妻”和“智叟”的话:(3分)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行?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你是怎样理解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句话的?(3分)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4分)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解释加点的字。(2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 ) (2)达于汉阴 ( )
(3)孀妻有遗男 ( ) (4)始龀,跳往助之( )
9、指出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4分)
(1)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投诸渤海之尾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0、你认为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他相信山一定能搬走的理由是什么?(2分)
11、智叟知道愚公移山的举动后,他是怎样的态度?他有这样想法的理由是什么?(2分)
12、你认为其妻献疑的目的是什么?(2分)
13、下面是对节选文段①内容的概括,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2分)
A、这段文字写了愚公和家人商量挖山的计划和目标,说明愚公善于调动家人的积极性。
B、这段文字写了妻子的疑虑和愚公率家人挖山的行动。
C、这段文字写了愚公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才开始挖山的。
D、这段文字写了愚公挖山的原因、计划、目标和行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06:17 | 只看该作者

C 新颖考题集萃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1、辨析下列各组形似字,注音组词。(8分)

(1)冀( ) (2)魁( )

翼( ) 魅( )

(3)渤( ) (4)匮( )

勃( ) 馈( )

2、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

(1)方七百里,高万仞 ( ) 蚌方出壳 ( )

(2)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且焉置土石 ( )

(3)且焉置土石 (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以残年余力 (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5)吾与汝毕力平险 ( ) 汝心之固 ( )

(6)其妻献疑曰 ( ) 其如土石何 ( )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2分)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汝心之固,固不彻。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何苦而不平?

4、先判断下面文言文句式的类型,然后翻译句子。(4分)

(1)如太行、王屋何?

(2)甚矣,汝之不惠。

(3)何苦而不平?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课外拓展阅读。(30分)

(一)贾人渡河(14分)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人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③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吕梁:地名,龙门山。

5、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渔 者 黯 然 而 退 他 日贾人 浮 吕 梁 而 下 舟 薄 于 石 又 覆 而 渔 者 在 焉。

6、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渡河而亡其舟( ) (2)贾人急号曰( )

(3)向许百金 ( ) (4)予尔百金 ( )

7、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向许百金 ( ) 高可二黍许 ( )

(2)若,渔者也(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3)盍救诸 ( ) 渔人载而升诸陆( )

(4)而今予十金(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8、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译: 。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译: 。

9、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1)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 。

(2)渔者最后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

10、下面对文段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商人遇险为了活命,许诺百金给救他的人。

B、渔人见商人许诺重金,于是放舟救人。

C、渔人只得到酬金的十分之一,心情很失望。

D、商人第二次遇难,渔人因为他不守信用决定不再救他。

(二)鲁人徙越(16分)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

1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织履( ) (2)织缟( ) (3)屦为( ) (4)跣行( )

1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或谓之曰 ( ) (2)屦为履之也( )

(3)而越人被发( ) (4)以子之所长( )

13、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子必穷矣 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C、穷困潦倒 D、无穷无尽

14、翻译句子。(2分)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1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2分)

16、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17、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06:23 | 只看该作者

A 基础储备卷

1、(1)rèn(2)chéng(3)yū(4)jī bǐn(5)shuāng(6)chèn(7)cuò 2、(1)苦于(2)曲折,绕远(3)商量(4)赞同(5)削减(6)于是(7)顽固(8)停止 3、略4、(1)第一段:用夸张的手法简介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和地理位置,旨在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领子孙移山。第三段: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愚公移山的愿望实现。(2)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3)A、愚公:不怕困难,坚持斗争,敢于斗争,相信人定胜天,可敬可颂。但他不正视客观实际、不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讲求工作效率、一味地盲目蛮干,这些是不可取的。B、智叟:害怕困难不敢变革,看不到人的力量无穷无尽,对别人正义之举不赞成、不支持,采取讥笑、阻挠的态度,是一个保守、落后、怕苦畏难的典型。但他正视困难,实事求是的看法也是值得提倡的。同时,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盲目附和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5、(1)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2)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3)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6、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其作品。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轶。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B 综合提升卷

1、(1)zēng,曾子;céng,曾经(2)dān,担心;dàn,担子(3)sài,边塞;sè,阻塞(4)qū,弯曲;qǔ,歌曲 2、(1)“阴”“阳”用于表山水位置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2)集合全家(3)提出疑问(4)挖掘泥土(5)季节交换(6)连……都不能(7)长长地叹息(8)无穷尽 3、(1)“反”通“返”;往返(2)“惠”通“慧”;聪明(3)“亡”通“无”;没有(4)“厝”通“措”;放置(5)“拢”通“垄”;“拢断”即“垄断”(6)“指”通“直”;一直 4、(1)名词活用作动词;对着(2)名词作状语;用箕畚……5、(1)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2)“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6、(1)这是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分别向愚公提出的疑问。主要强调移山之难:一是年老力衰,二是搬走的土石无法处理。但两人的心理、出发点完全不同。妻子是献疑,提出移山的不利条件供大家讨论,语气上对愚公充满爱惜、告诫之情。智叟则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讥笑他并加以阻拦,并用夸张的语气说愚公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掉,极力向愚公泼冷水。(2)这是愚公面对智叟的讥讽,作出的有力反驳。这是全文的核心,是“愚公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完成这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有远大的目标,世世代代前赴后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个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而人类的群体活动却要长久的延续。所以,说“愚公不愚”,他能高瞻远瞩;“智叟不智”,他目光短浅。7、(1)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还不如那寡妇孤儿哩!(4)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啊!可是山不会再增高。8、(1)尽(2)南岸(3)遗孤,孤儿(4)换牙 9、(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3)助词,的(4)人称代词,他,指愚公 1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11、智叟讥笑并阻止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2、不是阻止移山,而是担心自己的丈夫年老。13、D

C 新颖考题集萃卷

1、(1)jì,冀州;yì,鸟翼(2)kuí,魁梧;mèi,魅力(3)bó,渤海;bó,蓬勃(4)kuì,穷匮;kuì,馈赠 2、(1)方圆;正好(2)将近;况且(3)哪里;句末语气助词(4)凭;可以用来(5)你们;你(6)他的;加在“如……何”前,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3、(1)古义:这里是兼词,就是“之于”,“之”代“土石”;“于”,在。今义:主要指许多的意思(2)古义:交换。今义:一般是指容易的意思(3)古义:思想。今义:一般是指心脏,心情等(4)古义:即使。今义:与“但是”一起构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5)古义:是“苦何”,意思是“愁什么”。今义:表示不值得,相当于“何必”4、(1)文言文固定句式,“如……何”是“把……怎么样”的意思。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倒装句,本来的说法是“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你太不聪明了。(3)“何苦”是“苦何”的倒装句;省略句,“不平”前省略了“挖”。还愁什么(挖)不平呢?(4)省略句,“感”后省略了介词“于”,是“被”的意思;两个“厝”字的后面也省略了“于”,是“在”的意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5、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6、(1)丢失,引申为沉没(2)求救,呼喊(3)以前,刚才(4)你 7、(1)许诺,答应;左右(2)你;如,比得上(3)之乎;之于(4)给;我 8、(1)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去救他。(2)这个人是答应给别人钱而不愿意兑现的人。9、(1)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10、B 11、(1)lǚ(2)gǎo(3)jù(4)xiǎn12、(1)有的人(2)穿(3)同“披”,披着(4)用、凭 13、D 14、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15、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16、有一对善于编织和纺纱的夫妻,想要迁徙到越地去。有一个人劝他们不要去,因为这两种手艺在那里没有用。17、①不要依靠旧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②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经过实地考察,或多方面收集相关材料。③发展事业要善于扬长避短。④坚持自己的主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2: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