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3分)
(1)曹刿( ) (2)焉( ) (3)神弗福也( )
(4)旗靡( ) (5)孚( ) (6)登轼而望(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1)齐师伐我( ) (2)肉食者谋之( )
(3)牺牲玉帛( ) (4)齐师败绩 ( )
(5)遂逐齐师( ) (6)望其旗靡 ( )
3、默写填空。(6分)
(1)其乡人曰:“ ,又何间焉?”刿曰:“ ,未能远谋。”
(2)公曰:“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公曰:“ , ,必以情。”对曰:“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对曰:“夫战,勇气也。 , , 。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 。(1分)
(2)第1段着重写曹刿与鲁庄公的 ,一开始就提出了 这一关键问题;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 能力,两次以“未可”“可矣”来表现他 。(2分)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理清本文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5分)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5分)
(3)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突出的人物是谁?重点写了他的远谋,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5分)
6、重点问题探究。(12分)
(1)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结果鲁国能以弱胜强,请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4分)
(2)本文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怎样安排的?(4分)
(3)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什么样的人物?(4分)
7、把你知道的有关《左传》的情况写在下面。(5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论( ) (2)间( )
( ) ( )
(3)乘( ) (4)遂(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齐师伐我( ) (2)曹刿请见( )
(3)又何间焉( ) (4)未能远谋( )
(5)衣食所安( ) (6)弗敢专也( )
(7)忠之属也( ) (8)彼竭我盈( )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及意思。(2分)
(1)肉食者谋之( ) (2)公与之乘( )
(3)公将驰之 ( ) (4)小大之狱( )
4、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3分)
(1)十年春,齐师伐我。 ( )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5、问题探究。(8分)
(1)请具体地说明一下本文过渡自然,上下勾连的结构特点。(2分)
(2)前后照应是本文结构上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请举例说明。(2分)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指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本文语言精练,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不少于三个例子)(2分)
课内语段阅读。(25分)
(一)(1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用“//”在文中给语段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各层的意思。(3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肉食者谋之( ) (2)弗敢加也( )
(4)神弗福也 ( ) (4)虽不能察( )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3分)
(1)其乡人曰( ) (2)又何间焉( )
(3)乃入见 ( ) (4)何以战 ( )
(5)忠之属也( ) (6)战则请从( )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齐师伐我
(2)牺牲玉帛
(3)小大之狱
(4)可以一战
10、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2分)
(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 )分( )人。”
1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二)(6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这段文字中,“公”是指 ,“大国”指的是 。(1分)
14、用文中的原话回答。(1分)
(1)这段文字所叙述的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
(2)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
15、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既克 ( ) 彼竭我盈( )
(2)彼竭我盈( ) 难测也 ( )
(3)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 )
16、这段文字中有一句话,现在已沿用为一个成语,它是 。(1分)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意思。(1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03:42 | 只看该作者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惠( ) (2)驰( )

愚( ) 弛( )

(3)撤( ) (4)竭( )

澈( ) 歇(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必以分人(     )     可以一战(     )

(2)必以信 (     )     小信未孚(     )

(3)曹刿请见(     )     战则请从(     )

(4)公问其故(     )     故克之 (     )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原是什么词,现在是什么词,意思是什么。(2分)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5分)

(1)何以战?

(2)战于长勺。

(3)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必以分人。

(5)夫战,勇气也。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肉食者鄙  

(2)忠之属也  

(3)必以情   

(4)再而衰   

课外语段阅读。(27分)

(一)(12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也。”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以示玉人 ( ) (2)我以不贪为宝( )

(3)尔以玉为宝( ) (4)纳此以请死也( )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宋人或得玉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B、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以示玉人 我以不贪为宝

D、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也

8、你认为献玉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

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谁?赞扬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10、子罕把什么当作“宝”?你认为人生之“宝”还有哪些?请至少说出三种以上。(2分)

11、从子罕的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二)(15分)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头发花白之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强劲)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耈(gǒu, 胡耈,老人),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可也。”

12、这篇文章同《曹刿论战》出自同一本书,它是_____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_____体的史书。(1分)

13、解释加点的词。(3分)

(1)君将兴之 (      )   (2)宋人既成列(      )

(3)楚人未既济(      )   (4)宋师败绩 (      )

(5)阻而鼓之 (      )   (6)公伤股  (      )

1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及字义。(3分)

(1)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2)既陈而后击之。

(3)弗可赦也已。

15、指出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2分)(    )

A、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B、宋公将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C、虽不能察,必以情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D、弗可赦也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何有于二毛?                               

(2)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17、“金鼓以声气也”与《曹刿论战》一文中哪一个词语相照应?(2分)

18、宋公带兵与楚人交战,为什么一再贻误战机,结果“公伤股”,门官被歼?(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03:49 | 只看该作者

A 基础储备卷

1、(1)guì(2)yān(3)fú(4)mǐ(5)fú(6)shì 2、(1)我们鲁国(2)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3)指玉石、丝织品(4)大败(5)于是追击(6)军旗倒下 3、略(参见课文内容) 4、(1)曹刿的活动(长勺之战的经过)。(2)对话;“何以战”;指挥(决断);善于捕捉战机 5、(1)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突出曹刿的远谋。第二部分(第2段):写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第三部分(第3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斗取胜的原因。(2)课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3)乡人、曹刿、鲁庄公;曹刿;首先,作战取胜应该靠老百姓,得到百姓的拥护。其次是作战中当机立断,善于把握“士气盈竭”。然后是能控制战事虚实。6、(1)主要是鲁庄公采纳了曹刿的正确战略。作战前考虑了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作战时,选择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把握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利于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文以“论战”为重点进行选材与剪裁,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论战”部分(第一、三段)写得详,作战部分(第二段)写得略。“论战”部分紧扣一个“论”字,详细写曹刿的言论——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验,这反映曹刿的“远谋”。——高明的战略战术。作战部分重点写曹刿的两个“未可”与“可矣”的英明决断,突出他在战场上的“远谋”。作战部分(第二段)的叙述为第三段的“论”作铺垫,第三段的“论”就是根据两个“未可”与“可矣”展开的。其他内容如君臣相见之礼、战前布置、战场具体情况、胜利的具体过程等都一字未提,因为这些与“论战”和曹刿的“远谋”无关或关系不大。(3)曹刿勇于为国分忧,有可敬的爱国精神,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也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是一位德、才、能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鲁庄公是一位目光短浅、不懂政治、不懂军事,无知无谋无能,鲁莽草率的国君,但他能不耻下问,从善如流,这是他的长处。7、《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和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B 综合提升卷

1、(1)lún,论语;lùn,理论(2)jiān,时间;jiàn,间接(3)chéng,乘机;shèng,史乘(4)suí,半身不遂;suì,遂心遂意2、(1)攻打(2)接见(3)参与(4)深谋远虑(5)安定(6)独自占有(7)一类(8)士气正旺盛 3、(1)代词,指应战这件事。(2)代词,他,指曹刿。(3)音节助词,无实意。(4)助词,的。4、(1)记叙(2)描写(3)议论 5、(1)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两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与之乘”的导入语;第二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二段开头的“既克”二字紧相连。这样,使文章的三个段落浑然一体。(2)①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第二、三段的“公将鼓之”(不到鼓的时候要鼓)、“公将驰之”(不知敌情真伪就要驰)和“公问其故”(打了胜仗还不知取胜的原因)照应。②第二段的两个“未可”与两个“可矣”照应。③第三段的“一鼓作气”照应第二段的“公将鼓之”;而曹刿曰“未可”;“彼竭我盈”照应第二段“齐人三鼓”时曹刿曰“可矣”;“大国难测”照应第二段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①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②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阻之曰“未可”,到有利时机才曰:“可矣。”③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作用: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无知无谋无能,鲁莽草率;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也有高超的军事才能。(4)如①“十年春,齐师伐我”,七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事由。“齐师伐我”,表明这是齐国攻打鲁国,褒贬分明;②曹刿见鲁庄公,一开头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话“何以战?”开门入正题,免去了君臣相见的繁文缛节的叙述;③“齐人三鼓”一句,就包括了齐军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击鼓进击鲁军而鲁军未出击,也写出了齐军依仗数量上的优势企图取胜的急切心理;④两个“可矣”就包括了鲁军进军的情况;⑤“齐师败绩”四个字就概括了齐军溃败的具体情况。(任意三个即可)6、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文章开门见山,用十个字就点明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的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匆忙迎战的态度。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战则请从”),写曹刿见到鲁庄公以后两人的谈话。7、(1)谋划(2)加多,以少报多(3)不(4)即使 8、(1)他的,指曹刿的(2)语气词,相当于“呢”(3)于是 (4)凭(5)结构助词,的(6)连词,就 9、(1)古义:多指军队;今义:指老师、师傅。(2)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3)古义:案件;今义:监狱(4)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10、刿;公;吾;之;于 11、(1)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2)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3)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12、取信于民。13、鲁庄公;齐国 14、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 15、(1)已经;勇气耗尽(2)对方;推测(3)其中的,指战胜齐军的;他们的,指齐军的 16、一鼓作气17、写鲁军战胜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1)huì,恩惠;yú,愚蠢(2)chí,奔驰;chí,松弛(3)chè,撤离;chè,清澈(4)jié,竭力;xiē,歇息 2、(1)把;凭借(2)信实;信用(3)请求;请允许(4)原故;所以 3、(1)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名词作动词:击鼓。4、(1)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您凭借什么作战呢?(2)状语后置,“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在长勺交战。(3)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曹刿”;(曹刿)回答道:“这是小信用,不能赢得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4)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5)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作战,是靠勇气的。5、(1)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3)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4)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6、(1)给……看(2)当作(3)你(4)献 7、D 8、自己带着贵重的玉石回家,很不安全,怕被人劫杀。9、子罕;廉洁不贪的精神。10、不贪;其他如:健康的体魄;顽强不屈的精神;乐观、开朗的性格;渊博的知识;聪明的头脑;高尚的品德…… 11、答案不统一,只要紧扣短文,言之成理即可。如:做官要清廉,不可借机为自己捞好处;不能以势压人,要关爱弱势群体;等等。12、《左传》;编年 13、(1)您(2)已经(3)渡河(4)被打败(5)击鼓(6)大腿 14、(1)“禽”通“擒”,捉拿。(2)“陈”通“阵”,摆好阵势。(3)“已”通“矣”,语气助词“了”。15、C 16、(1)何况是半老的人呢?(2)(使将士)知道(什么是)耻辱,教导他们怎样打仗,要求杀死敌人。17、一鼓作气。18、拘泥于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