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6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09:5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生命与和平相爱》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华裔( ) (2)盎然( ) (3)锲而不舍( )
(4)精髓( ) (5)溺爱( ) (6)费尔斯汀( )
(7)韧性( ) (8)七杈(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随便向一个中国人提起犹太人,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纳cuì 的凶残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电影片段:《索非亚的选择》《辛德勒名单》……
(2)他坐在你的对面、毫无卖弄意味地与你kǎnkǎn 而谈,你则不断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叹服……
(3)虽然那不过是一个孩子的幼zhì 之作,但老费尔斯汀先生却……
(4)当你试图郑重了解和理解一个民族时,还有什么能够比深ān 这民族的语言文字更为重要呢。
3、解释词语。(6分)
(1)生机勃勃
(2)兴致盎然
(3)锲而不舍
(4)流离失所
(5)一丝不苟
(6)资深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今天,“ ”“ ”那些往事 对于我们, 对于犹太人本身——特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也 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 。
(2)美国 还没有一位非华裔的美国人,得到这个分数, 主考机构所以设立这个分数, 要让美国人 也无法获得这个等级。
(3)当戴维·费尔斯汀和你面对面交谈时,你会在他活泼而又 的目光里,偶尔觉察出一种来自心底的深深的清高与 。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把本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5分)
(2)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5分)
(3)戴维是一位犹太青年,他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个性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个。(5分)
6、重点问题探究。(10分)
(1)说一说本文以小见大,互相映照的艺术特色。(5分)
(2)联系本文的主题思考:戴维为什么会对“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5分)
7、请向别人介绍有关作者铁凝的情况。(7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09:55:18 | 只看该作者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切( ) (2)华( )

( ) ( )

(3)舍( ) (4)觉( )

( ) ( )

2、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加点词。(4分)

(1)那是因为戴维的汉语语音比播音本身更像生活。

(2)他好像有一种天然生成的向语言挑战的本能,又仿佛具备着掌握任何艰难语言的特殊才情。

(3)五月那个晴朗的早晨,戴维的父亲,衣着整洁、气质儒雅的费尔斯汀拉比引导我参观了由他主持了25年的犹太会堂。

(4)那燃烧的生命之树和不灭的永恒之灯,那书写在洁白羊皮上的典雅的古希伯来文《圣经》,使我感受着生命的神圣与内心的祥和。

3、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电影无情地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的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使我们的灵魂产生突然的压抑;但也感谢电影,使我们得以知道那段历史。 ( )

(2)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具备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这需要充沛的精力,也需要聪明过人的天分。

( )

(3)世上哪一条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后来一切都好”呢?无论是一个儿童,还是一个总统。

( )

(4)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

4、指出语病,并进行修改。(6分)

(1)张曙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国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2)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3)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12分)

(1)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趣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具备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3分)

(2)有着四千年历史的这个民族,诞生于《圣经》发源地的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被他们的敌人驱赶而流离失所。但是在精神和肉体面临被灭绝的巨大威胁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本民族和文化精髓的维护。(3分)

(3)这种古老的,然而人类永远需要的声音,使我忽然发现,正是对生命不衰的热爱和对和平执著的祈祷,支撑着犹太民族不断战胜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苦难,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也更重视为自身的发展开创更理想的环境。(3分)

(4)时代的愈加浮躁,使有些青年已不再拥有这郑重的心境。(3分)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6分)

①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一个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②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平奋争吗?是因为戴维赠给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6、文中划线句子①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7、小学校的石板下埋着戴维毕业时写的愿望,你认为这愿望是什么?(2分)

8、你认为作者表达的愿望是什么?(2分)

9、请你简要介绍一下有关犹太人的历史。(2分)

10、语段中划线句子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1、作者用“后来一切都好”作为全文的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2、联系全文,简单地说一说犹太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犹太人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2分)

13、对于现在的中东局势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谈一谈。(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09:55:25 | 只看该作者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戮( ) (2)谐( )

戳( ) 揩( )

(3)衰( ) (4)祥( )

衷( ) 详( )

2、先填字,后解释该字。(6分)

(1)草 人命( ) (2)德高 重( )

(3) 紫嫣红( ) (4)惩前 后( )

(5) 耳不闻( ) (6)管中 豹( )

3、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题。(6分)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竞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①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②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③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致。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1分)

(2)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重复,应该删去的是(1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语序不当,正确的排列应是 。(2分)

(4)文中加点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2分)

4、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河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C、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5、选出下面语句中没有运用对比修辞的语句。(3分)( )

A、阴郁的心理往往使人的生活难免黯淡,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则会让你的生活一片灿烂阳光。

B、打开一部科学史,你不难发现,有些外行人,或文化科学知识积累并不丰厚的人,他们常常有惊人的发现和创造。

C、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课文题目《生命与和平相爱》形象而又寓意深刻。请具体分析一下。(4分)

课外拓展阅读。(20分)

第四次审讯

盟军部队已经进入比利时,德军正仓皇kuì 退。一天,两名士兵在驻地附近逮捕了一个名叫埃米里约·布朗格尔的人。平托上校感觉到:这个人的穿着和谈吐虽然是典型的北方农民,口音也是地道的瓦隆地区的土音,但他粗壮的颈部和魁梧的运动员体型,与当地常见的惰性十足的人截然不同。于是决定对他进行审讯。

第一次审讯。

问:你是农民吗?

答:过去是,现在不是。德国鬼子抢走了我的牲畜,杀死了我的家人。

问:会数数吗?

答:数数?

问:对,把这桌子上这盘豆子数一数吧。

答:一、二、三………(慢慢地用法语数数)

在第一次审讯中,平托上校没有发现对方有任何漏洞,但仍不气něi ,决定对他进行第二次审讯。

所谓的第二次审讯是平托上校特殊的审讯方式:他派人在布朗格尔的住处放了几捆草,一个士兵点着火后,烟从门的下面进到屋里,值勤的士兵用德语大喊:“着火了!” 布朗格尔惊醒,动了动,又睡着了。接着平托上校大声用法语喊道:“着火了!” 布朗格尔一下子跳起来,绝望地敲打着门。和第一次审讯的结果一样,平托上校仍未发现任何破zhàn 。

第三次审讯,平托上校与同事又制定了新的方案。在布朗格尔被带来时,平托上校拿起一支从他身上搜出的铅笔。

问:你带这个干什么?

答:不就是支铅笔吗?

问:用它给敌人写情报?

答:(流露出不xiè 回答的样子)

问:可怜的家伙(用德语向身边的军官说),(军官也用德语反问)为什么?他还不知道明天上午就要被绞死,已经21点了。他肯定是个间谍,他不会有别的下场。

平托上校一边谈,一边用眼睛斜视布朗格尔,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喉头。但布朗格尔没有任何表示,他以神态证明他不懂德语。很明显,第三次审讯仍无法证明布朗格尔是一个纳粹间谍。到此为止,上校几乎绝望了,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判断。但直觉令他对布朗格尔进行最后一次审讯——第四次审讯。如果再没有突破,就决定立即释放布朗格尔其人。

最后一次审讯是这样进行的:当布朗格尔像平时一样走进平托上校的办公室时,平托上校装作在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笔在上面签了字,然后抬起眼睛突然用德语对布朗格尔说:“好啦,我满意了,你自由了,现在可以走了。” 布朗格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动了动肩膀,像是卸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殊不知当他发现平托上校嘲笑的眼光时,已经晚了,身后的两名士兵紧紧地抓住了他。

7、根据注音写出汉字。(2分)

(1)kuì退( ) (2)气něi( ) (3)破zhàn( ) (4)不xiè( )

8、“会数数吗?”句中第一个“数”读 , 词;第二个“数”读 , 词。(2分)

9、平托上校怀疑布朗格尔是纳粹间谍的根据是什么?(2分)

10、“平托上校一边谈,一边用眼睛斜视布朗格尔,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喉头。”(4分)

(1)“斜视”的目的是什么?

(2)平托上校“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喉头”这说明了什么?

11、当布朗格尔听说获释时,文章用了哪些动词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2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校四次审讯的内容。(4分)

(1) (2)

(3) (4)

13、各用一句话概括出纳粹间谍布朗格尔和平托上校的个性特点。(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09:55:30 | 只看该作者

A 基础储备卷

1、(1)yì(2)àng(3)qiè(4)suǐ(5)nì(6)tīng(7)rèn(8)chà2、(1)粹(2)侃侃(3)稚(4)黯 3、(1)形容生命里旺盛,充满活力。(2)形容兴趣非常浓厚,情绪高昂。(3)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4)无处安身,到处流浪。流离:转徙离散。(5)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苟:苟且,马虎。(6)资格和经历不同一般。4、(1)迫害;杀戮;不仅;即使;遥远;痕迹。(2)至今;似乎;就是;永远。(3)谦和;自尊。5、(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犹太人被杀戮的历史、巨大的创造力,引出杰出青年戴维。第二部分(2—5):介绍戴维的语言及其他才能。第三部分(6—13):探寻戴维才能形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根源。(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6—7)与本民族有关。第二层(8—11)与家教有关。第三层(12—13)有一份郑重的心境。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由戴维的“愿望”引出作者的愿望“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2)文章通过对戴维突出才能的刻画,以及对其突出才能形成的根源的探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犹太民族的家庭和整个犹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突出表现了犹太民族珍惜生命、憧憬和平的精神,抒写了人类期盼生命能够与和平相亲相爱的共同愿望。(3)天真快乐;冷静成熟;热情聪慧;6、(1)戴维是优秀的犹太民族中的优秀个体,他个性中蕴涵着民族的共性。从戴维的“小”,透视出犹太民族的“大”;反之,正是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滋润浇铸出戴维优秀的人格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欣赏戴维的特殊才情,也就是欣赏他的民族文化和对本民族语言的钟情维护。我们在欣赏戴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就是在欣赏他的民族精神。这种互相映照使得材料更有分量,人物内涵更丰富,文中的思想性更厚重。(2)这是因为犹太民族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本民族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精神在激励他,是因为犹太人从不放弃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的观念在影响他,是因为充满智慧的犹太精英在召唤他,是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培育了他巨大的韧性和耐力,使他从小就企盼和平,向往“后来一切都好”,并立志为世界的和平事业二奋斗,所以他对“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创造。7、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9年在保定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工作,1984年到河北省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河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学奖、1997年河北省振兴文艺关汉卿奖。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中短篇小说集《午后悬崖》、《铁凝文集》5卷等。

B 综合提升卷

1、(1)qiè,一切;qiē,切断(2)huá,光华;huà,华山(3)shě,舍弃;shè,房舍(4)jué,觉悟;jiào,睡觉 2、(1)意思是说戴维说普通话自然而且准确。(2)特别的才能和情感。(3)这里比喻戴维父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犹太民族的杰出代表。(4)此处指文辞有典据而高雅。3、(1)拟人(2)设问(3)反问(4)引用 4、(1)句中混淆了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将“把它”换成“被”即可。(2)语序不当,应先“建立”后“健全”,将二者的顺序对调一下即可。(3)搭配不当,“画”可见但不可闻;将“喜闻乐见”换成“喜爱”即可。5、(1)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作用,使文章从对戴维个人的记述扩展到了对戴维所在家庭以至所属民族的记述。(2)这是作者对饱经磨难的犹太民族不屈不挠性格的盛赞,也使文章的主题由对单个人物的描写上升到了对一个民族精神的探究的层面,丰富并深化了文章的内涵。(3)“这种古老的,然而人类永远需要的声音”,指的就是“生命”和“和平”。这也是犹太民族在历经磨难和不幸之后,用自己顽强的生命体验到的珍贵精神财富。(4)“浮躁”是指“不沉着,不冷静”的意思,这里突出了戴维的冷静、沉着的性格;“郑重的心境”是指珍惜生命,热爱和平,关切民族的存亡,突出戴维与众不同的个性。6、记叙,写戴维的愿望,为后文作者的议论、抒情作铺垫。7、热爱生命与盼望和平。8、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9、犹太人,古代聚居在巴勒斯坦的居民,古称“希伯来人”,也叫“以色列人”,曾建立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后被罗马所灭,人口全部向外迁徙,散居欧、美、西亚和北非等地。二战时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残杀的达600万人。1948年一部分犹太人在地中海东南岸(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10、排比;增强语势,发人深省,揭示主题。11、文章结尾,作者满怀期望地祝福人类,要与和平相亲相爱,表达了作者从犹太民族经历中体验到的渴望和平美好幸福的人类理想。最后以戴维小说“后来一切都好”收束全文,既与上文呼应,又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对人类善良的期望和祝福。12、犹太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百折不挠,具有巨大创造力的民族;他们追求的目标是:热爱生命,盼望和平,为全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贡献。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1)lù,杀戮;chuō,戳穿(2)xié,和谐;kāi,揩油(3)shuāi,衰败;zhōng,衷心(4)xiáng,祥和;xiáng,安详 2、(1)菅,本义是指一种野草。(2)望,声威,名誉。(3)姹,美丽。(4)毙,谨慎,小心。(5)充,堵塞。(6)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3、(1)毕竞——毕竟;备致——备至(2)“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中“年纪大”与“老”重复,任意删去一个。(3)②①③(4)表达的意思不完整;可以改为:对老弱病残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4、C 5、B 6、它既点明了犹太民族的优秀精神:珍惜生命,憧憬和平,希望人类的生命能够与和平相爱,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生命与和平相爱才能产生像戴维这样杰出的青年,才能使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潜藏的创造力真正被激活。7、(1)溃(2)馁(3)绽(4)屑 8、shǔ,动;shù,名。9、他粗壮的颈部和魁梧的运动员体型,与当地常见的惰性十足的人截然不同。10、(1)“斜视”是为了不让对方发现自己在注意他。(2)细致观察对方的眼神和咽唾沫等细微的变化,从而了解对方的内心。11、动词:舒、动、卸、仰、呼吸;心情:愉快。12、(1)用法语数数;(2)用德语喊“着火了”进行试探;(3)用德语宣布死刑;(4)用德语宣布释放。13、纳粹间谍布朗格尔用伪装避过了三次审讯,而第四次审讯时心理防线松垮而露馅。这说明他既有狡猾的一面,也有虚弱的一面;而平托上校则是一个精明干练,不轻易改变判断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