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9-2-6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不可放弃的努力
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虎奶,但是都没实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了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断言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突然改善,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可能的事情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摘自《心里的锁——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作者蒋光宇
成 本
有位经济学教授,在上课时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学经济学的,最起码应该具备的能力有什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起码要会成本核算。”教授点点头,说:“好。那我就来看看大家具不具备这种能力。”接着,他就提了一个问题:“有个商人,他要运一批白衬衫到非洲去卖。你们想一想,他这一笔买卖的成本该怎么核算”
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要算进关税,有的说要算进运输费用……等到大家终于安静下来了,他才一正神色,问道:“你们有没有看见过曼德拉穿白衬衣”学生们面面相觑。教授掷地有声地说:“你们想一想,在非洲那样炎热的地方,谁敢穿白衬衣只要穿上白衬衣,皮肤马上就会被灼伤。所以,我告诉你们,‘无知’才是最大的成本” 摘自2001年3月30日《羊城晚报》,作者英涛
成功的秘诀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诀,然而成功并非唾手可得。我们常常忘记,即使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的大门绝不会轻易地开启。成功并没有秘诀,但坚持是它的过程。
摘自《恋爱婚姻家庭》2001年第10期作者曾炳光
成功人士≠发财人士
没有普通老百姓成功哪有社会的成功小区里有一位退休的司机,自称“成功人士”。大家常常感到奇怪,此人何来成功老人自豪地说,他在几十年的司机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安全行车的纪录。为了修身养性,克服急躁,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旧报纸上练书法,并远离了曾经最喜欢的老酒。想想也真是这样。作为司机这个职业,还有什么比终身安全行车更能体现它的成功呢小区里还有一位卖葱姜的老太。老先生也将该老太称作成功人士。老先生说:“不要把‘成功人士’狭隘地理解为‘发财人士’。老太卖葱姜好多年,不少人曾用XX骗她,但均被一一识破。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做这点小生意,为了不吃亏上当,如今成了‘验钞专家”,可想其中的功夫老太年轻时丧夫,帮人家洗衣服、刷马桶,后又含辛茹苦靠卖葱姜将一双儿女培养成大学生,难道这些还不算成功”是啊,没有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成功,哪有社会的成功、国家的成功。
摘自2002年1月7日《新闻晨报》
成功者的袜子
那天是校运会的第一天。我们几个女生站在沙坑旁,临近比赛时选手们陆续到场,我旁边的女生突然捅捅我,低声让我看那个高个子男孩。不知怎的,他居然穿了两只不同的袜子,一只红色的袜子和一只白色的袜子极为可笑地拢在他细长的小腿上,又滑稽又笨拙。因为紧张,他没发现我们发出笑声的原因。
比赛的结果是那位男同学夺得冠军。他快速变动的两只袜子在腾空跃起时,在空中划了两条优美的弧线,落到了沙坑最远的地方。一时间,那两只不同色泽的袜子仿佛成了胜利的旗帜、成功者最具个性的标志,显得极为生动而独特。我们的嘲笑还挂在脸上,就被一种惊讶的赞叹所修改。离开球场时我都没弄懂自己的眼光是怎么在瞬间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来我知道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一个收入不高的人把盘子吃得干干净净,我们笑他寒酸,而一个富翁这样做,却被认为是简朴的美德;一个普通人走错了家门,人们笑他智商低下,而同样的错误出在某个科学家身上,则成了专注的标志;名不见经传的男人如果放着家里的又去追逐新的爱情,是道德问题和作风问题,在那些名人那里却是活力与魅力的最好注脚。
我常常想起那双成功者的袜子,觉得作为一个一生不能成功的普通人活着,常常要苦笑。
摘自2001年3月8日《中国邮政报》作者莫晓萍
惩 罚
一位老农拿着一把柴刀,使劲地砍路边的一棵歪枣树,口里念念有词:“叫你不生枣”很好笑,枣树能听得懂他说话么还有一次,看到母亲正在和一只母鸡生气,它不生蛋了,天天呆在窝里孵蛋,把几个蛋的蛋黄都孵散了。母亲赶出了鸡窝里的那只母鸡,拎住了它的翅膀,说:“把它浸到溪水里。”
正是大冬天,溪水还结着冰呢,鸡不是要冻死么母亲说:“不会的,保证它五六天后能生蛋。”
在农村中,有很多这样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枣树被砍后真的来年枝头结满了枣子,母鸡浸了水后,果然又开始生蛋了。还有些农民在小麦拔杆的时候,用块木板把麦杆敲倒在地,这样的小麦往往长高了不会倒,枝杆强硬得很。
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竟然需要一些“惩罚”,是不是应了那句话:“苦难是金。”
摘自2001年4月14日《广州日报》作者流沙
出庭作证的母鸡
熊审判作恶多端的狐狸,让一只幸存的母鸡出庭作证。鸡梳啄着被咬断的翅膀,想到死去的同伴,暗自发狠:“一定如实控诉……”
可走进法庭一想,狐狸终归是狐狸,诡计多端,有可能蒙混过关,于是又胆怯了。心想:“我如果放过了他,他一定会感恩戴德,将来一定会惠及我和我的子孙……”想到此便对法官说:“我是被咬伤了,我的同伴是被咬死了,可我当时吓昏了,无法肯定凶手是狐狸,也许是鼬,或者是狸子,他们都是鸡的死对头……”狐狸听了,仔细瞧看,他认准了这只肥母鸡,嘴里流下了涎水。
摘自2001年9月25日《广州日报》作者慕良
传递快乐
公车在夜里疾驶,乘客一站站下车离去。我忽然发现身上居然没有15元硬币。情急之下,赶忙询问身旁的女乘客:“对不起,请问您有100元零钱帮我换开吗”不幸,大家对我的困境都爱莫能助。
当我长叹一口气,正要在投币口投入100元大钞时,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这15块钱给你。”一位年轻的小姐拿着15元硬币递给我。“不行不行我不能平白无故接受你的钱。”“可我没有那么多零钱和你交换,而你又急需这15元零钱,不是吗”“你说得没错,不过我还是不能拿你的钱。”我想了一下,只好又说:“如果你和我在同一站下车,我就到便利商店换零钱还你;或者我下次在车上遇见你再还给你;再不然你留下地址给我,我……”她忍不住打断了我的话:“不用麻烦了,你就当作我拿着15元向你‘买快乐’好了。能帮上你的忙我很高兴。我想,你一定也觉得适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吧”虽然我同意她的说法,但我还是摇了摇头,仍表示不能接受她的钱。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么请你帮我做一件事来交换这15块钱可以吧。下次你在车上碰到和你相同遭遇的人,也送给他15元钱,让这份‘快乐’能继续传递下去。”
我上车时拖着疲累的步子,下车时心里却暖融融的。后来,我在口袋里多放了15元硬币,以便继续传递快乐。
摘自《海外文摘》2001年第10期作者林佩王容
船 鼠
一只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鼠。
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
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而且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
这只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仅毁了船,而且也毁了自己。
摘自2001年9月28日《广州日报》作者耿志刚
大家与一个人
她说: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开始我不信,现在有点相信了按事先约定,旅行社的中巴将于下午1时离去。发车时,却有三个人迟迟不归。一车子人一直等到2时半,失踪者总算出现了,每人骑一匹马,由哈萨克族小孩牵着,优哉游哉。原来他们的迟归,只是为了贪玩。
大家松口气,准备出发。不料那三人下了马,和导游打个招呼,就旁若无人地钻进路边的一个小饭馆。人们震惊了,愤怒了,这么晚回来,还好意思吃饭素质太差谁去说一说,快开车吧,太晚了不安全,尽是盘山道,车翻了大家一起玩儿完,谁也跑不了。
愤怒了半天,只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女人独自下车,前往交涉,其他人则留下来继续愤怒。
北京女人进了饭馆,试图阻止那三人点菜,建议他们买点干粮带走。未遂,向导游和司机求助,也未遂。导游、司机看来与饭馆老板很熟,他们伙在一起,劝北京女人不要着急。
北京女人言词激烈起来,其关键词有信用、权利、做人、回扣、大家,等等。迟归者中的一个冷冷反驳道:“大家都没说什么,你一个人就代表大家了”北京女人满脸通红,疾返中巴搬救兵。谁知大家不肯当救兵,只是在车内嚷嚷一通,算作一种远距离的声讨。北京女人进退失据,在阳光下傻傻地干晒。3时,迟归者吃完饭回来,车上的人适时转了话题,谈起奶茶和伽师瓜。中巴启动时,北京女人突然出人意料地提议,由迟归者向大家道歉。全体游客一愣,当即鸦雀无声。汽车闷闷行进,有人小声说:“得了,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一些人随声附和:“那是那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