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班出身”的老师为什么不会教书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眼下的中小学校中,经常有孩子向家长反映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总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同学们在下面记笔记,一点儿趣味都没有。

  应该说,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科班出身”的师范生已占绝大多数,他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更为系统也更为“现代”。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现象呢?

  有关高教界人士认为,实践教学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教师教育中尚存在与实践需求脱节的现象,使得一些师范毕业生“读完书照样不会教书”,很难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与“一讲到底”
  目前,我国已进入教师教育开放化时期,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速对教师的职业规格标准和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专业能力不仅包括以教学能力为主的基本职业技能,还应包括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以及教师个体对自身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

  然而有教育人士提出,我国的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主要由传统的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老三门”以及教育见习与实习构成。目前这些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都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

  记者曾就这一话题,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举办期间,对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袁强进行了采访。他指出,现在的师范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一些师范院校试图让所有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够胜任教师职责,然而现实的尴尬情形却是学生学完了照样不会教书。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教育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缺乏教育实践便无法在这些未来的教师心中形成具体的教师职业素质概念。

  采访中,有一些师范院校的在校生向记者反映,现在他们的所学习的课程内容追求理论体系的宏大完整,但相对陈旧,缺乏整合。而长期以来,正是这种课程体系封闭僵化,追求“大而全”,缺少对教育实践的关注的状况,造成教学内容缺乏实践针对性。

  此外,针对这些“未来教师”的考试内容与形式也过于单一。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考试与评价多以笔纸测试为主,只重视对他们学习结果的考查,忽略了对学习思维过程的关注;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略了他们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以考代评的做法限制了对“未来教师”们评价的诊断、导向、发展与反馈等功能的发挥。

  一位小学校长表达了自己对这些“新教师”的看法。他认为,学校里新来的老师们工作热情很高,教学态度认真,但课程实施倚重课堂讲授,示范性不强,所以教学效果不好,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有些教师更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多为记笔记、背笔记,缺乏具有示范性和说服力的教育类课程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9: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