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三语文复习教师讲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
十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对文言文的学习作如下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又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有如下说法:“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文言文复习不求艰深,以划定的范围和重点为限。注意几项训练:
    ①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些较特别的词的用法,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等,其次是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如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文言虚词不涉及。
    ②句子翻译。这是文言考查的必备项目。注意以下总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步骤:解词、串意、顺意。具体办法:增(增补省略部分)、删(无意义的虚词不译)、留(古今相同的词保留不变)、调(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或调整语序)。在全面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不妨再一课一课地重点整理一些文言语句:首先,整理课文当中的名言警句,体现中心主题的关键性句子。其次,整理课文中带有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再次,整理句中含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实词的句子。最后,整理文中有固定格式、常见格式的句子。值得一提的是,句子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为基础的,句中的几个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基本功要掌握扎实。
    ③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者观点态度。这主要体现在对文言语段整体感知的考查方面。
    ④鉴赏写法或提出异议。这是对文言文考查逐渐与现代文阅读考查接轨的趋势和方向。就是说,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题型、考查的角度,都可以出现在文言文考查中。可以说,这是创新,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这类问题的考查,往往与第③项考查相结合,
    ⑤挖掘文段的现实意义和具有文化底蕴的名句。
这一考点,体现“反思”及“应用”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而又是中考必备的考试项目。
    (附:文言文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句不寓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丸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且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采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a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n“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5.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
法?为什么?
    此题和上例考查的范围大致相同,考查重点也相似,也是文言考查的方向。作为试验区的考题,又有一定的变化,其变化点在第3题和第4题。文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9: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