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y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一:优柔寡断







  
  杨扬是个好学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很随和,只要别人让他干什么,即使心里不太愿意,他也很少拒绝。一个星期天,快期末考试了,杨扬把这一天安排得满满的,上午背两小时课文,写一小时作文,再练40分钟毛笔字;下午做数学题;晚上复习别的科目。可是,上午九点左右, 同班的几个同学上他家要他一起去踢球,他想想自己的计划,不太想去,可是看看这么多人上门来找他,不好意思,于是就去了。结果一个上午全在操场上呆着了。下午刚想学习,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班上的小云找他上少年宫看展览。想想上午已经耽误了,期末考试在即,他说不想去,可是在小云的再三劝说下,心又软了,于是一个下午又过去了。晚上,他想一定得好好利用了,可是看什么好呢?语文、数学……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看啥,想累了,于是去看电视,不知不觉看了挺长时间,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分析]

果断性是意志的良好品质,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能够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立即执行所作出的决定。果断性是建立在对问题情境准确的分析基础上的,它与盲目的行为有质的区别。

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因此他们在采取和执行决定时,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案例中的杨扬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遇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

[方法]

1.认识提升法。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目标计划一旦设定,就要果断地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计划。

2.进行重要性分析。如果同时想做两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应先分析哪件事价值更大,选择价值大的事情。如果重要性差不多,则任选一件,尽快作出决定。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一头驴,看到左边的草很想吃,看到右边的草也很想吃。该先吃哪边的草呢?驴子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先吃什么,不知不觉驴子饿死了。可见,遇事不能当机立断,后果多么严重。

3.榜样示范法。找出电影、电视、小说或现实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的遇事当机立断、非常有魄力的人物的事迹,好好体会,并把这种体会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养成行为果断的意志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二:不能克制自己







  

一天中午,小华到隔壁张丽家玩,正好碰到好朋友萧丽力也在,大家不知怎么就谈上了钥匙链。萧丽力说,她家有个钥匙链,可漂亮啦,是她爸爸从日本带回来的。那个钥匙链是个小公鸡形状,一身红,还是个立体的,只要一按它脚上的按钮,小公鸡的嘴就会自动张开,喔喔地叫两声。小华和张丽真羡慕萧丽力有这么好的钥匙链。第二天下午,小华去萧丽力家找她玩,碰巧她不在,萧阿姨热情地招待小华,说让她等等萧丽力,说罢就去做饭了。小华在屋里很想看看萧丽力说的小公鸡钥匙链到底是什么样子。可萧丽力从不许任何人动她的抽屉。小华又想:看看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便打开了抽屉,拿出了钥匙链。啊,好漂亮的钥匙链,小华想:“自己要是有一个那该多好啊!”这样想着,就把钥匙链放进了自己的兜里。过了一会儿,萧丽力回来了,就拉着小华下楼跳皮筋去了。

[分析]

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在采取决定时,自制力表现在能够按照周密的思考,作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在执行决定时,能够克服各种内外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案例中的小华之所以拿走了萧丽力的钥匙链,是由于她抵制不住诱惑而做了错事,这说明她的自制力很差。因此,从小培养自制力是很重要的。

[方法]

1.协议法。例如,精彩的电视节目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家庭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而小孩的注意分配能力差,看着电视,却影响了吃饭。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改变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家庭成员可以达成协议:只有吃饱饭才能看电视。又如,对上街喜欢吵着买东西的小学生在带他上街前,可以约法三章:今天上街除了买什么外,其他的东西不能买。小学生要遵守这些协议,就得学会控制自己,慢慢地提高自制力。

2.比赛法。比如,要培养小学生控制自己不乱买东西,可以带两个或多个小学生一起上街,上街前提出要求,上街后谁闹着买东西的就惩罚,不闹的给予奖励。

3.反问法。小学生往往看到同伴有某样东西时,会产生自己也想有或把别人的东西拿走的想法。其实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别人有的,我理所当然也应该有。此时,教师只要按照小学生的逻辑思路问他:“你有的东西,某某有吗?”这种反问法,能使小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所以能给自己的意识一个信号──要自我控制。

4.判断评价法。当见到其他小学生无自控行为时,让小学生判别那样做是否正确,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小学生明白,只有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才是好的学生。经过这样的判别,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控意识。当小学生表现出自我控制力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如小学生遵守协议,上街不吵着买东西时,应夸奖他表现很好,这有利于小学生强化自我控制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意志问题咨询案例四:面对挫折









小丽的心情很沉重,她克制着,不想使自己的眼泪落下来,大家认为她是一个软弱的人,可是刚才那一幕幂的情景像录像一样又出现在她的眼前。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老师笑吟吟地迈进了教室,说:“这节课竞选班干部……”话还没说完,大家就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小丽虽是默默无言,但心里却像吃了定心丸,心想:“凭我当了几学期中队长的资历,再加上上学期又是三好学生,怎么说这中队长我是当定了。”

小丽静静地坐着,听着几位“自告奋勇”的同学的发言,不禁有点儿羡慕她们的勇气。突然,老师点了小丽的名字,她站起来愣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说:“我决心──继续当中队长。”老师听了也满意地笑了。她正在得意,谁知同班男生王燕伟霍地一下站了起来说:“我也想竞争中队长。”从他那涨红了的脸可以看出他内心一定非常激动。“哗”,教室里掌声四起。老师挥了挥手说:“下面给你俩10分钟时间,说一说搞好中队工作的设想,然后再进行民意测验。”结果,王燕伟的票数以绝对优势当选了中队长,小丽苦笑着,勉强拍了几下手。放学了,小丽呆呆地坐着,她不知回家如何面对父母,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

[分析]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造成挫折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关。当他把自己所要达到的标准定得过高,超过了实际的能力,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面对挫折,不同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其结果也就完全不同。持积极态度的人正视挫折,他们内心的安全感使他们坦然地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他们不回避前进途中的障碍,而是想方设法解决和战胜它。持消极态度的人遇到挫折则是退缩、回避、幻想或妥协,被挫折所压倒。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此,挫折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案例中的小丽认为自己会毫无疑问地当上中队长,但是事实却不是她所想的那样,这使她产生了挫折感。作为教师,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

[方法]

1.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大多数小学生对遭受挫折没有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利用班会等适宜的场合,适当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让学生明白:(1)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具有普遍性、客观性;(2)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3)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这种体验可以由自己控制,应使自己在各种挫折中锻炼、成长。

2.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挫折教育。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如有人用动物做电击实验,发现凡幼年受过刺激的动物,成年后对刺激就能表现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反之,则不反应或反应迟缓,且有效性也差。对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就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从小让孩子经受艰苦磨炼,使其懂得生活中还有逆境、坎坷、困难等字眼。如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必须从小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受力。

3.注意利用榜样进行挫折教育。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如能适时向小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当然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仿效的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类。(1)在中外著名人物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如因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等,虽处境艰难但决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等,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等。(2)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如赖宁,“自造”逆境,锤炼自己;边荣唐,用七岁的稚嫩双肩支撑着一个残破家庭;成洁,失去双臂却谱写了生活的新旋律。(3)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要注意发现学校、班级中的这种榜样,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证明,由于这样的例子发生在学生身边,因而感到真实可信。总之,当学生能自觉地用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新的成功的台阶了。

4.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进行宣泄。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其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咨询,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能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应付挫折的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个性问题咨询案例一:懒惰









一年级的李明懒出了名,作业总拖拖拉拉、偷工减料,每次劳动就想方设法偷懒,不愿动弹。老师就拿他没办法,批评、体罚全没用,急得老师忍不住直皱眉头:他还能变勤快吗?

[分析]

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还有的学生懒惰是因为其他负性心理的影响,如畏难、依赖等。

[方法]

1.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给父母增加负担,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削弱自己的斗志,而且会最终落得平庸、失败的下场。

2.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决不迁就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抵抗,不把劳动作为惩罚,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劳动。

3.与家长沟通。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励学生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个性问题咨询案例二:依赖









周慧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三岁时,父亲病故了,她和妈妈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母亲是银行职员,家里的经济状况良好。周慧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及姥姥、姥爷觉得她比其他孩子可怜,所以对她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包办代替,以致到二年级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梳头,连吃饭也得妈妈喂。晚上睡觉时,她只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方可入睡。家庭过分的溺爱导致其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教师走到她跟前,她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教师提问她时,她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她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因此,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了。

[分析]

依赖心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问题,像周慧这种情况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便是这个家的未来和希望,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吃一点儿亏,把自己当初没有得到的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全补回来。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不让孩子同小朋友交往,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周慧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奴隶”与“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

[方法]

1.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到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2.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3.在学校创设环境改变孩子。教师要对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关心,鼓励其他学生与他们交往,组织各种活动小组让他们参加,对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使之得以巩固。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导,如微笑、关心他人等,使他们学会正常的交往。具体可采用代币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个性问题咨询案例三:孤僻









小华的家住在高层楼,在上小学以前,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没上过幼儿园。上了小学以后,同学们下了课在一起玩,可小华总是孤零零地在旁边站着,加入不进去。同学们都说小华“古怪”,小华很苦恼,向爸爸、妈妈哭诉。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家乖乖的小华与小伙伴玩不到一块儿呢?

[分析]

小华这样的孩子通常是个性孤僻的孩子,其形成原因就是小时候没有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和合作的技能。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分保护,总是担心出事,不让他与“坏孩子”交往,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集体游戏时往往无视公共规则,不顾及别人;要么呆板、不爱活动,内心封闭,不能自如地与别人交往。这样很易遭到同伴的冷遇,时间一久会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逃避与人交往。

[方法]

1.弄清学生孤僻的缘由,通过观察他与同伴的交往,找到其不当的交往方式,并逐步地加以纠正。

2.教师和家长要待人热诚,给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并鼓励学生多与热情开朗的同学交往。

3.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不要封闭自己,并让学生明确多交朋友的益处,多培养兴趣,多与人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个性问题咨询案例四:任性







  

一位父亲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我真拿我这孩予没办法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得马上得到,否则就喊叫、挥拳头、乱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闹个没完没了,太任性了。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天生就这样呢?”

[分析]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任性的,归根到底是自孩子年幼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通常是孩子一喊叫和哭闹,父母就张皇失措,想尽办法满足其愿望和要求,即使要求过分也迁就,长期下去就会养成孩子任性的习惯。有时孩子任性有其他原因,如想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不甘于受父母的忽略;或是报复家长,故意要家长难堪;或是身体不舒服,疲劳、饥饿或生病时可能因心情烦躁而任性;或是年龄小,不懂得社会规则才作出任性的行为。

[方法]

1.确定任性的引发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要与父母多沟通,学校、家庭行动一致,让学生明确哭闹不能达到愿望;如果是与别人怄气或自身不舒服,首先表示出对学生的关怀,再说理指正;如果是不懂规则的原因,则改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例子加以教导。

2.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予以严拒,加强孩子的自控力。

3.给小学生创造自控的情境,让他自己确立目标,并自我评价、自我奖励,从内心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长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 11: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