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参评论文 让评价五彩缤纷,使学生回味无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5:4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评价五彩缤纷,使学生回味无穷
头陀镇辅导小学    王家玲   联系电话18955661097

学生学业的评价长期以来顽固地滞留在单一的测验与考试上,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这样的评价方法只是片面的评价我们的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十分的不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评价内容要更全面;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笔者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学习中,在教学与实践研究中积累许多经验。对于学业评价,笔者认为应该做到让评价五彩缤纷,使学生回味无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的老师面对一个个充满思想活力的学生,以往的学业评价,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教师以“高、大、全”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这样的评价太理想化了,使学生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为主的现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把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
(一)学生自评,使评价更积极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例如笔者曾听到一位老师在执教《我是小学生》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列举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早晨起得早,上午学习忙……很多学生对自己在幼儿园和学校有什么不一样作出了评价,此时,老师不急着作任何说教,而是激发学生自己解决进入小学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自己想办法动脑筋“你是怎么做的”?学生积极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引导,最后学生都进入了主动活泼的学习状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应是评价活动的主体,真正的主体评价应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具有反省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同学互评,使评价更完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小学生非常喜欢对同伴作出评价,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他人时,他们往往比谁都严格、公正,而且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了解他人优点反思自己缺点的过程,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班集体的大环境中,通过同伴的互评让他们更认识自己,使每个学生在客观的评价中昂首前进。如在《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一课中,针对班级的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很多同学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爱挑他人的毛病、不愿意主动去发现他人的优点的毛病,笔者设计了“真情赞赏”的活动,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主动发现别人的优点;二是更直接、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利用了同学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互动互助中学习交往、学习为人处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3 15:41:43 | 只看该作者
(三)家长评价,使评价更科学
要让评价更加客观科学,决不能忽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评价。老师和家长通过合作制定一套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规范。在教学中,笔者给每个学生建立了一本《家校联系本》,请家长及时记录孩子在家里的各种表现并作出评价。这一活动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他们普遍认为这种做法加强了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从而让孩子在学校和家里一个样,使5+2不再等于0。品德课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家长的评价参与,使评价更具实效性。
二、评价方式艺术化  
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是通过恰当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若表扬批评不得体,场合情境不恰当,就会事与愿违,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讲究艺术性。让评价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溪细细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力量。
(一)课堂评价语言艺术化
艺术化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淋春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有所得,在和风细雨中让学生有所获。如,有位教师在上《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的“游戏场”环节。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在自己制作的小贺卡上写着:祝你天天快乐,天天开心。简单的一句话却有3个错别字。于是教师评价时说:“你送别人快乐,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不然开心成了并心,心就开不了了。”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捧腹大笑,课堂上充满了温馨快乐的气氛,生动、丰富、幽默的语言,学生听后被深深感染。再如,笔者在教学《秋天的保健》一课,让学生谈谈秋天你是怎么保健时,有学生说出秋天天气干燥要多喝水。接下来某某同学也举手想回答问题。我看到一向不爱回答问题的他肯举手时,自然就叫到他。他低声细气略带羞涩地说:“我也知道秋天要多喝水。”一般学生重复别人说过的答案并不值得老师特别的在意,但是此时,我把握住机会,鼓励他说:“你也知道,秋天要多喝水,真是太好了。你还知道其它秋天的保健吗?”我用不着痕迹的赞扬,平等的交流方式,我从这个孩子的脸上看到他十分开心。从此我经常这样鼓励他,使他如沐春风,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已经成为许多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的好伙伴。
(二)教师身体语言艺术化
1、让眼神给孩子自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能从另一个人的眼睛中读到相应的信息。对学生来说,这种信息则是增进师生相互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每次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总会送去赞许的眼神,那些接收到的孩子可高兴了,嘴角弯弯往上翘,坐得更端正了。再如性格内向的小朋友敢举手发言了,我及时的送去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敢于大胆表述了,我请大家掌声鼓励他,使他更有自信。一次,笔者班里的一位学困生,终于战战兢兢地举起了手,但是又马上放下了,我马上送去鼓励的眼神,暗示他:你行的!后来他终于勇敢地站起来回答了问题。那声音虽然不够响亮,但是我相信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2、让双手给孩子更大地鼓舞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哪一天跟你敬仰的人握了手,心里总会存有一份激动和兴奋。孩子更是如此,在他们眼里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他们时常想亲近老师。如果在品德课上,当一位同学回答精彩的时候,我会握握他的小手,说:“连老师都没想到,向你学习!”写字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孩子写得特别好就上去跟他们拉拉手,把你的认真也传递一份给老师吧!
        身体语言的评价还有很多:一根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温柔的微笑,一次和学生轻轻的击掌,都是艺术化的评价。这些评价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化了作业不做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自卑怯懦的学生……呵护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发展中进步。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一个个学生充满发展的可能,有着内在需要。以往的评价只是用纸和笔测验给学生一个终结性评价,只关注结果,并不注重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评价中除了用纸和笔进行测试外,还应运用多种方法。
(一)日常观察,享受成长的快乐
学生的品德是弥散在整个生活里,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中。中国古代就强调对人的品德评价要“察言观行”。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注意观察,并加以记录,同时结合跟学生之间的“深度”谈话,使评价实而有效。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校园里开出了几朵很大的玫瑰花,每天都吸引很多学生来看。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一个小女孩摘下了一朵玫瑰,他便问小女孩为什么摘花。小女孩羞愧地告诉他,奶奶病得很重,她不相信校园里有这么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是想让奶奶看看自己说得没错。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立即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孩子。” 在我们今天的校园里,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问青红皂白而训斥,却不肯弯腰去问一下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位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细心观察,在终结性评价时才能科学和客观。日常观察,让我们每天可以感受到童心的可爱,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二)成长记录袋,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我们所越来越重视和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它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见证了生命的成长。品德课的成长记录袋可能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成长记录袋,笔者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在封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或其他图案、或贴上自己的照片,正是这种个性化的记录袋,体现了学生在品德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记录袋里由学生自行收集自己满意的品德成长记录表“好行为章”、“友谊章”、“敬老章”“服务章”、学生的各种荣誉以及自己写的名言警句等等,记录袋每个月展评一次,并纳入学期的考核之中。记录袋里有小红花、笑脸、奖状等。一学期来,成长记录袋满满的,让我看到每个孩子的进步。如在上《家人关心我成长》一课时,动手让学生画一画“家庭树”,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再如《我们共庆六一节》一课,让孩子们做一些装饰花,剪一剪窗花,让孩子们对自己得意的作品展示好之后装进资料袋。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所有学生均有了自己喜欢的成长记录袋,记录袋装入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评价结果长效化  
品德生活课程提出:学生掌握了做人的道理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面对实际的生活,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或者是否把课堂上的良好习惯延伸到家里,社会生活中。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这就要我们关注评价的长效化。
(一)以小见大,在课后延伸活动中作出评价
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课堂到课后的不断巩固。一次听一位老师上《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当课上到结束时,老师马上问:“孩子们,下课了,你觉得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很多学生把东西整理好,把凳子搬回原来的位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跟老师说再见。看着这一幕,上课的老师和我们台下听课的老师都很动容。这一小小举动,闪现了孩子良好品德的发展,老师及时地追问,使学生的品德水到渠成得以升华。此时,执教的老师对每个孩子投以亲切地微笑,温和地赞许,轻轻地点头。这些恰到好处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脸都像花儿一样灿烂。相信在许多年以后孩子们都会记得今天的一切。
(二)以静制动,在课外活动中及时评价
班级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位老师在上完《和小树一起长大》后,布置了一个作业,用你喜欢的方式和小树一起长大。可以到公园或野外玩玩泥土,用照片,用图画,用文字记录下来。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发现放进了成长记录袋,精彩分呈。老师针对学生小树小花成长的收集,分别记录,以便结合学生的操行进行评价。以往在品德评价中,经常以教师的“印象”给学生打分,“不惹事”的就是品德好,“调皮捣蛋的”就是品德糟糕,不能给学生的品德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有了课外活动中的及时评价,让评价进一步得到扩展和延伸。
(三)由易到难,在家庭生活中继续评价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我们许多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们对子女的百依百顺,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品行的健康发展。在学习《让我自己来吧》之后,老师要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学生在家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叠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并开展“我有一双巧巧手”活动强化学习行为。又如在学习了《关心父母》后,笔者设计了课外延伸活动:为妈妈拿拿碗筷,为爸爸捶捶腰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发给孩子一张执行情况表,两周后根据家长填写的执行情况表,老师再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加星、评比。在家庭生活的继续评价中,学生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
(四)以点带面,在社会实践中延续评价
关注社会,关注自己的家乡这是品德社会课独有的内容,社区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如在上《家乡的山山水水》一单元课文时,让学生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做一回小导游,将自己制作的-“南湖楹联卡”分发给没有去过南湖的邻居,向邻居介绍嘉兴南湖的景点。在他人赞不绝口中,在他人频频点头中,让学生体会到更多成功、更多自豪感。
评价即教育,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效、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让我们在不断地总结、反思中树立“大评价观”,使学生的品德学业评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