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红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走向智慧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表格式:







数据调查,结果惊人。



回到班里,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加上学校老师、同学、亲戚等我们共调查了22人,成功的16人,占总人数的78.6%;拒绝6人,占21.4%。下面是各题的统计情况:



1.您对人们捐献器官持何种态度?



年龄
总人数
支持人数
百分比
无所谓人数
百分比

5~10岁
2
1
50%
1
50%

20~30岁
5
5
100%

  

30~40岁
5
4
80%
1
20%

40~50岁
2
1
50%
1
50%

50岁以上
2
2
100%

  

合计
16
13
81.3%
3
18.8%





有的小组在呈现数据的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他们认为:“在我们调查的7人中,有6个人是同意捐献器官的,占85.7%,只有1个人不同意,占14.29%。这表示大多数人具有奉献精神,对他人充满爱心。但也有少数不同意的人,他们希望保留一个完整的身体。其实,这并不一定表明他们没有爱心,可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而造成的。”



有的小组还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0%以上的老年人不支持也不赞同捐献人体器官,孩子们分析:“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用六个字概括,就是‘老想法,老观念’,他们认为人应该完整地来,完整地去;第二,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早已摆脱了封建思想,知道新中国倡导‘捐献器官’,可是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亲身体验者,不免有点恐惧心理。”这些分析说明学生有思考。



听听孩子们的感受:







在采访中,我惊喜地发现愿意捐献器官的人数比例是否定人数的2倍!这样无私的爱让我们自豪无比。“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课文中的这句话一直在打动我的心。



这次采访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到社会上人们对于捐献器官的看法,还清楚地发现人们正在逐渐接受捐献器官,并有一部分人愿意捐献。从中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进步程度与世界上一些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真心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弱势人群,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捐献器官来帮助他们,那么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就会在你的身旁、他的身旁。愿大家都来响应吧!







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给孩子提供合作的空间,激发合作的欲望



要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被迫合作为乐于合作,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唤起学生合作的欲望。



语文课上,学习《葡萄沟》,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设计成一个艺术团去葡萄沟采风。学生组成小作家团、小画家团、小演员团、小歌唱家团、小朗诵团,用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去活动、去体验。小组先在一起研究课文内容和表达的特点,再研究读书的方式和展示读书成果的形式。全班交流的时候,画葡萄、唱葡萄、诵葡萄、写葡萄。情趣盎然,丰富多彩。学习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将其改编为剧本,并表演出来。孩子们欢呼雀跃,兴趣盎然。一个个小剧组积极地活动起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紧张排练,一起切磋这句话怎么说,那个场景如何布置更好……孩子们尽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气氛活跃而浓厚。公演的日子到了,孩子们高兴极了,就连平日极为内向、从不言语的孩子也是跃跃欲试。表演很有创意。也正是为学生提供的这种恰当的合作内容和开放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能够与小组成员结成紧密、丰富的合作关系,而这种丰富的合作关系的形成,又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的探索,在共同探索的空间中、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索新知,我把研究性学习也引入复习中。期末复习,我设计了一项小团体合作探究活动,题为“语文书中探宝”。建议学生自选合作探究项目,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自主选择展示方式。各小组初定选题后,还互相沟通,彼此协商,避免重复。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参与到每个探究小组,成为共有的组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贡献我的一份智慧。



学生确定了如下专题:



课文中的成语



词语大观园



五彩缤纷的自然段



课题探秘



多种多样的句子



作文乐园游一游



名人名篇小档案



五花八门的“头”和“尾”(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点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字、词、句、段、篇;有阅读、有习作;有作品、有作者。我们再看一看他们探究的结果。



美句赏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把六年级所学习的各种句式进行了梳理,有句型分类,有句式比较,有例句点评,有用法赏析,最后还把各种各样句子的特点、作用编成五言诗表达出来:



复句不简单,分句紧相连。



扩句添词语,具体又生动。



缩句去修饰,复杂变简单。



设问在前边,自答在后边。



反问不回答,答案在里边。



双重否定句,否定变肯定。



说话打比方,深奥变浅显。



将物拟作人,活灵又活现。



排比连三句,气势在发展。



“把”字“被”字句,灵活用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手拉手,大家一起来研究──讲求合作性







  

几年来,我们在超常儿童实验班开展了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



纵观几年的实践,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实际的学习方式。教师有计划地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团体,全员参与,互帮互学,团体内外多边互动。在小团体这一组织形式中,在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中,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完善其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特征。



我们将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中封闭式学习方式进行了比较,不难发现前者更适应超常儿童自身的发展,更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更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
传统学习中封闭式学习方式

教育

目标
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个体的发展、情感的发展、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的要求出发,重视知识的传授。

学习主体及方式
儿童自主学习,相互引导提高。
教师采用灌输法,儿童被动接受。

教学方法
以引导儿童主动学习为主,引进竞争与合作机制,展开多层次的教学。
教师讲解,儿童被动接受。

教师

角色
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辅导儿童展开学习。
学习的主导者,往往会忽视儿童的需要与感受。

学习

氛围
重视学习环境的规划布置,氛围宽松,更接近于朋友关系。
较注重传统的师道尊严,氛围过于严肃。

上课

场所
走出课堂、校园,向课外、校外延伸,更多地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
教室。

教育

效果
满足儿童的需要,适应社会的环境,顺应教育的发展。
  




一、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实行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缘于在三个问题上的思考。



(一)面向教育的思考



教育的精髓是人的教育。教育不单是知识、技能的训练,应包括情意与精神,应注重人格、人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人生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生活,兴趣广泛;善于灵活地适应环境;对自己的优缺点和强弱项有自知之明。培养学生浓厚的社会意识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精神。



(二)面向学生的思考



对儿童的认知能力、非智力个性特征,以及创造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发现:儿童要经历从生物上的人到社会化的人的发展过程,所经历的阶段是不能跳跃的。儿童在智力和创造力方面,在个性倾向和特征方面发展很不平衡。现在的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协作意识弱;争强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弱;想象能力强,动手能力弱。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使他们有独立和坚强的意志力,有自发的主动精神和积极活动的愿望。



(三)面向未来的思考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团队合作的时代,需要多工种的人一起做事。全球化的世界更需要团体的合作,和谐地与人相处。培养团体合作的态度与精神,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未来社会,竞争激烈。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每个人都可能面对挫折。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对复杂的人生总抱有希望,使他们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一个健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这其中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



基于这三点思考,我们开展了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



二、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一)让学生在挫折中懂得合作的重要



交往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与同伴的交往对儿童身心发展和逐步实现社会化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喜欢团体活动,懂得与别人一起共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喜欢与人交往,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一次,计算机课要分小组给机器人编程序,让机器人走得好。大家都自认是计算机高手,都想自己独自来。有的小组你争我辩,各不相让,一片“混乱”。半节课下来,程序出错,机器人也撞墙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启发讨论: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尝试着分工合作。他们三人为一小组,先精心设计了一份让机器人走得更好的行动方案,写明步骤方法和效果,一人编程,一人操作,一人记录,遇到困难集体讨论。有的小组精心设计了一份任务评价表,每当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时,还要集体讨论、填写。各小组在全班展示成果:机器人走方形、走圆形、走折线、走五角星、走8字、走S形。学生们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在全班展示、交流的基础上,评选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并在全班介绍经验。学生经历了失败后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后来,他们代表学校在区级比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



通过这件事,学生们初步懂得,学会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条学会合作探究学习的路线,让学生经历一个伴随探究,情感、态度、能力都发生变化的过程。这条路的起点是要教给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具备合作的态度。



现在的孩子有着极强的独立意识,思维敏锐,敢于质疑。但在学习中人人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善于倾听;惯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善于吸纳;或时常在他人发言的过程中打断别人。我们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就从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学会商量”做起。



我们在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中,有计划地安排“听”的训练。伴随着学习内容,经常布置小组成员每人准备一份专题资料,全组围坐一起,轮流做主要发言人,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倾听中,了解他人的学习方法、爱好等。没听明白的地方要咨询发问。听后交流感受、收获。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商量与沟通。在这样的语言交际中,建立了信任,沟通了情感,收获了友情,使团队合作更加和谐。



我们还通过角色体验来培养合作的态度。比如当当组员、当当组长、做做主持、做做助手等,让他们逐步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真诚相见,自由讨论,友好地进行交流。



(二)优化合作群体,让每个学生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有效激励



1.在合作的组织上要有灵活性



小组合作既有固定的组织又可以自选,不定期地变换。



教师依学生的能力、性别、个性、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分配到异质性的小组中,鼓励他们互相协助。我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性格上互补,能力上互促,学习上互帮,活动上互助,专长上互利。



创造课上,不同爱好、特长的孩子自由地组成小组。喜欢文学的学生开辟了《文学乐园》栏目,擅长手工的学生创立了《心灵手巧》栏目,爱好数学的学生举办了《数学王国》,还有地理组的《七彩路》,音乐组的《音乐之声》等都各具特色。



2.在合作的形式上要有层次性



一对多:教师──小组



学生个体──学生小组



多对多:学生小组──学生小组



一对一:学生个体──学生个体



教师──学生个体



把过去以个人活动为主转变为以小团体活动为主。把学生个人竞赛、个人奋斗的局面,变为全组奋斗、全班竞赛、全员参与的局面。



3.在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上要有开放性



小团体合作探究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不局限在课内、校内,让学生去了解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习了《永生的眼睛》,学生自拟调查问卷到商城里去了解人们对捐献器官的看法。学习了保护动物的课文,学生们到动物园去统计动物的种类,制订保护动物的行动计划。学习“家乡美”这一单元,课前让学生依据籍贯自由组合,一起研究用什么方式了解家乡,用什么形式介绍家乡。我提出一个建议,无论哪种形式,都力求体现语文的特点。一周后,我们在课上举行“家乡文化节”活动。学生有的展示家乡美丽景色,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有的介绍家乡特产,朗诵相关的散文和古诗;有的把家乡的变化,编成快板书来讲述;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家乡文化名人的幻灯片演示,背诵名人名言。这样既抒发了热爱家乡之情,又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组织学生到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参观,与教授座谈,感受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合作探究的开放性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学生通过团体调研活动,不但学会了分工、合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在心中树立起一种责任感。



例如,结合课文《永生的眼睛》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历时一个月,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心理、情感、意志,到知识、能力、方法都发生变化的过程。



活动分为自读课文、交流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校内校外采访—共谈感想,整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展示交流、分享活动成果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各小组设计了一份份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调查问卷。有对被调查人个人情况的了解:



您对捐献器官持何种态度?

支持(  )不支持(  )无所谓(  )

您愿意捐献您的器官吗?

愿意(  )不愿意(  )

您愿意捐献哪部分器官?

(请填写)

您愿意把器官捐献给谁?

少年(  )中年(  )老年(  )







如果有一天让您去捐献器官,您会是怎样的心情?

(请填写)

您认为应该献血吗?

应该(  )不应该(  )

您以后会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会(  )不会(  )









有了解其对家人捐献器官所持的态度:



如果让您的子女捐献器官,您同意吗?



同意(  )不同意(  )无所谓(  )



您认为生前签订去世后捐献人体部分器官的协议需要经过家人的同意吗?



是(  )否(  )









有了解对他人捐献器官的看法:



如果您知道一个人要捐献器官,您会觉得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填写)





有了解人们对人体器官捐献历史的认知情况:

您在什么时候听说的捐献器官?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  )

您见过关于捐献器官的文章吗?

是的,很多(  )很少(  )从没看见过(  )

既然您倡导捐献器官,您知道最早捐献器官的人是哪个地区的吗?

北京(  )上海(  )杭州(  )

您认为捐献器官是延长生命的做法吗?(请说明原因)

(请填写)

您对捐献器官还有何了解?

(请填写)









还有希望大家都来义务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的愿望:

在了解人体捐献器官知识的同时,您是否可以做它的义务宣传员呢?

可以(  )  没考虑(  )  不可以(  )





有的小组还十分正规地设计上了被调查人的“个人资料”,十分有趣:



个人资料

年龄:   性别:   职业:   教育程度:

年收入:  婚姻状况: 子女数:  宗教信仰:









大家一交流,在项目全面、语言准确、格式规范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形成较全面、完善的调查问卷,再用电脑制作出来。



第二个阶段的采访活动,一波三折。



校内采访进行得比较顺利。校外的调查,遇到不少困难。孩子们道出了他们的苦恼。



“调查活动开始了。我们整理了一下问卷,便走向了一个柜台。经过5分钟的寻找,终于‘发现’了第一个调查对象,我们跑过去开始调查,没想到她却热情地回答:‘小朋友,我们正在上班,不能填。’这听起来热情的回答,却透着冷酷。”



“20分钟后,我们终于填写完了5份问卷,虽然感受各不相同,但结果却是一致的──不令人满意。我们共调查了19人次,填写问卷的只有5人次,约占总人数的26.3%,拒绝填写的14人次,约占73.7%。这样的‘遭遇’极大地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使我们以后不敢再做此类的活动了,也对我们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长大以后,可能会成为没有自信的人,觉得自己很笨!”有的孩子还在几周后的心理课上声称自己是永远也做不好调查的,原因就是拒绝我的人太多。孩子们疑惑:“难道我们搞社会调查也不应当吗?现在总在说与时俱进,人民的素质也要与时俱进呀!我们北京马上就要举办奥运会了,我们能与世界接轨吗?”



教师们认为,学生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反而在我们教育者看来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如何把挫折变为前进的动力,以至形成较高的AQ,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教师及时给予情感的支持,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不害怕,启发学生查找分析失败的原因。



学生不再畏难,不再焦虑,继续充满信心地去采访。同学们也对自身的采访行为进行了反思。他们写道:“我们采访的内容是关于器官捐献的,所以在采访中我们经常会说:‘您死后……’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话一出口,大人们对我们的态度总不是十分友好,采访常常半路搁浅。开始我们很沮丧,后来我们一致认为应该把‘死’改成‘去世’,那样会显得更有礼貌。经过我们对词语的修饰,愿意接受采访的人多了起来,进度也越来越快了。当我们听到‘育民小学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真高’,‘育民小学真是一流的学校’这些夸奖的话语,我们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要甜。”在这样的实践锻炼中,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在整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的阶段,学生把数学、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模仿科学家,以客观数据为基础,以细致分析为依据,阐述原因,发出自己的倡议。



研究报告的题目彰显了孩子们的爱心:





让真情充满人间──捐献器官调查问卷



让我们搭起爱心的阶梯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关于捐献器官的调查报告



永生的爱──捐献器官调查报告



爱满人间──关于器官捐献的调查报告



人间自有真情在





研究报告呈现形式多样,既有文字叙述,也有表格显示。



表格式:







数据调查,结果惊人。



回到班里,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加上学校老师、同学、亲戚等我们共调查了22人,成功的16人,占总人数的78.6%;拒绝6人,占21.4%。下面是各题的统计情况:



1.您对人们捐献器官持何种态度?



年龄
总人数
支持人数
百分比
无所谓人数
百分比

5~10岁
2
1
50%
1
50%

20~30岁
5
5
100%

  

30~40岁
5
4
80%
1
20%

40~50岁
2
1
50%
1
50%

50岁以上
2
2
100%

  

合计
16
13
81.3%
3
18.8%





有的小组在呈现数据的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他们认为:“在我们调查的7人中,有6个人是同意捐献器官的,占85.7%,只有1个人不同意,占14.29%。这表示大多数人具有奉献精神,对他人充满爱心。但也有少数不同意的人,他们希望保留一个完整的身体。其实,这并不一定表明他们没有爱心,可能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而造成的。”



有的小组还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0%以上的老年人不支持也不赞同捐献人体器官,孩子们分析:“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用六个字概括,就是‘老想法,老观念’,他们认为人应该完整地来,完整地去;第二,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早已摆脱了封建思想,知道新中国倡导‘捐献器官’,可是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亲身体验者,不免有点恐惧心理。”这些分析说明学生有思考。



听听孩子们的感受:







在采访中,我惊喜地发现愿意捐献器官的人数比例是否定人数的2倍!这样无私的爱让我们自豪无比。“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课文中的这句话一直在打动我的心。



这次采访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到社会上人们对于捐献器官的看法,还清楚地发现人们正在逐渐接受捐献器官,并有一部分人愿意捐献。从中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进步程度与世界上一些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真心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弱势人群,能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捐献器官来帮助他们,那么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就会在你的身旁、他的身旁。愿大家都来响应吧!







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给孩子提供合作的空间,激发合作的欲望



要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被迫合作为乐于合作,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唤起学生合作的欲望。



语文课上,学习《葡萄沟》,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设计成一个艺术团去葡萄沟采风。学生组成小作家团、小画家团、小演员团、小歌唱家团、小朗诵团,用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去活动、去体验。小组先在一起研究课文内容和表达的特点,再研究读书的方式和展示读书成果的形式。全班交流的时候,画葡萄、唱葡萄、诵葡萄、写葡萄。情趣盎然,丰富多彩。学习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将其改编为剧本,并表演出来。孩子们欢呼雀跃,兴趣盎然。一个个小剧组积极地活动起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紧张排练,一起切磋这句话怎么说,那个场景如何布置更好……孩子们尽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气氛活跃而浓厚。公演的日子到了,孩子们高兴极了,就连平日极为内向、从不言语的孩子也是跃跃欲试。表演很有创意。也正是为学生提供的这种恰当的合作内容和开放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能够与小组成员结成紧密、丰富的合作关系,而这种丰富的合作关系的形成,又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的探索,在共同探索的空间中、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索新知,我把研究性学习也引入复习中。期末复习,我设计了一项小团体合作探究活动,题为“语文书中探宝”。建议学生自选合作探究项目,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自主选择展示方式。各小组初定选题后,还互相沟通,彼此协商,避免重复。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参与到每个探究小组,成为共有的组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贡献我的一份智慧。



学生确定了如下专题:



课文中的成语



词语大观园



五彩缤纷的自然段



课题探秘



多种多样的句子



作文乐园游一游



名人名篇小档案



五花八门的“头”和“尾”(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点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字、词、句、段、篇;有阅读、有习作;有作品、有作者。我们再看一看他们探究的结果。



美句赏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把六年级所学习的各种句式进行了梳理,有句型分类,有句式比较,有例句点评,有用法赏析,最后还把各种各样句子的特点、作用编成五言诗表达出来:



复句不简单,分句紧相连。



扩句添词语,具体又生动。



缩句去修饰,复杂变简单。



设问在前边,自答在后边。



反问不回答,答案在里边。



双重否定句,否定变肯定。



说话打比方,深奥变浅显。



将物拟作人,活灵又活现。



排比连三句,气势在发展。



“把”字“被”字句,灵活用语言。




当他们在全班交流的时候,立刻引起大家的兴趣,既赞扬他们立意巧,形式活,诗编得好,上口好记,也提出不少改进意见。比如,同学们认为“复句不简单”的“简单”,与“复杂变简单”中的“简单”用词重复,经过一番思辨,把“复句不简单”改成“复句不孤单”,意思是说复句中两个分句不是孤立存在,是前后呼应的。这反映了学生对复句内部结构的深刻认识。又比如,把“反问不回答”的“不回答”改成“不需答”。理由是“不回答”可以理解成应该答而不答,“不需答”才是反问句的本质。再比如,大家在列举了十多个双重否定句后,建议把“双重否定句,否定变肯定”一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意思正相反”。“意思正相反”既说明双重否定句的特征,又合辙押韵。还有,对“排比连三句,气势在发展”一句,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建议将“气势在发展”改为“气势加情感”。认为排比句不仅仅是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还表达了强烈的感情。随之同学们纷纷建议把“加”字改为“带”字、“和”字、“与”字、“融”字等。推敲了一番,基本同意用“融”字。认为“融”字更好地体现了排比句语言与情感共生的特点。大家还提出,把语言说生动,说活泼是好的,但是不能说错,表达准确是最重要的。建议加上一句“病句不要说,语言要规范”。最后这首五言诗改为这样:



复句不孤单,分句相关联。



扩句添词语,生动巧装扮。



缩句去修饰,复杂变简单。



设问在前面,自答在后边。



反问不需答,句中有答案。



双重否定句,意思正相反。



说话打比方,深奥变浅显。



将物拟作人,活灵又活现。



排比连成段,气势融情感。



“把”字“被”字句,灵活用语言。



病句不要说,语言要规范。




这首诗是大家的研究成果,是大家的智慧结晶。小团体的研究学习变成了全班的研究学习,这个研究是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生成的,融思想认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为一体,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啊!



词语探究组,把全册书中出现的词语作了分类,如:



心理活动方面: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颜色方面:金黄、雪白、绿油油、红艳艳



天气方面:狂风呼啸、微风吹拂



山水方面:山路崎岖、碧波荡漾



声音方面: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咚咚的鼓声等。






他们提出三个研究成果。第一,词语组合有规律。如“荡漾”和“汹涌”都是形容水面起伏的。“荡漾”是水波一起一伏比较平缓,有节奏。“汹涌”是说起伏很大,很猛烈,水浪很高。所以,“荡漾”和湖水、碧波来搭配,“湖水荡漾”、“碧波荡漾”;“汹涌”与浪涛、波涛搭配,“波涛汹涌”、“浪涛汹涌”。第二,词语搭配形式多。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用“的”连接;形容词和动词搭配,用“地”连接;动词和形容词搭配,用“得”连接。动词和名词搭配,如“讨论问题”;数词、量词和名词搭配等。第三,词语搭配作用大。一是让句子表达具体、准确。比如“孩子全神贯注地听着父亲的话,一字一句都牢牢地记在心里”,这句话里用“全神贯注地听”和“牢牢地记”两组词语搭配,把小孩听的神态、记的程度生动具体地说出来,就比“孩子听着父亲的话,记在心里”要具体。二是让句子表达完整。如果我们懂得“养成”和“习惯”搭配,就不会说出“我们要养成有礼貌、讲卫生”这种缺少搭配的句子。学生的研究说明已经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怎样运用知识。他们的论述有理有据。



探究自然段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探究之果:“段式连环卡”,一共做了八张。包括段式特点、段式举例、亮点赏析、概括方法等。下面是其中几张小卡片:







1.段式特点:有总述、有分述。



段式举例:蚂蚁吃大青虫才有趣呢。一天傍晚,我看见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拖不进去了。他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蚂蚁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最后大青虫只剩下一张皮。



亮点赏析:有总起、有分述,层次清晰,使人印象深刻,便于抓住重点。



概括方法:抓住总述句。



2.段式特点:并列陈述。



段式举例:大雪山在四川省的西部。那里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连条小路也没有。一年四季,山上都盖着厚厚的雪。夏天,别的地方热得摇蒲扇,大雪山上还是白雪纷飞,寒风刺骨。



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地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寸步难移了。



亮点赏析:从几个方面说一个事物,全面具体;把几个事物分别说,条理清楚。



概括方法:综合概括几个方面或几个事物的特点。



3.段式特点:因果段式。



段式举例: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他懂得,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海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亮点赏析:有原因交代,有结果介绍。使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概括方法:以结果为主。



4.段式特点:顺承段式。



段式举例:他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的,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亮点赏析:按照事情的一步步发展过程记叙,前后有序,条理清楚。使人对事情的全过程了解得很清楚。







这个段式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关注内容的理解,而且关注表达方法的领悟。



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探秘”组的研究报告(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全班研讨的基础上完成的):



课题探秘



一、问题的提出



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意思是说通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揣摸到文章的内容。文章迥异,题目也各不相同。那么,题目有哪些类型,怎样给文章起个好题目,起题目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把第11册教材所有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



2.对全册36个题目分析、分类,进行整理归纳。



3.搜集与题目相关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我们的研究情况。
题目形式
题目举例
题目特点
文题关系
1.以人物为题
顶碗少年、卖荸荠的小姑娘、江姐、大仓老师、爱“管闲事”的丹麦人
以文中的主要人物为题,突出人物形象。有的直接以人物为题,有的在人物前后加上表示人物品质、特点或身份职业、时间等词语。
文章内容围绕人物展开,或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或表现性格特点。
2.以事件为题
从军行、送孟浩然之广陵、飞夺泸定桥
以主要事件为题,强调事件的意义。
文章记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事件中主要人物的品质,或揭示事件的意义。
3.以事物、景物为题
林海、雪的世界、仙人掌、香山红叶
写景的文章,大多直接以景地、景物为题。
文章内容抒发作者对景色、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以人与事结合为题
将相和、晏子使楚、螳螂捕蝉、机器人出诊、公输子为鹊
由人物与事件共同构题。
人与事紧密联系,人物的活动通过事来展现,事情反映人物品质。
5.以地点、时间为题
松坊溪的冬天、海滨仲夏夜
以所写之物为题,直截了当,使人一目了然。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对景地、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蕴涵深意的题目
金色的鱼钩、梅花魂、永生的眼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题目引人思考,题眼准确、生动、精练。如“金色”、“魂”、“永生”、“绿绿的”耐人寻味。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精练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中心,文线围绕题眼展开。
7.点明中心的题目
伟大的友谊、伟大的心
题目点明中心思想,给人以启示。

8.暗含中心的题目
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强调珍贵,“一个”极言唯一,说明人类必须关爱和保护地球。

9.以文中人物语言为题
再见了,亲人、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爸爸说
用人物关键性的语言,或反复强调的语言做题目,具有鲜明生动、吸引人阅读的作用。
文中要交代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10.一语双关的题目
夜莺之歌、两幅迥然不同的“画”
既有字面意思,又有言外之意,引人深思。

11.拟人化的题目
灰尘的旅行
科普文章用拟人的写法,富于情趣,感染力强。





三、结论

1.题目的种类丰富多样,起题目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2.题目要有准确性、生动性、精练性,与文章内容吻合。

3.文章与题目相互对照着读,会使理解更深刻。



尽管学生的探究还很稚嫩,但是他们探究的热情、运用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学生这种喜爱探究的品性,还迁移到其他学科。下面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对于体育技巧的教学,经常是令体育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虽然锻炼的目的可以达到,但是过程比较枯燥。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赋予它灵动与活力,效果出人预料。学生把单个的、单调的“侧滚动技巧”融于集体合作的多米诺骨牌游戏当中,学生们自愿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多人一组,孩子们的情绪活跃了,思维活跃了,体育课真的“活”了。

学生还用体育动作创编了《孔雀开屏》、《碾米机》、《开飞机》等合作的小游戏。一位年近花甲的体育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课堂变得活跃了,我也变得更年轻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把创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发现的喜悦还给学生,把活跃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创新的空间中,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三、让孩子在群体中保持自我的发展,在发展自我中促进群体的合作

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共事,增强团队意识。不能让学生产生惰性和依赖性,既要讲合作,也要讲个人努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个人努力的意识,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我们把握这样的原则:

一是应该个体独立完成的不用合作来代替;

二是在个体独立的基础上采取群体合作;

三是在合作共商的前提下个体独立完成;

四是在群体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我们采取的方法有:实行“每日一星”制,如运动之星、科技之星、爱心之星、礼貌之星……有多少个学生,有多少种性格,有多少个特长、爱好,就会出现多少颗星。

教师在班中开展了“记循环日记”的活动。方法如下:以五人(学生自愿结合)为一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每人负责记一天的日记,组长负责调控。每一个月展开一次评比。

还有“今天我精彩”、“每月擂台赛”等,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功能

合作交往式的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经验共享;

(2)学会合作,克服自我中心;

(3)发现自我,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

(4)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等精神的发展;

(5)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温情与信任;

(6)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

(7)达成共识,组织共同活动;

(8)弘扬主体性,形成健康求实的个性;

(9)激发学习动机;

(10)增强个人的学习成效。

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活动很多,从教学到教育,从校内到校外……孩子们的收获也很多,各不相同。

孩子们如何看待合作呢?

一个爱哭的小女孩说:“在家里,我是一个‘小公主’,就是轻轻摔了一跤,也会哇哇大哭。可是合作改变了我。记得那是一次体育课,同学们结成几个小组比赛长跑。途中,我把自己绊了个跟头,膝盖擦破了点皮。我正想大哭一场,可是当我看到同组同学关注的眼神,想到这是一场比赛的时候,我咬咬牙,站直了身体,又和同学们跑了起来。就这样,渐渐习惯于坚强地面对困难了。合作研究性学习让我改掉了娇气的毛病,一个人娇气,拖累的是大家。”

一个胆小的孩子说:“以前我干什么事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但是,合作给了我力量和信心,大家一起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说:“合作研究性学习让我开朗了,和人的交往也多了。”

一个固执己见的孩子说:“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做事都有不同的方法,合作让我像个小蜜蜂去采蜜,吸收更多的营养。”“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学会了理解他人。我相信,学会理解他人将在我今后的事业、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证明:正是这种小团体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团体成员的学习动机,增进了个人的学习成效,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情智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