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教读本: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

[复制链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鲁鲁非要去买零食,我不同意。鲁鲁说:“我有钱,我用自己的钱买!”

我说:“你自己的钱也不能乱用!”

他说:“我自己的钱,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我一下哑口无言。

听起来不顺耳,但想一想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刚挣钱时,父母苦口婆心教导你要节约,要积蓄一点,要为将来着想,可是我们何尝又听进去过?只有自己也人到中年,到了养家糊口的年龄,也有了经济的重压,才知道了节俭,知道了为将来打算。

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到了需要负责的时候,才会有责任感。对于孩子而言,让他考虑将来,往往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是不现实的说教,只有他自己确实感觉到了生存的压力,感觉到了确实有个“未来”存在,他才会对自己对社会负起责任来。

从这种意义来说,富家子弟的所谓苦难教育,大多数只能满足好奇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点浪漫而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经济的匮乏,激发了孩子的潜能,逼迫他去计算每一个铜板,炼出了当家理财的硬功夫。

富人既然已经脱离了通常意义上的“苦难”,再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就不合时宜了。但这并不等于富人的孩子就不需要理想,不需要责任。富人也有富人的难处,富人也有富人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也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让孩子了解真实的情况,知道家庭的处境以及自己肩上的责任。

让孩子了解生活的真相,感受生活的压力,不要让他永远生活在童话之中,这一点无论对于何种家境的孩子,都是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期六上午,到少年宫接了鲁鲁回来,身体很不舒服,到家就让鲁鲁自己做作业。

鲁鲁却不高兴,一屁股坐在地上,懒洋洋的,一副心烦意乱的样子,嘴里嘟囔着:“小孩为什么都要做作业啊?”

我说:“鲁鲁,今天我有点不舒服,我去躺一会儿。等会儿你把菜洗了,中午煮点面条吃。”

鲁鲁瞪大了眼睛,“我不会做!我从来没煮过面!要我做就只有吃方便面!”

我说:“方便面只剩一包了,你看是你上街去买呢,还是我们俩当中有一个人不吃?”

两个方案好像都不妥。

他沉默着。

“还是我来做吧。老妈什么时候让你饿过肚子?”我说,“哪怕我再不舒服,还是会忍着,把饭做给你们吃的。你说这么多年了,我难道天天都很舒服,天天都很愿意做饭?我也有不想做的时候,但是我必须做,这是我的责任。让儿子挨饿,那还算什么妈妈?你看我每天都坐在电脑那里写,你以为都是我很想写的?有好多东西我根本不想写,但是还是得写!不写就没饭吃,这是我的工作!你看家里吃的、用的、玩的,每天都在用钱,我和你爸都必须工作,必须挣钱,这是我们的责任!”

鲁鲁望着我,不吭声。

“你问我小孩为什么都要做作业,因为那是你的责任,就像我必须工作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你现在还小,你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你的孩子,就像现在我们养你一样。你必须学习,就是这样!”

鲁鲁不声不响地站起来,走到书桌边,做作业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我经常会对鲁鲁说:“现在,你去写作业,我去写稿,我们都开始工作了。”从小就将他置于“工作”的状态,就是要让他意识到,学习不只是为了一个考试成绩,它确确实实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是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

人都有惰性,都喜欢安逸的生活,如果有可能,都宁愿逃避责任。所以,要让人负起责任来,多多少少有些强制的成分,对孩子来说,甚至有点残酷。

但这是必须的。

人们说现在的孩子像草莓,外表色彩鲜亮,内里绵软苍白;晃眼一看,疙疙瘩瘩,仿佛很有个性,其实碰不得,一压就烂。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做什么?

给孩子一些压力,让他看到生活的艰辛,让他学会承受,让他逐渐坚强起来,这才是真正对他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经常对儿子说,以后我老了,要靠你来养。倒并不是真的想要依靠他,而是要让他有一份责任感,有一份男子汉的气概,让他知道感恩,明白生命的意义。

人是彼此依赖,彼此支撑的,没有谁能横空出世,独立存在。今天他依赖于我们的抚养,受惠于我们的付出,明天我们也会依赖他,他又会对他的孩子付出。每个人都承受着别人的恩情,每个人也都要为别人付出,这是一种责任。

现在的孩子很多没有责任感,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责任的强调不够。很多时候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只让他享福,不让他吃苦,有苦都自己咽了。家长承受的压力很大,孩子却没有感觉。

看到过一个报道,一位单亲家庭的母亲,艰难地抚养着儿子,从来是自己吃菜,儿子吃肉,自己吃叶帮,儿子吃菜心。后来儿子上了高中,有一天母亲买了虾,当她把做好的虾端上桌时,突然想起自己还从来没有吃过虾,她想尝一下。她破天荒地夹起一只送进自己嘴里,不想旁边的儿子却对她大吼一声:“那是我的!”母亲流泪了。

那位儿子没良心,那位母亲也不明智。孩子没有理由太特殊,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家庭的艰辛为什么不能让他一起承担?

以前的人劳动,假如几个人一起抬石头,如果其中一个人擅自松手,力量就会失去平衡,很可能大家都会遭殃。在共同的困境中,每个人都有责任。一个家里也是一样,石头要大家抬,每个人都来分担,每个人都不能撒手。

我会经常和鲁鲁讨论家里的各种事情,讨论我们的困境,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担心,等等,也分享我们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在谈论这些的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知道了金钱来之不易,知道了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价,纵然是大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也要努力才有收获。

我在和一位朋友谈到这个问题时,她很担心如果儿子知道了家里的底细,会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会不会滋生浮躁和虚荣。因为她家经济条件很好。

从网上看到,有一位家贫的母亲,怕孩子知道了家里的真实状况会压力太大,影响学习,所以自己再难也独自承受,不让孩子知道。

富不能让孩子知道,穷也不能让孩子知道,那孩子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无论富还是穷,都是生活的真实,孩子迟早都会面对的。如果他不能够从自己最信任的父母那里了解生活的真实,学会对待这些的态度,他的成长就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当他将来独立面对的时候,你又能放心吗?

其实,关键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家长谈论这个事实的态度。如果自己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财富,让孩子看到努力奋斗会有怎样的结果,也看到社会自有其残酷一面,让他对可能面临的挫折有所准备,那么无论贫富对孩子不都是一种激励吗?如果家长本身就以炫耀、虚荣的心态对待财富,或者对贫寒家境一味唠叨,怨天尤人,那么,你就是不给孩子说出真实的家底,富孩子一样的容易骄纵奢糜,穷孩子一样的容易自卑偏激。

让孩子参与一些大人的事情,只要大人把握好分寸,调整好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去批发冰棍,人家问要白味的还是果味的,鲁鲁说:“随便。”人家就拿了白味的。鲁鲁却不满意,他心里其实是想要果味的,我们又回去换。

晚上做饭时,我问他想吃红烧排骨还是蒜苔炒肉,他说:“随便。”

我对鲁鲁说:“以后你最好不要说‘随便’。经常说‘随便’就等于没主见。人家征求你的意见,是尊重你,也是给你一个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每次你都说随便,问了也白问,人家干脆就不问了,你也就没有机会了,等于失去发言权。权力是要自己争取的,要学会表达意见,要学会发号施令,要习惯用明确的语气表示自己的态度,要什么,不要什么,大声地说出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你不指挥人,就要被人指挥,不要永远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转。什么都让人家做主,你自己就无足轻重了。要养成习惯,不要一张口就说‘随便’。”

鲁鲁生性豁达,宽容、善良、温和,这是他的优点。但豁达者常常不够精明,善良者常常被人操纵,温和的同时也要学会果决,刚柔相济才是上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从报上看到一个北大的研究生,因为压力太大,对前途绝望,竟然离校出走,生死不明,害得他爹妈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满京城找。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普通人可能很难理解,一个北大的研究生,那么优秀,那么优越,在中国的13亿人里,有几个能上北大,而且是研究生?几乎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了!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令人仰望的年轻人,为什么偏偏对前途没有信心,竟至于沮丧到那一步?

不光是这个研究生的出走,在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这些全国一流的大学里,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悲观绝望的并不鲜见,出走还算好的,有人甚至直接就跳楼,一了百了。曾经北大就有三个月里连续三人自杀的记录。

越是名校学生,越是压力巨大,其实这是正常的。

因为他们背负着太重的期望。正因为他们的优秀,所以他们更害怕平庸,害怕让家人和社会失望,这是所有优秀者的共同心病。

然而,人的优秀总是相对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如果遍山都是老虎了,不光猴子称不了霸王,就是真正的老虎,也可能沦为普通动物。

优秀的人,总想进入更优秀的环境,在更高的层面上与人竞争。视野广了,看得多了,也许就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虽身处高位,但坐标系变了,参照物变了,你高,还有比你更高的,你优秀,还有比你更优秀的,比来比去,反而更自卑。

人总是在与环境的相对关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总是在比较中认识自己。买东西为什么要货比三家?因为不比分不出优劣。人也一样,比多了,优劣就出来了。所以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样的坐标系里,以什么为参照物来比,这非常重要,决定着你对自己的认识。

孩子在中小学时,目标很单纯,就是考上大学。但考上大学之后,人生展现出广阔的空间,社会也显示出它的复杂性。他知道了,成功并不是单纯以成绩来衡量,世界太浩大,他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很容易陷入精神空虚。而就业的压力,择偶的压力,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等等,更容易让他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越优秀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就更容易与现实产生落差。越优秀的人,家人的期望越高,越不容易放下包袱。

所以,越优秀的人,越要有平和的心态。这一点要从小抓起。

一味地鼓励孩子奋斗,把考名校、出国、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一味地强调学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味地追求卓越,忽视人格的健全,这样的孩子,就算成绩再好,也未见得能有美好人生。

考上大学,考上名校,只是占据了有利的社会地位,获得了优质的社会资源,但之后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人永远要有一颗平常心。有上进心是好的,但万事过了度就会变质。孩子不要太争强好胜,尽自己的努力,达到能达到的高度,就够了。有一颗平常心,就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会感恩和同情,就会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恨和不满,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绝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考重点学校很多有面试环节,据说很重要,但与其临阵磨枪,去演练诸如怎样敲门,怎样落座,怎样微笑应答之类的技巧,不如平时就教孩子怎样为人,培养一种淡定的人生态度。

对人若有尊敬心,又不惧怕,自然不卑不亢,举手投足都会得体。

我们住处的单元铁门都有弹簧,打开后一松手,铁门就会自动弹回关上。常有年轻人在前面走,打开了铁门,你紧跟其后,刚到门前,他手一松,门“砰”地一声,在你鼻子面前关上了。当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并非什么违法乱纪,但你心里却会不舒服。鲁鲁从来不会这样,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有人走在他后面,他都会耐心地将门撑着,直到后面的人通过以后才松手(尽管有些人通过之后并不向他说谢谢)。这就是修养,就是尊敬心的体现。礼貌首先源自善良,有善意才有尊敬,一切都源于本性。

小事会显露出人的本质。善良者,自会有微笑露出,坦荡者,自会举止沉着。面对考官,你的素养其实是无法掩藏的——如若能够掩藏,面试也就失去意义了。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面试故事:某著名企业面试时淘汰了大批貌似优秀者,后来有一个比较平凡的人,也被淘汰了,就在他礼貌地离开时,发现地上掉了个别针,他弯腰拾起来,放回桌上。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主考官告诉他:“你被录用了!”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浅显,但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主考官不会每一次都出同样的题,每一次都扔一个别针在地上。

礼貌的本质是表达一种敬意和善意,而不是为了什么增强竞争力。如果你想通过礼貌得到什么好处,那你一开始就想歪了。

真正得体的言行是从内到外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一种技术。过于强调礼貌的实用价值,从功利的目的去培养仪态举止,只能得到一个虚假的外壳,一戳就破,结果还是达不到实用的目的。

好人确实是有好报的,只要你确实是个好人。

现在的励志书,大量流行的观点,都过于功利,过于技术性,本末倒置。

礼貌确实能增强竞争力,但这不是源于你笑的技术有多高,而是你表现出的气度和修养,表现出为人的善意,说明你是值得信赖,值得交往的,说明你具有亲和力,善于协作,这正是现代企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不礼貌的人,人们常常会婉转地说他“不懂事”。不懂事并不完全出自单纯,而是因为太自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就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也就理解不了外部世界的道理,也就不可能有得体的举动。

善解人意是种美德,通达世事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人品,需要一颗包容的心。礼貌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学几句礼貌用语就能做好的。人的素质和修养会体现在言行的每一个细节上,装是装不出来的,更装不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1-3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们往往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大发雷霆,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孩子的固执会有什么恶果,而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蔑视。

孩子怎么就不能顶嘴了?顶嘴意味着他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好事,说明他在独立思考。

创造来自于批判,人人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创造性,但当孩子批判的锋芒指向你时,你就受不了了。

我经常对儿子说,不要太听我的话,世界上无论谁的话都不能全听。人无完人,人都是会犯错误的,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判断力也是有限的,没有绝对正确的人。而且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有自己认识事物的立场,出发点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别人的观点未必就适合你。迁就别人,常常会失去自己,久而久之就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了。

儿子向来很听我的,但这并不令我欣慰。我珍惜他那份尊敬和信任,但也希望他明白,即使是亲近如我、信任如我的人,也是不能盲目听信的。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孩子顶嘴的时候,不要去压制,权威不是用暴力可以捍卫的。你有理就去和孩子辩,如果你辩不赢却硬要孩子执行,那你就是耍横了,和暴君、和流氓有什么区别?当然,孩子如果辩输了,他也得服从,那时候他的“服”,才是真正的口服心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4 20: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