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教读本: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称了一下,鲁鲁的书包有13斤重。每个孩子都一样,书包里可以说琳琅满目:课本、作业本、练习册、字典、文具盒,还有一瓶够喝一天的水,无论怎么减都减不下来,没有13斤,也有12斤。

儿子就天天背着这13斤的书包去上学。这学期我没用自行车载他了,而是陪他走着去,因为他每天的运动时间太少,早上这十多分钟就当负重行军。儿子很高兴,因为他可以边走边玩了。每天,在我不断的催促声中,一路走,一路玩,或者甩着悠悠球,或者对着路边的石子踢几脚,或者捡根树枝见什么抽什么,这样走到学校,头上已经热气腾腾。

放学回来就更管不了他了,现在是他自己回家。约上几个同学,一路走,一路玩,一刻钟的路程,通常要走一个小时。整整一个小时,几个男孩在一起,手不停,脚不住,嘴里还要发声,弯腰踢腿,追追打打,所有这一切,都是背着这个13斤的书包进行的,你说他累不累?

不累!每天如此,从来没喊过累,我要去接他,他还不干,怕我影响他玩!

孩子就是这样,只要好玩,他就什么都不顾了,累也感觉不到了。孩子的承受力其实是很强的,关键是要他有兴趣,他愿意承受就能承受。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其实,压力的产生,往往并不是学习的量太大,而是太枯燥。孩子不感兴趣,他不愿意学,我们又要强迫他学,双方的精力很多都用在这种对抗上。

老师布置的作业真的太多吗?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晚上八点就做完了,有的孩子却要做到11点。为什么?他没专心做。写几个字玩一会笔,家长催促起来,再写几个字;要不就是总写错,涂了改,改了涂;要不干脆坐在那里发呆,心思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家长心里肯定很着急,埋怨他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为什么不集中?因为他不喜欢,看到作业就烦!家长不妨去观察一下,分析一下,和孩子聊聊,为什么会烦。也许是因为孩子累了;也许是因为作业太难,总是做不好,总是受挫折,就失去信心和兴趣了;有时是因为家庭环境的问题,如果大人在一边看电视,看得热火朝天,却要求孩子专心地写作业,他能办到吗?

要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是孩子的天职,这两者都是需要的,但是两者的比重随着孩子的长大,会不断变化。越到高年级,孩子玩的时间越少,这也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怎样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玩转到学习上,让孩子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这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们说要有远大理想,但理想谈论过多,就会沦为废话。

看科教频道一个戒酒的节目,医生说,有个“24小时戒酒法”,成功率很高。主要原则就是三句话:“多往后看,少往前看,只想今天。”

“我已经戒酒五天了,我真了不起!我今天没有喝酒,我成功了!”如此一天一天坚持下去,目标就渐渐达成。

想想很有道理。

过多地展望未来,不是流于空想,就是陷入迷茫。人生有限,人力有限,“未来”属于我们不可左右的范围,“过去”和“现在”才是可以感觉和把握的。

孩子的理性还没有成熟,他很多时候是凭着本能在生活。给他谈太遥远的事,犹如画饼充饥,并不能真的起到营养作用。还不如给他一个实实在在的饼,啃几口再说。任何远大理想都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和他每天的生活结合起来。理想的光辉就闪现在每一次作业、每一次练习当中。

凡事多往后看,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成功中获取信心,每天都从现在做起,未来自然就在其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听王老师讲她把儿子送进清华附中的事迹。在我们眼中,她儿子已经够优秀了:二胡拉到九级(十级到顶),每天练40分钟,几年如一日,就这一条已经很了不起了,有二胡的全国二等奖,书法的海淀区二等奖,公共英语一级证书,还有个相当于市“三好”的“红领巾奖章”,就这五个东西已经足以让我们羡慕了,可她儿子还觉得自卑。而且看来自卑也是有道理的,他考清华附中的音乐特长生就没考上。一个九级的孩子,还考不上初中的特长生,恐怖!后来又参加普通考生的文化课考试,经过五轮淘汰,有面试、口试、电脑答题、综合素质考试等,直到二千多人只剩下几百,最后一轮才是传说中的奥数和作文。她儿子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如愿以偿。她说,北京这几个市重点校,基本上都是二千多报名,最后录二百多。敢于去报这些学校的,都不是平庸之辈,都是作了至少一两年准备的,有的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打算了,能够在这些孩子中十里挑一冒出来,真是不简单。

听人家这些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冒了一身冷汗。心里思量,咱家鲁鲁从来不是那种刻苦学习的料,不像人家,自尊心特强,受点刺激就知道发奋图强。鲁鲁也不是特机灵、特可爱的那种,能够面带微笑,又自信又乐观又团结奋进,能以一整套合乎主流价值观的语言,与考官应对如流,没准儿第一轮面试就淘汰了。

倒吸几口冷气之后,虚火退了,心里倒也踏实。咱家儿子,自然是要上进的,但我不会因为要上进而把他逼疯。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考得上是他的福,考不上也是他的福,人生就这几十年,该干吗干吗,顺其自然吧,还是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

不过,从王老师的讲述中,也得到一些鼓舞。据她说,前几轮的考试中,尤其是电脑答题那一关,出的题是天南地北的,什么都有,尤其是历史、地理以及一些生活常识,你是没办法复习的,全靠平时积累。这倒是鲁鲁的长项。鲁鲁喜欢看书,平时贪玩,玩的过程中倒也积累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知识,没准儿能用上呢。

看来,考试也在进步,死啃书本是不行的,题海战术也并非百战百胜啊。这样一想,又略感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六一”儿童节,鲁鲁终于上台表演了。

拿到节目单,我才知道为什么学校会如此慎重地审查节目。当初报名报了几次,学校都建议再找几个演奏不同乐器的孩子一起排一个节目。可是短时间之内怎么可能找到几个合适的孩子来组成一个临时乐队呢?何况从未合作过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排出一个好节目?更何况这件事不是由老师而是由我这样一个家长来牵头。思来想去,还是只能独奏。一般人心目中,鼓只能打节奏,因而也只能作为伴奏出现,想像不出架子鼓怎样独奏。我去学校反复解释,又准备好了伴奏带,希望老师能听一听实际的效果。还好,负责这次活动的徐主任亲自到我们家里来听了鲁鲁演奏(因为架子鼓太不方便搬运),才拍了板。

一看节目单,我就理解了,要上一个独奏节目确实太难。一共15个节目,有教师、退休职工、管乐队、跆拳道队、学校舞蹈队等,都是集体表演,器乐独奏只有鲁鲁一个。

演出之前是表彰大会,其他有节目的孩子都在外面抓紧时间作最后的排练,我问鲁鲁:“你要不要练一下?”

他说:“不用了。”

“要不要再看一下谱?”

“不用了。”

“万一忘了呢?”

“那有什么,随便打几个四连音就敷过去了。”好像他根本没当回事。

说实在话,我都替他紧张。学校借的一个部队学校的大礼堂,上下两层,黑压压地坐了一二千人,舞台上灯光一打,自己一个人,独仃仃地坐在中间,下面是漆黑一片,想起来脚都发抖。

快轮到他的时候,我们把鼓搬到了后台。原计划是拉上幕,我们把鼓摆好,等鲁鲁坐定,再拉开幕。也许是时间紧张,主任突然告诉我,不拉幕了,这个舞蹈一完,直接把乐器搬上去,坐下就打。我告诉鲁鲁:“拿好你的鼓棒,自己端一个凳子,坐在大鼓前面,就别动了,我们把鼓摆在你周围,你根据自己的位置调一下。”幸好,事先架子鼓老师已有预料,教了我们这一招。舞蹈一完,几个人七手八脚把鼓和镲子搬上去,一共是五个鼓三个镲,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摆,上去就全部堆在大鼓周围。鲁鲁端坐中央,把小军鼓摆在面前,我赶紧把其他几个鼓和镲摆好,鲁鲁又稍稍调了一下,就示意可以了。音乐骤然响起,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开头的管乐高亢嘹亮,全场情绪一下子沸腾了,鲁鲁的鼓点一起,强烈的节奏顿时就有了一种震撼的感觉。我看见徐主任笑着对他旁边的老师说:“怎么样!不错吧!”

整首歌一气呵成,中间有一个地方,鼓槌相互碰撞,顿了一下,鲁鲁并没有慌,马上调整过来,一气打完,最后结束的那一镲,完全盖了,和零点乐队的原版带完全吻合,一丝不差,结束得非常完美!我相信,全场除了我,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感觉到中间那个失误。

打完了,鲁鲁还坐着不动,呆了几秒钟,才站起来,走到台前,鞠了一躬,然后下台。他最后这个动作,让我特别感动,平时鲁鲁比较腼腆,见人也不爱打招呼,人多的场合说话就要脸红。我原以为在这样一个大场合,又是生平第一次,很可能会慌慌张张。没想到他是如此的大方、沉稳,鞠躬的动作彬彬有礼又不卑不亢。

表演结束后,把鼓放回少年宫,又出去吃饭。一路上鲁鲁特别兴奋:“我一鸣惊人啊!我一鸣惊人啊!”我说:“真是不容易,为了上你这个节目,我跑了三趟学校,两趟少年宫,又联系车给你搬运,人家主任还亲自到家里来听,真是不容易,你练了两年半,每个星期天都要去上课,今天终于上台了,非常成功,一鸣惊人!确实啊,要相信自己!”

今天,对于鲁鲁来说很有意义。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我真为儿子感到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那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寒夜里有不少流浪者到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店里睡觉,感觉“比家还方便”。立刻想起两年前的一件事。也是冬天,也是很冷,我和鲁鲁去一家拉面馆吃饭。门外有个乞丐,很老了,寒风中他衣衫单薄,佝偻着腰,他想进店里来,又不太敢的样子,一直在门口张望。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是经理,走过去对他大声喝斥,老人转身走了。

当时我和鲁鲁都看到这一幕,鲁鲁突然恨恨地骂了声:“法西斯!”我很惊讶地望着他,他就埋下头吃面,不看我,也不说话。我知道他骂的是那个经理。前几天刚看了本“二战”的书,我们还讨论过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事。

我说:“还算不上法西斯。他只不过缺少同情心,太自私、太冷漠了。”

“那怎么才算法西斯?”鲁鲁问。

“以强凌弱,残暴,屠杀,剥夺人的自由和尊严,甚至连生命都要剥夺。”

“哦。”鲁鲁应了一声,就不再说话。

也许他在思考,我没有追问,也不知道他思考的结果。但现在想来,当年的法西斯之所以得逞,不正是因为有太多的冷漠和自私存在吗?自私和冷漠就是法西斯的帮凶,就是暴政的根基之一。

鲁鲁有一种天生的善良。记得四岁多的时候,刚来北京,还没买车,进城都是坐公交。每次都要在北太平庄倒车。车站附近有许多乞丐,寒冷的冬天,他们匍匐在路边,远远望去像一堆一堆的烂棉絮。那天我牵着他的手,匆匆穿行在这些棉絮堆中,我急着去赶车,没有多看。突然,感觉到鲁鲁的手拽了一下。他停下来了,看着面前的一堆烂棉絮,而这堆烂棉絮里正有一张脸探出来,也看着他。那是一个老人,满脸皱纹,又红又黑,一串鼻涕正在淌下来。鲁鲁说:“我想给他一块钱。”我拉了他一把,“走吧!车要来了!”一边走,一边说:“谁知道是不是真乞丐呢?”走了十多米,感觉到鲁鲁的手越来越沉,终于他又拽我一下,我停下来,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说:“我还是想给他一元钱。”我突然一下就惭愧了,摸着鲁鲁的头,心里有一种说不尽的爱。他跑回去在老人面前的口袋里放了一元钱,才安心地坐车去了。

那天,当他对我说“我还是想给他一元钱”时,他的眼光是如此的纯真、悲悯,让我惭愧。我们这代人,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内心已经变得坚硬了,在坚强的同时,失去了温暖,常常以理性的名义蔑视人性,陷入迷途而不自知。

儿子的纯真让我觉悟。同时我也更珍惜他的善心,珍惜世间所有的善意。

最近,鲁鲁的架子鼓班得了个奖,是一个学生慈善组织的捐书活动颁发的。那个组织非常小,参加者都是孩子,颁奖的也是孩子,很不具有权威性,但王老师给我们展示时却显得非常自豪。我说应该贴出来,他说准备去买个镜框来挂。真是一件好事。

现在儿子已经养成习惯,每天早晨扔垃圾的时候,会把塑料瓶、旧报纸之类另外装在一个袋子里,放在垃圾桶外面,方便拾荒的人捡。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做人最重要的不是做个强人,而是做个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鲁鲁天性善良,有时让大人也吃惊和惭愧。

还是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做晚饭,他爸说鱿鱼炒得不好吃,茭白也太淡。见我不说话,他就问鲁鲁:“你说是老爸炒的菜好吃还是老妈炒的菜好吃?”

鲁鲁看了我们一眼:“都好吃。”

“那你说今天这个茭白是不是难吃呢?”

鲁鲁看了看我,说:“我觉得还不错,要是下次再多放点盐,就更好吃了。”

我一下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抱着儿子一阵狂摇:“你怎么这么懂事啊?!”

鲁鲁笑得更乖了:“我怕说不好吃你会生气。”

不仅感动,而且惭愧了。其实我很小气,但我实在是幸福的,就连儿子都在呵护我。每当我不高兴的时候,鲁鲁总会敏感地察觉到,不停地无话找话,逗我开心。有时候心情实在太恶劣,讲笑话也难以奏效,他就会使出杀手锏,拿一本书来问我题。我不得不给他讲题,讲着讲着心情就平静了,直到我脸色终于缓和,他才嘿嘿地笑着问:“老妈,你现在没生气了吧?”

鲁鲁也常常有犯倔的时候,也会惹我生气,但只要是我真的生气,他就会难过,就会一直来逗我,直到我们好好谈过之后,真的互相谅解为止。很多时候,他听话不是因为怕我,而是因为爱,是不愿让我生气和伤心。

在现实的生活中,是我在呵护他,吃饭、穿衣、睡觉、上学,是我在照顾他,他需要我的帮助,而在精神上,却常常是鲁鲁在呵护我,安慰我。

一年级的时候,我有一次剥柚子,指甲受了伤,给他洗澡时,水一冲就痛。我刚说“有点痛”,他拿起我的手指吹了吹:“你别洗了。”说完就自己洗起来。

鲁鲁的温柔厚道是一种天性,任何人和他在一起都会受到感染。

他一边洗澡,一边给我说:“现在我有点喜欢扫地了,我在班上经常扫。”

我问:“是老师分配你扫的还是你自己主动扫的?”

“有时是分配的,有时是自己扫的。我看见教室外面脏了,别人不愿意扫,我就去扫了。”

“那老师表扬你没有呢?”

“有时候表扬了,有时候没表扬。”

“哦,扫地是做好事,古时候修桥补路都叫积德,积德的人,这辈子寿命会更长,下辈子福气会更好。像扫地这种事,就和修桥补路一样,是为了大家好,也是为自己积德,就算老师没表扬,也挺好的。”

摸着儿子胖呼呼的脸,真的觉得他是个好孩子,很好很好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一个中科院的博士跳楼死了。父母公布了他的遗书。全文异常冷静,看来是早有准备的。可是在全文中,连一本书、两瓶酒、衣物、CD等等都想到了如何处置,就是没有想到父母,全文没有一个字提到父母,这样的冷静真有点让人恐怖。

一个人活着并不只是为了自己,有感情,有责任的人,才能结结实实地活下去,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压力,往往支撑着人活下去的,就是爱和责任。

大家都探讨大学生、硕士、博士自杀的原因,很多人归咎于压力太大。其实,每个阶层的人都有压力,高学历的人压力并不见得比下层人大,下层人面临着揭不开锅的压力,面临着孩子没钱上学、父母没钱看病的压力,压力不大吗?但是他们没有自杀。高学历的人,压力不是来自社会,而是来自内心。自杀,往往不是因为境遇太差,而是自身太敏感、太脆弱,同时也是太自私、太没有责任感。

这个博士在中学时代是一个公认的好学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可是这样的好学生,对社会、对家人、对自己,又有什么用呢?

意志品质的培养,爱的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是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1: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