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30 19:56:34
|
只看该作者
三、角色要转变,灵性要呵护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你教我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要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答对的,我们要给予肯定;答得有创见的,我们就要给予鼓励表扬;想得比老师还要高明的,我们则虚心听取。
我们要呵护学生的灵性。有人说,创造的灵性,创造的欲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会创造而只会重复,那将是人类向动物的回归。可是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扼杀学生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老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骂为“胡说八道”。这个老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些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地打击了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因此少了一位诗人。
国外有位美术教师的做法令人称道。当他讲评学生“画苹果”作业时,发现有一位学生画成方形的苹果,于是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掉下来了。”老师听了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发明出方苹果。” 苹果本是圆的,画成了方形的,已经脱离了实际。而这位老师却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道出了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 “早日发明出方苹果”。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鼓励了学生。
四、成果要分享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地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教师的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在学完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之后,我出了一道拓展练习题,鼓励学生试着写首诗。片刻,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要朗读自己的作品。有一位孩子这样写到:“有这样一群小舟/不安于柳荫下的歇息/ 不愿在避风港内静候/偏爱去风浪中弄潮/嗜好那澎湃的激流/身处小湖却向往长江/还憧憬着去大海中遨游/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尽管孩子们的笔触有些稚嫩,但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课堂给了他们放飞思维的翅膀,是课堂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他们投入地朗读着自己的诗歌,那一张张笑脸上写满的分明是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真正地领悟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呼应。教师要学会真心诚意地倾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教师要努力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让语文课堂“亮”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