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8: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论文 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宾阳县露圩镇中心学校  周志芳

【内容摘要】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工具。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特征和培养入手,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感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提高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最早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他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说: “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吧。”他还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文就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特征和培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朗读,感悟语言魅力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的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的,它有直觉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语言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朗读凡卡挨打的原因时,重读“摇摇篮”、“睡着”;读凡卡被打时,重读“揪”、“拖”、“皮带”,之后稍作停顿,朗读随之改为低声、放慢速度;读“揍了我一顿”,要能表现出凡卡那泣不成声的控诉。之后,我不再作繁沉的讲析,而是适当地指点,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是采用以下三步指导学生诵读“‘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这个句子的 ,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第一步:初步试读,引发情感。从学生的表现看,这一步学生的认识、诵读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对此,我采取了第二步教学:渲染气氛,诱发情感。我是这样渲染气氛的: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们都是那光着头、赤着脚,在大年夜有家不能回的可怜的小女孩啊,我们寒冷,我们饥饿,我们孤独。啊!奶奶来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疼我们的奶奶来了,让我们向奶奶哭诉吧!”第三步:感情诵读,抒发情感。师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这种引人入胜、引人入境的诵读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感情,课堂上学生读得声泪倶下。纵观这三步的诵读指导,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作用,逐步使学生的语感上升到较高的层次。这说明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语言文字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披文入情”,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共鸣效果,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想象,提升情感体验
联想和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教学中要注重驱谴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的过程不仅是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的过程,更是学生感知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过程。语文不同于雕塑,不同于刺绣,也不同于盆景,还不同于书法。课文使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展开想象,在脑海里才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刚开始,学生并不会想象,我们应把书上描写的内容直观地再现出来,这可以借助图片、幻灯、电视等多种媒体呈现,也可以用粉笔画出来,帮助学生完成用文字转化为形象这一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己就能想象出课文所描写的形象来。
如教学古诗《登鹳雀楼》第一、第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如果我们简单地进行教学就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感知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此时,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将诗人描写的雄伟壮观的图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悟出诗意,在心灵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再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进而形成连续的画面,使“月下刺猹”、“初见闰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等内容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再现鲁迅先生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进入作品,领悟意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提升情感体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8:26:51 | 只看该作者
三、联系生活,获得语感
文章是作者生活和生命的审美体验的结晶。没有生活经验,文字只能是枯燥的概念。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丛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这就是说,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只靠查字典来理解,只从语言文字去领会是不够的,还应当联系生活体验去感悟。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单从字典中查出,它是“幽雅安静”的意思,是不能产生语感的。如果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幽静”的地方,如人烟稀少的山林、无人的小路、月下的小河边等等,就会感受到“幽静”的情味了。在教学《猫》一文,我抓住一个“蹭”字,让学生把“蹭”与“撞”、“碰”等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并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用“蹭”更能体现猫“温柔可亲”这一特点;抓住“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短语,让学生思考“小梅花是指什么,为什么把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去品味,品出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而这些真实的感受,正是语感培养最为宝贵的!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语感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光靠阅读来提高语感还不够,必须联系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提高对文章的鉴赏力,诱发敏锐的语感。
四、注重实践,深化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较好的感受能力。
听。“听”即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广播等,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重要作用。
说。“说”即语言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活动,组织语言极快,因此,要求做到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平时要安排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在实践中增强语感。
写。从“写作心理学”角度来说,写是调动人的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通过回忆、交流、筛选,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写能使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仔细推敲词句,促进语感的形成。写作,是学生把生活中的人、事、物用文字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语感强烈、敏锐,那么他们笔下的人、事、物,就会鲜明、具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看图作文是很重要的,我们曾让学生做过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们先做看多幅图练习,再做看单幅图练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看多幅图作文比看单幅图作文想象的成分少些,容易写些。看单幅图作文,不管给的是哪一部分的图,都可以凭想象把它想成多幅图来一幅一幅地写。在写作中,培养语感,看图作文是基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现生活呢?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不管是看图作文也好,还是写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好,都必须教会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切实抓住要写的对象的特征。当然这里还有遣词造句的能力、锤炼句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勤写来达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小练笔,要他们写下身边的人、事、物或者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起点不在高,贵在持之以恒。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语言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这还有待于我们今后不断地研究、探索和提高。我们不妨作此尝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资料】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主编:吴立岗
2.《谈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作用》作者:严锡利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作者:孟令全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者:叶圣陶
5.《培养语感──语文教学永远的话题》作者:李爱
6.《语文课程标准》
7.《广西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3: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