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录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得见的手》教学实录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中学 唐少华




  记录者:夏成伟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生】(集体)看不见的手。



  【师】把标题“看不见的手”转化为问题,你可以转化成哪些问题?



  【生1】“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什么?



  【师】那么,你知道“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什么?



  【生1】市场。



  【师】“市场”看不见吗?我们不是天天上农贸市场吗?



  【生1】这里所谓的市场是指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



  【师】还可以转化为什么问题?



  【生2】“看不见的手”在干什么?起什么作用?



  【师】请你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调节市场。

 

  【师】不对,再思考。



  【生2】配置资源。



  【师】配置什么资源?



  【生2】三项基本资源,即人、财、物。



  【师】还可以转化为什么问题?



  【生3】为什么要用“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呢?有什么好处?



  【师】请你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3】使经济健康发展。



  【师】为什么能使经济健康发展?



  【生3】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机制,能激发潜能。



  【生4】市场经济很灵活,具有灵活性。



  【师】好,我们一起归纳一下,关于“看不见的手”,要求大家掌握什么内容?



  【生】(集体)是什么?干什么?有什么好处?



  【师】(板书)“看不见的手”



  是什么?



  干什么?



  有什么好处?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看得见的手》,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最好呢?我向大家推荐一种学习方法——比较阅读法。具体步骤:①确定可比项;②阅读教材;③圈划要点。现在请大家用比较阅读法来阅读教材113~115页。



  【生】(集体)阅读教材。



  【师】有多少同学完成了,请举手。完成得不多,请继续。



  【生】(集体)继续阅读教材。



  【师】请问:“看得见的手”是什么?



  【生】政府。



  【师】请问:“看得见的手”在干什么?



  【生】宏观调控。

 

  【师】怎样调控?



  【生1】政府可以制订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可以制定法规,规范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可以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



  【师】在教材上划重点时,是否需要整段划出?应该怎样划更合理?



  【生2】划出重点字词。



  【师】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请你再简练地归纳一下。



  【生2】(1)制订计划;(2)制定法规;(3)采取行政措施。



  【师】请问:为什么要宏观调控?重新阅读教材,划出重点字词。



  【生】(集体)第三次阅读,圈划重点字词。



  【生】(1)公共产品;(2)特种产品;(3)市场经济有弱点。



  【师】哪三个弱点?



  【生】滞后、自发、盲目。



  【师】现在,合上教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生】(集体)因为公共产品不收费,特种产品不能调节市场,而市场本身具有滞后、自发、盲目三大弱点,所以现代经济大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调控。



  【呈现材料】一段侃哥与妙妙的网聊记录。



  妙妙:侃哥,昨天生意怎么样?有多少幼猪被宰?



  侃哥:好mm,苦啊!周末本来生意很好,可偏偏见上鬼了,连续两个周日“文化执法大检查”。



  妙妙:你运气真好!



  侃哥:市场经济了,还管那么多。



  妙妙:是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市场就干呗,有钱就赚呗!没钱日子怎么过?



  侃哥:你总比我好,还可以去嫁个有钱的大哥。



  妙妙:……



  【师】侃哥认为,市场经济了就不用管那么多了。你认为要不要管那么多,为什么?



  【生1】因为还存在特种产品,所以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生2】因为公共产品不收费,特种产品不能有市场调节,而市场本身具有滞后、自发、盲目三大弱点,所以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调控。



  【师】针对提供的材料,应该具体到哪一点呢?



  【生2】市场经济有弱点。



  【师】谁在管?



  【生】政府。



  【师】具体哪个政府部门?



  【生】文化执法部门(文化局)。



  【师】查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段?



  【生】违法行为。



  【师】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网聊中提到的是什么手段?



  【生】宏观调控有三种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材料中采取的手段是必要的行政手段。



  【呈现材料】第二部分的网聊材料:好云与侃哥的对话。



  好云:好啊,聊的挺热乎!



  侃哥:难得,云哥来了,这几天去哪玩了



  好云:没有,学习啊,充电啊。



  妙妙:公费旅游吧?



  好云:公费学习。



  侃哥:云哥,这两周我已经连续两个周日被冲了,快要喝西北风了,连老猪都快逃没了。



  好云:不会吧,你肯定是干违法勾当了。



  【师】由于频繁的文化执法检查,连正当合法的生意也受到影响。这种做法对不对?营业者应该怎么办?



  【生】给检查的人送点好处。



  【师】行吗?



  【生】(集体)不行,那是贿赂,是违法行为。



  【师】政府管得太多,行不行?



  【生】不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师】合理的办法是什么?请在教材中找出。



  【生】(集体读2遍)当然,如果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当,不遵循市场规律,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师】也就是说,政府的宏观调控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所以,当你们成为一名政府官员时,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那么,要怎样合理地运用这两只“手”?



  【生】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师】现在,伸出我们的右手,代表市场,伸出我们的左手,代表政府,两只手相互扣紧,跟我一起念——



  【生】(集体念2遍)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师】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搞市场经济?



  【生】(无人回答)



  【师】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师】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最早源自(是)哪个国家?什么时候?



  【生】美国,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师】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模式是什么?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生】计划经济,苏联。



  【师】我国实行过计划经济吗?什么时候?



  【生】三大改造完成后。



  【师】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生】要把经济搞好,就必须坚持两只“手”相结合。



  【师】现在,给大家一个任务,请你也参加刚才的网聊,谈一谈你的感受(请写在纸上,每人五句)。



  【师】下课!



  反思:



  1.理清知识结构。本课内容涉及经济学领域的知识。新教材删除了一些难懂的概念性知识,增加了可读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知识点融合在、隐含在课文的叙述之中,需要教师进行挖掘,构建起具有逻辑联系的知识结构。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本课内容——看得见的手,其知识点应该是:看得见的手是什么、这只“手”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要这样干、这样干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干有什么问题,它与另一只手是什么关系。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课堂会非常凌乱。



  2.渗透学习方法。方法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本课与前面一课在知识结构方面有近似之处,于是我就向学生介绍了比较阅读法。在复习上一节课内容时,就确定(板书)了可比项,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圈划出知识要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圈划课文过程中,并未抓住重点,而是整段课文都划起来了,于是又进行深入的指导。



  3.补充新材料。材料的类型很多,我用的是一段QQ聊天材料,这种材料学生比较喜欢,容易抓住学生注意力。围绕第一段材料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刚学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补充聊天,作为这节课的作业,学生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4.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回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宏观调控、国家干预经济等相关内容,更加有助于学生构建多方面的知识联系,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北伐战争》课堂实录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中学 唐少华




  师:这节课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二是北伐战争。


  师:历史事件,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你常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1:历史事件要掌握时间、地点、人物(教师写在黑板上)。



  生2:还有原因、经过、结果(教师写在黑板上)。



  师:很好。今天我来告诉一种学习方法——问题阅读法。第一步,把标题转化成问题;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三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圈划。下面我们来试试,“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转化成哪几个问题?



  生:时间、地点、人物。



  生:原因、经过、结果。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尝试运用这种方法。时间三分钟。



  生: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地点、人物,没问题吧。那我们就来看看原因。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合作?为什么要合作?



  生:(思考)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补充材料——国民党和共产党。



  孙中山与国民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政纲,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意义上恢复了民族主义。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成分复杂、组织松散的资产阶级政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屡遭失败,陷于绝望之中。十月革命后,孙中山看到了“人类中的大希望”,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人民联合斗争所收到的“绝伦之巨果”,他又开始了再造新民国的斗争。



  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规定党的最低纲领是: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把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师:同学们,有没有看出两个党的共同之处?



  生1: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师:正是由于两党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能够合作。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合作?单独去完成这个任务,不是也可以吗?



  生1:孙中山领导的多次斗争都失败了。



  生2:联合起来可以力量更大。



  师:所以实现了国共合作。



  师:合作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1924年。



  师: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开始。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记者,在会上采访报道,你会用什么样的标题?



  生:(思考、回答)国共携手,共同斗争;携手共进,打倒军阀;国共首次合作。



  师:这位记者,你是不是当时就预见到国共两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合作?



  生1:有。



  生:没有。



  师:(学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到底有没有,这里我不想说。我们继续往下面看。



  师:国共合作后,两党就合作办了一所学校——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大屏幕呈现)



  创办于1924年的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军事政治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八位上将出自于此,国民党中的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官以上职务的更是有90多人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的这片校舍,曾经与蒋介石、周恩来、廖仲恺、邓演达、何应钦、张治中、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陈毅等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密切相连。



  生:(看大屏幕)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黄埔军校的学生,你会上到一节什么课?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三分钟)



  生1:军事教官,上军事技术课。



  生2:周恩来上课,提了三个问题:(1)作为军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品质?(2)军人为什么而打仗?(3)战争与政治有什么关系?



   (师生自发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师:讲得真好。如果你是电视剧编剧,要拍一部电视剧《黄埔军校》,其中有一集是军校上课的镜头,你们会怎么设计?大家讨论一下。(约两分钟)



  师:想象能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努力去培养。而如何来培养来呢?



  生1:想象要合情合理。



  生2:想象要具体,要有细节。



  师:也就是说:想象要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想象得越具体,就越生动。希望以后多注意培养。



  师:接下去,我们来看第二件事情——北伐战争。怎样来学习这个历史事件?



  生:问题阅读法。



  师:好,二分钟时间。



  生:阅读思考,圈划课本。



  师:其实,还可以从其他材料获得历史知识,先看大屏幕——



  《国民革命歌》,谁会识谱?



  生:(试着学—学,—齐唱。)



  师: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生:打倒军阀,打倒列强,完成国民革命。



  师:所以,歌曲中也有历史知识,还可以从地图中寻找历史知识。



  请大家看《北伐战争形势图》。



  生:(看图思考)



  师:北伐从哪里开始?伐谁?主战场在哪里?



  生:广州、三个军阀、湖南湖北。



  师:结果呢?北伐战争的结果呢?有没有成功?有没有达到目的?



  生1:成功了。消灭了军阀,打击了列强。



  生2:没有完全成功,只是打击了部分军阀和列强,没有完全消灭。



  师:看来意见不一。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歌曲,军阀都打倒了吗?列强都打倒了吗?国民革命成功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了。

  

  师:那么,还有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合作呢?这个问题,我想让你们留到课后去思考。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成长的骄傲》课堂实录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中学 唐少华




  一、导入


  师:(展示年代尺)请问,这是什么?



  生:年代尺。



  师:这是历史的长河。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巩固新生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即一五计划。



师:1956~1966,1966~1976年,这个时期叫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总的说,就是失误与挫折。不管怎么样,中国还是在成长,在强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成长的骄傲。



  二、新课



  师:请问,为什么中国经历了失误与挫折,还是在成长和发展?



  生1:战胜了失误与挫折。



  生2:领导人战胜了失误的政策得当,也有许多先进的个人。



  生3:总的方向是正确的。



  生4:虽说文革时一些文化人遭受灾难,但仍有有思想、有文化的人存活下来,中央的方向没有改变,所以仍然会成长。



  生5:虽然遭受过挫折,但有一部分人的头脑是清醒的。



  师:在错误的过程中,主要犯错的是领导,但清醒的人仍然存在,反对错误的政策,比如周恩来和邓小平都在纠正错误,但主要还是广大人民在抵制错误。正是由于抵制,所以国家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先进的人物,课本上讲了两弹一星。大家在看课本之前,必须学会用表格整理知识,如人物、主要事迹和精神核心,这就形成了一张表格。请大家边看书本边列表格。



  (学生细读课本,列表格)



  师:第一个人物是谁?



  生:黄继光。



  师:他有什么事迹?



  生:用身体堵枪口。



  师:我们要学习黄继光的什么精神?



  生:爱国。



  师:下一个人物,是王进喜。他的事迹和精神是什么?



  生:用身体拌水泥,精神是勇于献身。



  生:艰苦创业,不畏苦难。



  师: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生1: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团结同志,嫉恶如仇。



  生2:做好事不留名,无私奉献。



  生3:无私奉献。



  师:我觉得应该向雷锋学习“钉子”精神。



  生:……



  师:钉子有什么特征?



  生:坚韧不拔、钻研。



  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多挤出时间来学习,要积极钻研。



  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的什么精神?你与他相比,缺少什么?



  生:坚持不懈。



  师:所以,我们要抗拒身边的诱惑。



  师: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整理知识点,理清表格。



  师:请大家抬起头,两弹一星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师:我问的是精神是什么?



  生1: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不懈,独立完成。



  生2:默默无闻、艰苦奋斗。



  生3:自主创新。



  生4:刻苦钻研。



  生5:从无到有。



  生6:勇往直前。



  生7:路是走出来的。



  生8:舍小家为大家。



  师:还有吗?有没有怀疑?请一位同学叙述一遍。



  生:……



  师:核心精神是什么?



  生1:自主创新。



  生2:坚持不懈。



  师:如果说,你现在从北京大学毕业了,到大西北从事科学工作,你愿意吗?



  生1:经济条件怎么样?



  师:没有几个人的。



  生2:工作几年就回来。



  师:大家对这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愿意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愿意?



  生1:如果找我,说明我有实力,为中国奉献非常光荣。



  生2:我去的话,会有奉献,后面的人会过得好一些。如果不去,后代人可能会过得不好。



  生3:没有人去,总要有人去的。



  生4:如果我去的话,就有人采访我,这样会有很多人都去做贡献了。



  生5:去了之后或许更有发展。



  生6:家庭有保障,去不去都一样。



  生7:使中国军事力量变强,不让美国随意进犯。



  师:我现在很清楚大家的价值选择,我很担心。其实,去不去,一看能力,二看需要。祖国需要你,为什么不去?当年那些人没有考虑。人要学会奉献,否则祖国谁来建设?所以,应该先考虑集体和祖国。大家早一步进入角色,以后发挥的作用会更大。1998年办永兴学校时,没有人跟我谈起过待遇,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做一件事情。办永兴,目的很明确,一是为了带动城市化进程,像今天学校附近都发展起来了;二是推动富阳初中段的发展,办起永兴,会增加初中的竞争力;三是我不能丢面子。所以,大家不要总是考虑自己。刚才我给大家做了情景模拟,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些人的价值选择有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讲了哪些人物?他们有哪些精神?这一时期的人物他们在技术上出类拔萃,精神上吃苦耐劳、为国奉献,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读图学史》课堂实录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庆典

  执教:唐少华
记录:李岩



  师:我们的书本中有许多插图。如何从这些图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读图。首先来看一张图片。


  (教师展示图片:蓝田人生活想象图)



  师:大家看一分钟,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1:这些原始人在打制石器、制造工具。


  生2: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生3:当时的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茂密。


  生4:有人在猎取动物。


  师:还有吗?再仔细看看。


  师:他们穿的衣服和你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好。大家获取了很多的信息,那么,刚才你们是怎么看这个图的?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我觉得应该首先看当时的自然环境。


  师:那就是要从整体上看这幅图,是吗?


  生:是的。接下来要观察他们在做什么。


  师:就是从局部观察图片,然后呢?


  生:可以再从细节观察图片。


  师:哦,那就是观察细节了。俗话说:细节决定一切嘛。这位同学给我们总结了如何看一幅图片,怎么看?


  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


  师:好的,这就是我们看一幅历史图片的顺序。接下去,我们再看第二幅图片。


(教师展示第二幅图片: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比较图,分设为图1和图2)



图1




图2



  师: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1:图2比图1光滑,图1比较粗糙。


  生2:图2是尖的,图1是圆的。


  师:还有其他的吗?请这位女同学到前面来仔细观察一下。


  (一位女同学到台前观察图片。)


  生:图1好像是几块石头拼起来的,图2好像是一整块。


  师:再仔细看看。


  生:哦,图2有一个小孔,(教师用红笔圈画小孔)图1没有。


  师:这说明他们掌握了什么技术?


  生:钻孔技术。


  师:是的,大家观察图片一定要仔细。两种石器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技术的进步。


  生2:说明了工具越来越先进了。


  生3:说明制造这个工具的人类和社会的进步。


  师:大家说得很好。前面大家所讲的两幅图的不同,如形状、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孔,这种信息我们称之为表面信息。我们再根据这些不同,通过比较、推理、质疑、想象等方法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信息被称为深层信息。


  师:图该怎么看?首先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获取表面信息,再通过比较、分析、质疑、想象等方法,将其转化为深层含义。大家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好,那我们再练习一下。













(教师展示第三幅图:五四运动三幅图片)


师: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五四运动,我们已经学过了。我们可以通过这三张图片,了解五四运动的所有知识点。通过观察,我看到了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过程,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仔细观察图片,要求发言人较少。教师鼓励学生:只要发现了一条,就可以举手。学生受到鼓励,要求发言的同学增加。)


  生:我看到了标语


  师:标语上写着什么?


  生:废除不平等条约。


  师:这些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和谁签订的?


  生:外国列强。


  师:为什么要废除?


  生:为了恢复国家独立的主权。


  师:这说明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是什么人?


  生:帝国主义列强。因此我们断定这场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


  生:是一场爱国运动。


  师:说得很好。除了这位同学所讲的,还有其他的吗?


  没有了,那么你们对这三幅图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生1:为什么同处于一个时代,第一幅是彩色的,第二、三幅是黑白的?


  生2:为什么后面那幅图上的人们都穿着白色衣服?


  师:嗯,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借此研究一下当时人们的服饰风格是怎样的。


  生3:为什么首先从学生开始,而不是从工人阶级开始的?


  师:很好。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五四运动首先发生在北京而不是上海?为什么不是北京的工人上海的学生率先进行斗争?


  生:当时北京是政治中心,而上海是经济中心,北京学生多,上海工人多。


  师:是的。五四运动之前还出现了一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就发生在北京,所以北京的学生最早接触新思潮,首先起来反抗,后转移至上海,上海工人多,力量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所以我们书本上有一句话:从此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刚刚大家提了很多的问题,这告诉我们,在观察图片获取信息的同时,要带着疑问去读,然后利用资料去求证心中的疑问,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师展示第四幅图片:农业工具变更图4张)



图1





图2




图3





师:同学们,看图该怎么看?


  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要把表面信息转化为深层含义,还要质疑提问。


  师:那就再来试来试一下。请同学观察图片,每个人提2个问题,并把问题写下来。


  生1:为什么第一幅图里有一头牛3个人,第二幅图里有一头牛1个人,第三幅图就没有牛了?


  生2:第三幅图里的农民穿得很漂亮,当时的农民都是这样打扮的吗?


  生3:这几张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


  生4:这些工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


  师:这三幅图中主要展示了犁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大家刚刚所提的疑问,大家可以课后查阅资料获得相应的答案。同学刚刚对三幅图提出了许多的疑问,非常好。以后我们观察图片时要记得带着问题去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来总结一下读图方法,第一步是做什么?


  生:观察整体。


  师:然后呢?


  生:看局部,再看细节。


  师:通过这些,我们获取了表面信息。然后通过推理、质疑等方法获取什么?


  生:深层信息。


  师:好的。我们再看一幅图片。


  (教师展示第五幅图片──清明上河图。)




  师:这幅图片大家知道吗?它叫什么名字?


  生:清明上河图。


  师:很好,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上有许多内容,很复杂,我们该怎么来看呢?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分类研究。如图片上有很多的招牌。我们看一张。(展示第六张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师:这里面有一个“脚店”的招牌,大家知道这是个什么店子吗?


  生1:洗脚的。


  生2:雇脚夫的。


  生3:卖鞋的。


  生4:歇脚的。


  生5:可能是脚底按摩的。


  师:这个店子到底是做什么的,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还是没有查到。希望同学们课后也能查查资料,如果查到了,告诉我一声。这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招牌。(回到第五张图片)这里有这么多的招牌,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


  生1:三国时有这么多的广告吗?


  生2:当时的广告与现代广告应该是不一样的。


  师:哦,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2:古代的广告就是告诉人们这里卖什么东西的,现代广告是招揽更多的顾客。


  生3:我觉得最下面的那个招牌写错了。


  师:怎么写错了?


  生3:古代字如果是橫写,应该是从右向左的,和今天是不一样的。


  师:对的。这位同学观察非常仔细。这行字原本上面是没有的,是我故意加上去的,就是考考大家观察图片是否仔细,呵呵。当然,我们还可以去研究交通工具、店铺、建筑等等。


  而这节课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学习读图方法,很多内容不再展开。


  图该怎么读?


  生:整体—局部──细节;表面信息──分析、质疑、想象、推断──深层含义。


  师:大家会了吗?


  生:会了。
 
  师:好,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课堂实录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中学 唐少华




  师:请大家把书本翻到32页,将标题转化为问题,是什么?


  生:时代主题是什么?当代中国怎么样?



  师:为什么加一个“与”字?



  生:强调关系。



  师:时代主题是什么?是和平、发展;当代中国怎么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我们先看第一大主题:冷战后的和平主题。请大家仔细看书本34~35页,五分钟时间。



  (学生看书本)



  师: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时应将笔拿起,边看边划。



  (教师板书:阅读──1.名称)



  师:请一位同学将几个事件取个名称。书本上一共讲了几件事情?



  生1:6件。



  生2:5件。



  生3:4件。



  师:有不同的意见,先找一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美国轰炸南联盟。



  师:美国?



  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生:9·11事件。



  师:这个名称取得好!



  (学生大笑)



  生:巴以冲突、美对伊战争。



  生:还有意大利反恐游行、德国反战游行。



  师:请大家抬头。我们将事件取名方便记忆,第一件事情──美国轰炸南联盟,而且轰炸了中国大使馆,美国称其为不小心犯了错误,中国是如何解决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阅资料。9·11事件不讲了,大家都知道。巴以冲突我们经常看到,我们来看几件事情(教师展示巴以冲突的时事材料及杜拉事件)。请大家齐读这首诗歌。



  生:齐读诗歌《哦,穆罕默德,我们能做的只是无助地看着》



  师:接下去是伊拉克战争。



  这几件事情都和谁有关?



  生:美国。



  (教师板书:2.主角──美国)



  师:巴以冲突中,美国支持谁?



  生:以色列。



  师:巴以矛盾很多,其中与美国插手有很大关系。



  这个事情说明什么问题?



  生:美国想称霸,在称霸过程中,侵略其他国家,遭到这些国家的反对。



  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但是世界和平吗?这四个事件说明了什么?说明当今世界不和平。可是今天这里又是和平的。那么,当今世界到底是和平还是不和平?



  生1:大体上是和平的,极少部分不和平。



  生2:整体趋势为和平,但也遭受了挑战。



  师:如果你作为中国的外交部长,每年元旦都要面向世界谈谈对世界格局的说法,应该怎么说?



  (学生思考)



  师:想不到,就看书本吧。32页最后一段,我们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可见,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教师板书:3.世界格局──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师:局部战乱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1: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



  生2:冷战格局的影响,苏联解体,北约东扩。



  师:还有吗?请大家抬起头,打起精神。巴以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是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犹太人信奉犹太教,巴勒斯坦信奉伊斯兰教。在巴以冲突中,有没有涉及民族感情?以色列人是犹太民族,巴勒斯坦是阿拉伯民族,这里有民族矛盾。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响和平的因素。请问,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生:霸权主义。



  师:冷战是谁与谁冷战?具体国家是谁?



  生:美国与苏联。



  师:后来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师:接下来就是北约扩张。有人说,21世纪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是恐怖主义。请问,恐怖主义是如何产生的?



  生1:对领导人、社会制度不满意。



  生2:有野心,对统治者政策不满,发动事件发泄情绪。



  师:为什么会发生9·11事件?



  生:宗教心理,有宗教教义记载,为宗教牺牲可以升天。



  师:现在的恐怖主义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在恐怖问题上,美国负有责任。9·11事件中,飞机撞向美国的大楼,难道美国挨撞就是应该的吗?



  (学生沉默)



  师:美国不对,但是这些国家或组织采取的方式也不对。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生:在国际上组成组织,牵制美国。



  师:中国的态度是什么?请大家齐读书本34页,中国对恐怖主义的态度。



  (学生齐读课本)



  师: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认为在为伊拉克人民追求民主,但在我们看来,这是在推行霸权主义。所以,大家看问题,应该全面地看。大家如果对恐怖主义有兴趣,可以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比如恐怖主义形成的原因等等。



  师: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讲了哪四个事件?面对这种格局,中国应该怎么办?



  生: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前提下,维护世界和平。



  师:对,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和平环境,发展本国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角色与选择》课堂实录



浙江省富阳市永兴中学 唐少华




  一、导入


  师:展示课件。请大家将书本合上,每位同学按照老师所提供的例子,给自己下四条以上的定义。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我是──;我是──;我是──;我是──)。



  师:想好四条以上的同学请举手。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看。



  生书写:我是──中国人;我是──未成年人;我是──顾客;我是──乘客。



  师:请你说说这些定义的理由。



  生:我有中国国籍,所以我是中国人;我未满18周岁,所以我是未成年人;我消费,所以我是顾客;乘车时,我是乘客。



  师:每个人在不同场合都会给自己下一个定义,这些东西其实是表明一个人的什么?



  生:角色。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色。



  二、新课



  师:请问,什么叫角色?



  学生沉默。



  师:乘客、顾客,这些表明的是人的什么?



  生:身份。



  师:我可不可以把它说成是地位?



  生:可以。



  师:所以,角色可以称为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



  (教师板书:1.身份)



  师:请问,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有什么区别?



  生:我没有满18岁,所以是未成年人。



  师:还有其他区别吗?



  生:有些权利和义务是我没有的。



  (教师板书:2.权利、义务)



  师:我现在扮演着校长的角色,承担着各种社会期望。你们现在是学生,父母对你们有什么期望?社会又有什么期望?



  生:好好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师:所以,角色还有一个社会期待。



  (教师板书:3.社会期待)



  师:从这些社会角色中,你还能获取什么信息?



  生1:一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生2: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不同。



  生3: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利、义务。



  生4: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



  生5:每个角色都承受着不同的期待。



  生6:有些角色是法律规定的,有些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生7:不同角色可以互相转换。



  师:那么,“角色”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里呢?



  生:戏剧。



  师:是的,后来被引入到了社会学领域。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角色的资料。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阅读材料)



  师:角色是一个社会概念,我们前面所讲的“人权”是什么概念?



  生:政治概念。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119页,完成表格,三分钟。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师:这三种角色与哪种经济模式联系更为紧密?



  生:市场经济。



  师:这三种角色中,哪个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角色?



  生1:消费者。



  生2:还有劳动者。



  师:作为消费者,社会期待是什么?



  生1:合理消费。



  生2:绿色消费。



  师:以你们这个年龄和工作以后的年龄,社会对你们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年龄段的社会期待不同。



  (教师展示课件。)



  师:请大家圈出对你选择工作重要的因素,然后列出你感兴趣的两种工作,并把它写在书本上。



  学生思考,并书写答案。



  师:请选择大城市工作的同学选手。



  (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请选择高薪职业的同学选手。



  (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请选择工作地点在农村,从事与植物有关的工作的同学举手。



  (只有两位同学举手。)



  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国家建设“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师:如何从职业角度考虑,你对自己的未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请你从权利、义务、期待三个角度阐述。请大家自己思考,并将答案写在书本上。



  学生思考并书写答案。(教师展示课件。)



  师: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生:小强一家的争吵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生:……



  师:我提醒大家,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应选择不同的角色。同样,人的角色不同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也不尽相同。



  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7: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