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4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秋季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次期末考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第三次换用教材,从人教版“旧”教材,变成新教材,新教材的显著变化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八年级上上学期教材中,纳入了力学部分两章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一、命题思想
1.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八年级上学期的教学水平;
2.有利于引导新课标的落实、新教材的使用;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4.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
具体操作
1.引领教师回归教材,以教材中的练习题为母题进行变式,演变成考题,尤其是利用新教材中增加的试题,充分发挥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2.与中考命接轨,与中考命题思想保持一致,试卷结构、试卷难度、考试时间均加相同,增强教学导向地域中考要求。
3.关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的、共性的问题。如探究能力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考查、新课标的变化情况的考查。

二、试卷结构与内容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题
简答题
综合题
整卷
题数
14
10
3
2
3

分值
28
22
18
6
16
90

(二)试卷内容分析
1. 知识覆盖率,课标一、二、三级主题的覆盖率——100%
   每章、每节内容全部覆盖,均有考题设计,期中抽测的内容比例略微减小。
知识块(章)
小题号
小题数
分值
权重
机械运动
2、13、26、30、
4
14
16%
声现象
3、16、17、18
4
8
9%
物态变化
4、10、11、12、29、
5
11
12%
光现象
1、7、8、9、15、24、31
7
18
20%
透镜及其应用
19、20、21、23、28、32
6
18
20%
质量与密度
5、6、14、22、25、27
6
21
23%

2. 能力点
(1)理解能力考题有:5、8、10、13、14、19、21、30(3)
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文字表达、数学表达、图形表达、表格表达和图像表达)。能鉴别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应用能力考题有:9、25、26、27、28、29
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会应用物理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逻辑推理能力考题有:、32(3)
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的物理事实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4)分析、综合能力考题有:22、29
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的物理情境、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5)实验基本技能考题有:6、7、25、30(1)(2)、31、32(1)
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规格,会组装和调整仪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会运用实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实验结论。
(6)科学探究能力考题有:7、11、30(3)、31(3)(4)、32(2)

3.物理方法考题有:6、7、11、23、32(2)
(1)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科学研究方法: ①从特殊到一般探寻规律;  ②用图象处理变量关系; ③控制变量
4.情境领域

  (1)日常生活 1、2、3、4、5、8、9、10、12、15、16、17、18、21、26、28、29、
(2)物理实验   6、7、11、25、30、31、32
(3)新技术20
5.教材习题的变式:约45分
题号
1
2
3
6
9
16
17
18
教材题
P87-2
P18-2
P37-1
P112-2
P76-2
P37-3
P41-1
P45-1
题号
19
21题
21题
25题
26题
27题
28题
教材题
P96-2
P102-4
P102-4
P119-4
P22-3
P123-2
P99-2



三、测试质量分析
1. 学生总体水平的基本统计量
考生人数
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828
90
65.67
89
0
172
9.41
1487
81.35
14.96
0.73
0.39
2.难度统计
全卷预计难度0.76,实际难度0.74. (人数出了问题,实际1813人,难度系数应该是0.74)
3.预估与实际的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预估难度
0.95
0.95
0.96
0.95
0.92
0.82
0.76
0.74
0.9
0.92
0.6
0.8
0.5
0.45
实际难度
0.98
0.95
0.88
0.98
0.7
0.82
0.76
0.75
0.73
0.87
0.64
0.75
0.38
0.46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预估难度
0.96
0.96
0.94
0.92
0.86
0.85
0.8
0.6
0.82
0.85
0.83
0.8
0.76

实际难度
0.89
0.91
0.96
0.91
0.82
0.55
0.83
0.62
0.7
0.71
0.82
0.9
0.74

 
28
29
30
31
32
总分

预估难度
0.4
0.2
0.75
0.76
0.6
0.76

实际难度
0.31
0.18
0.674
0.732
0.882
0.743

其中差异较大的题是5、20、32,9、13、24

四、典型试题分析
7如图1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方法,研究问题改变的自变量,观察测量变量,期中测试时,在实验体题中考查,两项研究内容同时进行选择,得分率0.56,期末在选择题中考查单一研究问题,调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答题的影响,以及学生的探究进步情况。

11、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              B. 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
C.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D.时间的增加量相等,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命题意图:考查分析论证之信息的提取能力,2012年中考新题型,解决教学忽视过程的倾向,教学导向避免重结论轻过程教学。
1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可知
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理解,期中测试得分率0.26,出乎意料的低,通过多项选择题考查,重点考察学生理解能力,也检查期中测试的教学导向情况。
23、如图8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P是凸透镜2倍焦距处,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命题意图:考查凸透镜作图的三条特殊光线,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的过程中用到成像的原理,检验最后一次教研效果。复习展示课中典型例题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光线(或反向延长线)通过像,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像在透镜的另一侧的2倍焦距处。用1分检测综合理解能力。
28、小明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凸透镜从靠近字到远离字的过程中,小明看到如图11所示两种情景。请说明甲图情况成像的性质,解释观察到乙图的现象的原因。
                                       

命题意图:考查知识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力点解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变形与教材中的习题,将观察的多种情况化简,将观察到的现象明确化,解释现象。检查教研效果。
29、如图为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较深湖底的水有可能保持 4的水温。请解释冬天湖面冰层逐渐变厚的原因。
命题意图:利用教材《质量密度》一章图,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固知识。解释冰层变厚的原因属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能够知道凝固和凝固的条件,但是变厚需要不断的进行热传递,这道题中有2分的能力考点,即冰层上下面温度情况、结冰的过程分析。

30、(5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3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为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2)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0
90.0
时间t/s
2
4
6
平均速度v/cm/s
13
15
(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为什么?                                             
命题意图:考查新课标增加的点,测量平均速度。这里涉及到长度的测量刻度尺度数、速度计算、平均速度的理解。

31、(5分)如图14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探究像的位置、大小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E;铅笔;完全相同的蜡烛AB;白纸C;火柴。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        
2)实验中,下列做法不需要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E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将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
(4)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15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15

  
命题意图:考查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1)(2)(3)考察探究能力中的制定计划,(4)分析论证能力。
32(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实验时,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逐渐降低,那么屏上的像逐渐向       移动。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f=10cm

物距u/cm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像距v/cm
35
27
22
20
18
17
16
15
  
3)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7cm刻线处,如图16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结合所画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a位置在51~53cm刻线之间            D. b位置在23~25cm刻线之间
命题意图:(1)考查实验基本技能——器材的组装。(2)处理实验数据画图像的能力。(3)考查利用图像的结论,或者利用数据分析的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涉及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物距的概念。

五、教学问题及教学建议
1.知识层面的问题
(1)物理术语运用不规范——规范教学。
(2)概念的表述不清楚——建构、理解
(3)计算题的规范表达欠缺
2.能力层面存在的问题
(1)理解能力: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到位。
(2)应用能力:解释现象时,不能把现象和知识联系起来。
(3)实验的基本技能——组装器材、实验操作等方面欠缺;
(4)探究能力——分析论证环节较薄弱。表现在说不清楚论证的过程。
建议:
1、  新授课建构知识,复习课建立联系,将结构化的思想渗透在平日的教学中。
2、  探究课目标清楚,平日教学中,将探究的各环节分散,循序渐进的进行探究能力培养。
3、把握新课标的要求,重视新教材中变化的部分,理解编者的意图。尤其是教材中习题,充分理解习题的意义、作用,并进行变式练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32:34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物理试卷分析

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由期末试卷的考评中体现了出来,看着学生们用一学期的时间打造出来的考试成绩,真是百感交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握好方向,现对本套试题分析如下。

一、试题结构:

本试卷总共五大类题型(1)判断题(2)选择题(3)填空题(4)实验与探究题(5)计算题,总共40个小题。

二、试卷特点:

本次试卷,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围绕了推进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动向,本着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及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创新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健康发展。从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整份试卷整体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

2.体现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3.体现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4.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6.体现了素材与生活的联系。

7.重视试题的时代性、鲜活性、跨学科性。

8.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本试卷从总的来看,难度偏高。但很多是贴近生活实际的,而且遵循了现在的课程标准。另外,这套试卷还在考查同学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结合了对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考查,这也是近来考试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卷面工整,作题规范。

2、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稍差。本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在试题的难易程度和灵活性、综合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较弱的适应性,不能联系实际并举一反三,从中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高,综合能力还须加强。

3、平均分和及格率需再提高。平均分和及格率是检查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尽管有很多因素可能在通过卷面考试左右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细化,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水平,试题的提示词、材料、情景的指示程度、正确答案的清晰程度与错误答案的迷惑程度,评分标准的宽严程度等都是导致分数偏低的因素,我们还是要本着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从基础抓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试题做答及答题失误情况分析

1、选择题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答题情况不太理想,失分较严重,答题技巧有待训练。

2、填空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并且具有基础性、灵活性和适当的开放性,普遍存在失误的是第5、8小题,对此题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造成失分。

3、探究和实验题注重了应用性。作图题由于这方面训练较好,失分不多,而且规范准确。实验探究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重点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能力,适当增加了猜想、比较、说理等方面的题,学生回答时存在不准确,判断失误的地方,学生对题的理解不深刻。

4、计算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滑轮组与压强结合的题目,学生不能熟练的将知识融会贯通,造成第三问失分严重。第二题考察浮力和压强以及密度相结合的题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问题。

五、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2、重视实验教学。

3、重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

4、加强知识联系性的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32:40 | 只看该作者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九道题,对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作为初二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主要考察了八年级所学习的声学、物态变化、光学、电学,试题的设计按照了中考标准的要求。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选择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3题、4题、8题。3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水银是不是导体,这说明学生对导体与绝缘体的分类不明确,今后教学中要加强此类问题的教学,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4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哈气是怎样形成的”也就不知道到底呈在玻璃内壁还是外壁了,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8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对虚像和实像的性质不明确,不知道到底哪个能用光屏承接,在今后教学中能做实验的一定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

【2】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其中错误较多的有15题、17题、18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的实例,不能充分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考察的电学知识,另外,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晶体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不会活用导致失分严重,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

【3】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由于这四道题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也有少数同学因为粗心、审题不够仔细,没标上箭头和角度,电学连线题中实物图与电路图不相符。

【4】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比如第29题,学生不知道光屏有什么作用,今后教学中实验仪器的作用一定给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求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揭示问题。

三.方案措施:

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基础知识的得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双基”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惯性错误,培养规范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尽可能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过程,注意挖掘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结合身边的物理情景,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有意识培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不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

5.在平时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题方法、过程的指导,提高审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32:48 | 只看该作者
一、试题分析

本次八年级期末物理试题,共四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共设置了26个小题,题量适中,试卷以教材为基础,坚持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作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试题的难度适中。每个大题中都有一个小题能力要求较高,如一大题的第4小题,二大题的20小题,三大题的22小题,四大题的25小题。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出错较多的是4、6、10这三个小题。第4小题学生对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掌握不好,42%的学生认为“宇宙中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是错误的,而认为“宇宙中有些物质是绝对静止的”是正确的,所以误选A的比较多。第6、10小题是物理在科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向飞船发射超声波来探测飞船距地面高度,是不可行的,考察声音传播条件,而近视眼的形成和校正考察的是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两方面掌握的不好。

第二大题填空题:易错的题是20题。这题考察的是密度,判断空心球,并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难度较大,正确率是8%。密度的计算方面是个难点。

第三大题作图题:22(3)小题出错率高达65%,考查的是实验操作中遇到的小问题,当光屏上的像靠上时,怎样移动蜡烛可以使像到光屏中心。今后在试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实验细节,对知识有更深刻了解。

第四大题计算题:25小题是速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车速和车距判断人是否能安全通过马路,然后为了安全,先司机和行人各提一条合理的建议。这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都能积极动脑,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物理教学中也要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



三、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不清

一些基本物理量的含义、物理规律弄不清,相似的概念或规律不能辨析。

2.生活知识贫乏

现在的学生在家和学校里很少做事,也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生活常识缺乏,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3.实验技能薄弱

主要表现在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混淆不清,不关注实验过程,不明确实验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实验方法的应用,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不会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答不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4.语言表述不清

物理简答题表述时概念不清,语言组织无层次;对实验中一些步骤的目的说不清楚或答不到关键点上,实验题得出的结论不合逻辑,思维较乱。

5.灵活应用不够

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背概念、代公式,对题意的理解、方法的选择不灵活,或不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目标与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及身边发生的事抽象出物理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32:57 | 只看该作者
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大部分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较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物理对STS的影响。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所选素材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也有天体运运动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还有与当今社会十他注重的节能的知识。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探究思想。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坚持设置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卷中进一步加大了试题的开放程度,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构思,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为展示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的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1:33:09 | 只看该作者
一、命题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教版课改区八年级上册物理为基础。试题基本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能显示正确的导向,基本起到了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和转变。

二、试卷结构

1、试卷长度及时间:全卷共有6页,五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题型及占分比例:填空题10个小题,22分,占22﹪;选择题8个小题,24分,占24﹪;作图题2个小题, 8分,占8﹪;实验探究题2个小题,26分,占26﹪;综合应用题2个小题,20分,占20﹪。

3、知识内容分布:声学7分,占7﹪。光学43分,占43﹪。热学 22分,占22﹪。电学28分,占28﹪。

4、试题的难度按照易、中、难来分,三者的比例约为6:3:1。

三、试题的基本特点:

1、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该试题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放在首位,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科学内容包括声、光、物态变化及电流和电路的相关知识,对探究过程和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达到了《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点的80﹪以上。重点知识的覆盖面达90﹪。

2、注重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业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全卷中有16个小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总分值达80分,占整个试卷总分的80﹪。例如:第5题通过医务室检查视力,体验平面镜成像特点。第7题世博园的降温系统,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第21题纸盒烧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加强对物理方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方法是从知识到能力之间的重要纽带,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第10、18题考查了分析电路图的能力。第19、20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第21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数据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制表能力。

4、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新课程中的许多科学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第13题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第22题通过实验结论,要求学生对装满水的透明玻璃酒杯很像一个凸透镜,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

1、切实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防止死记硬背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正确的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生活背景不够丰富和清晰。例如:第1题的人的听觉具有双耳效应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但答题的准确率只有65﹪,说明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死角”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弄清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注重科学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和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物理方法的学习,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要亲身经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学习和认识常见的科学方法,并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例如:第22题的第五问得分率为20﹪,正是由于学生的迁移能力不足。因此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内容和结论的过程中,应重视建立规律的过程及用到的方法,并学会咋不同的问题中运用这种方法,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

3、切实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物理的各种能力中,理解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习物理首先要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比较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能在不同的情景中认识它,应用它。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十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缺乏准确的理解,不能辨别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例如:第4题学生对反射规律中角的定义模糊造成失分。第24题的题面较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不会认真读题,致使失分。

4、全面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评卷可以看出,不少学生的失分原因,在于解题能力偏低。有的学生缺乏规范的解题习惯,审题不认真,在没有把题目的具体条件弄清楚的情况下就下手做题,结果漏洞百出。画图不用尺规,丢失箭头。实物连线不规范等。本试卷没有涉及到计算题,故需要用文字表述的题目较多。从考试的情况看,学生书面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较低,例如:第22题第(5)问,描述如何验证装满水的透明玻璃酒杯很像一个凸透镜,很多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显示出来。因此,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我认为本试卷的命题基本达到了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我校学生的考前预测成绩与考后的实际成绩基本吻合。以上是我对本卷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还望谅解和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06: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