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6. D(接近)
7. B 助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 副词,才/副词,却 C副词,怎么/疑问代词,哪些,D 介词,读wèi替/介词,读wéi被)
8. B(儿子)
9. C(②⑤间接表现以弱抗暴;③侠客不知赤甚悲的原因)
10.A(楚王发现只有雌剑后杀掉了干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人主贵正面而尚忠/忠正在上位//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譬犹方员之不相盖/而曲直不相入/夫鸟兽之不可同群者/其类异也;虎鹿之不同游者,力不敌也。是故圣人得志而在上位/谗佞奸邪而欲犯主者/譬犹雀之见鹃//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余命矣/是故人主之一举也//不可不慎也。(2个1分。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12.(10分)①(2分)“仍唱”表现群胡骄横嚣张;“更望”反映人民希望义军再接再厉,杀敌报国。(或:表现人民已经望过一次,官军虽然来到,却是不争气,没有能够解救人民。人民只得日夜地再盼望下去)(各1分)
②(4分)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描写两次战争;(2分)《悲陈陶》先写战事之惨,再写强虏之骄;(1分)《悲青坂》先写叛军之跋扈,再写官军之惨败。(1分)
③(4分)相同:都是表达百姓在战败之后渴望军队重整旗鼓、战胜安禄山军队的心情。(2分)
不同:《悲陈陶》一诗写百姓日夜盼望义军到来的焦急心情。(1分)
《悲青坂》一诗则着重写出百姓希望义军做好准备、来年再战以确保胜利,情感较前诗更理性一些。(1分)
[附译文]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二人)替楚王铸剑,(花了)三年(功夫)才完成。楚王发火了,想杀他们。剑有雌雄二柄。干将的妻子怀孕将要生产了。丈夫对她说:“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火了,我去(楚王)一定杀掉(我)。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孩子)长大后,(就)告诉他:‘出门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就拿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十分气愤,就派人审看。(原来)剑本有两柄,一雄一雌,雌剑送来了,雄剑没送来。楚王大怒,就把干将杀掉了。
莫邪生下的儿子叫赤,等到他长大了后,就问他母亲:“我父亲在哪些?”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怒,把他杀了。(他)离家时嘱咐我:‘告诉你儿子,(让儿子)出门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儿子出屋门往南看,不见有山,只见堂前有一根松木檐柱立在石础上面,就你斧子劈开柱子背面,(果然)得到一柄剑。(于是他)日想夜想要为父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青年男子,两条眉之间宽一尺,说要报仇。楚王就重赏千金捉拿他。赤听了,(赶紧)逃走,逃进山里边走边悲歌。碰到一位侠客,侠客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用千金购买你的脑袋,请把你的脑袋和剑都交给我,(我)替你报仇。”赤说:“太好了”!于是他就割下自己的头,双手捧着脑袋和剑一并奉上,尸体僵硬地站立。侠客说:“(我决)不辜负你!”于是尸体才仆倒下去。
侠客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楚王大喜。侠客说:“这是勇士的头, 应当用开水大锅煮。”楚王按他的话办了。(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在滚热的水里跳出水面,瞪着眼睛十分愤怒。侠客说:“这男子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锅边察看,这样一定能煮烂了。”楚王就走上前往锅里看,侠客就用剑向楚王的头砍去,楚王的脑袋随着宝剑掉进开水里;侠客也砍掉自己的头,头也掉进开水里。三个脑袋一起煮烂了,没法分辨。于是(只好)把锅里的汤分成三份埋葬,所以通称“三王墓”,如今(这墓)就在汝南郡的北宜春县境内。
海淀期末: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驰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生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
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1)葬于楚山之尾,栾(2)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3)。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驰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驰期,更择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1)季历:周文王之父。
(2)栾:漏流。
(3)和:棺材两头的木板。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必甚病之 病:损害
B?变水啮其墓 啮:侵蚀
C?出而为之张帐以朝 张:设置
D?意者羞法文王乎 法:效法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是其唯惠公乎
则齐国其庶几乎
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我欲因之梦吴越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太子)且为栈道而葬
B?群臣皆不敢言,而以(之)告犀首
C?于是出(文王)而为之张帐以朝
D?若此而弗为,意者(太子)羞法文王乎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打动太子,使他推迟葬期的一组是
①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
②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
③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便雪甚
④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⑤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
⑥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己经确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无法通行,太子决定修栈道去送葬,大臣们纷纷劝谍。
B?太子认为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是不合道义的,坚决不肯改期,群臣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请
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文王认为,当年周王的坟墓被水冲开,是先王想要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几天,扶社稷、安黔首。
D?惠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进谏,使魏太子没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时又向天下人宣扬了周文
王的大义,实在是不小的功德。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横线的语句。(4分)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优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
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① 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
②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8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谨,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象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答:
二、15分,每小题3分
6.A(病,在这里是形容词周作动词,感到困苦。)
7.B(两个"其"字都是副词,均表推测语气,大概。A项的两个"且"字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迸关系,并且。C项两个,因"字,都是介词,前一个意为趁机;后一个意为凭借。D项两个"徒"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仅仅限于某种情况或范围,可译为"仅"只";后一个表示动作
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可译为"白白地"。)
8.以"出"后应补出的是"棺木")
9.B(①是群臣的谏言。②是惠子讲述的周文王的话。⑥是对惠子的评价)
10.C(后半句是惠子劝诛太子的话,并不是文王的看法。)
三、18分
11.①哪里有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喜欢危难的人呢?(2分)
②夺取他们的食物,不能不使他们愤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他们怨棍。(2分)
(参考译文: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里有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喜欢危难的人呢,这样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百姓的食物,不能不使他们发怒;耗尽百姓的气力,不能不使他们怨恨。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了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百姓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百姓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12.①B(3分)
②妙在以"雁""蓬"为喻(1分),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2分),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2分)
海淀二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飲酒,田桓子侍,望見晏子,而復于公曰:“請浮晏子。”公曰:“何故也?”無宇對曰:“晏子衣緇布之衣,麋鹿之裘,棧軫之車,而駕駑馬以朝,是隱君之賜也。”公曰:“諾。”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布衣之衣,糜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以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说苑?臣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浮晏子 浮:罚酒
B.是隐君之赐也 隐:隐瞒
C.辞然后饮 辞:推辞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 播:流亡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群臣之爵莫尊于子
A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
B{
则是隐君之赐也
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
D{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何故 (浮之)也
B.君赐之 (以)卿位
C.为 (之)行君令也
D.(卿)为我浮桓子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晏子 "彰君之赐"的一组是
①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
②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
③兵革不完,战车不修
④敝车驽马以朝主
⑤臣父之党无不乘车
⑥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②③⑥ D 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穿缁衣,驾驽马上朝,陈桓子认为他 "隐君之赐",请求景公惩罚他。
B.面对陈桓子的指责,晏子从容不迫,援古证今,有理有节地阐明为臣之道。
C.曼子认为,彰君之赐不在于自己丽服华车,而在于将国君的恩赐传播于天下。
D.陈桓子本想搬弄是非陷害晏子,借机夺其爵位,其结果是弄巧成拙,自取其辱。
第Ⅱ卷 (共 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画横线的语句。(5分)
墨子曰:“《乐(音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君子以为不然,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苟子?乐论》
(1)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3分)
(2)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唐多令
又芦别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
(南京)时所作。
①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②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叶声寒”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家破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阙前四句寓情于景,景情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阙 “寂寞”四个句子,含蓄地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唐多令”是这首词的 ,词中“乌衣日又斜”、“燕人谁家”使用的手法是
。(2分)
④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
字。(4分)
6.C(这里的“辞”是“解释”“解说"的意思)
7.A(两个“莫”字都是不定代词,“没有谁”。 B项第一个“之”字是代词,在这里指晏子,可译为“你”,后一个是助词,“的”。C项第一个“若”字是连词,表假设,“如果”,后一个是代词,“你”。 D项第一个“则”字是连词,“就”后一个是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8.C(这句话中的“为”意思是“为了”,如果后面加上宾语“之”,就变成“给、替”之意)
9.B(①“为通君赐”明确表明是为了传播君主的赏赐;⑤⑥则是传播君主赏赐的具体行为。其他三项:②是古之贤君“过之”的;③后面就有“此臣之罪也”,不是“彰君之赐”;
④表现的是晏子的俭朴)
10.D(陈桓子并没有“夺其爵位”之意,且“陷害”、“自取其辱”语义过重)
三、18分
11.①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东西,而且可以用它来使民心和善。(3分)
②所以先王用礼乐引导人民,于是人民和睦。(2分)
12.(1)C (2分) (2)D (应为沉郁清奇)(2分) (3)词牌(1分)用典(1分)
(4)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1分);作者
用了冷色调的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1分):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抒发了朝代更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1分)。
(解说诗句、分析意境、确认手法、情感各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