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y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九州”与“中国”



聂在富



“九州”为什么能代指“中国”?



陆游的诗《示儿》中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句。课本对“九州”的注解说“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代指中国”。有些同学问:为什么“九州”能代指中国呢?“九州”具体说是哪九个州呢?



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居于天下之正中,是中原地区,就把国家的名字叫做“中国”,而把它周围的地方称为“四方”。古人以“九”代指多数。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以表示中原地区的辽阔。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后来人们就用“九州”代指中国。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等也是用“九州”代指中国。



“九州”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九个行政区域的名称。“九州”的名称,说法不大一样,一般都采取《尚书·禹贡篇》的说法,认为“九州”是指:冀州、豫州、雍州、扬州、兖州、徐州、梁州、青州、荆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无·毋·勿



聂在富



有的教师问:陆游《示儿》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句,教学参考书说“无”和“勿”相同,这样解释对吗?



此说欠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无”字是“不要”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无”“毋”“勿”都可以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要”的意思。在表达这一意思时,“无”和“毋”在意义、读音上完全相同,可以通用。因此,“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无”字可以换成“毋”。“勿”和“毋”虽然基本意义相同,但有两点区别:一是声调不同,“毋”是阳平,“勿”是去声,二是否定语气有轻重不同,“毋”表示“不要”,带有劝勉意味,口气缓和,如“毋庸讳言”“宁缺毋滥”;“勿”表示“不要”,带有强制意味,口气强硬,如“请勿喧哗”“勿谓言之不预”。如果“家祭”句中的“无”换成“勿”,就使诗句中四个去声字(祭、勿、忘、告)连在了一起,读起来很不和谐,语气也不够得体。所以,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无”字只能与“毋”字相通,不同于“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邺”城在今何处



聂在富



《西门豹》一课中有“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的句子。有的词典注明“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还有的词典说的是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邺”到底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据《辞源》注释,“邺”是古代城邑,春秋时齐桓公始建邺城,战国时期是魏国的国都,汉代设县。故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北”。另据《辞海》注释,“邺”有北、南二城,北城系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增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城建于东魏初年,在今河南安阳境内。



河北省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市地处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处,古代南、北邺城都在临漳和安阳两地之间,所以,两种说法各有所据。但是,西门豹是战国时代人,他被委派去管理的邺城,应当是今河北省临漳县西的邺城,即现在所说的北城,因为当时还没有地处今河南安阳境内的南城。所以,在《西门豹》这一课的教学中,应当按《辞源》或《新华字典》的注释解释邺城,即“故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曰”后面是否一定用引号



聂在富



有的教师问:《学弈》最后一句“曰:非然也。”“曰”既然是“说”的意思,为什么后面没有引号?



这里“曰”字后面的话不是直接引用,不应该加引号。



“曰”不仅有“说”的意思,还表示“为(wéi)”“是”“叫做”的意思,如,“一曰水,二曰火”,“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时没有实在意义,只用在句首作发语词。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自问自答,问和答都是作者自己的话。这里的“曰”没有实在意义,即使不译出来,也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如果要把“曰:非然也”译出来,可以译作“我说不是这样”、“我看不是这样”或“我认为不是这样”。这里的“曰”可以看作是表示委婉口气的插入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三、百、千”



聂在富



“三、百、千”是三本蒙学教材的合称,下面按成书前后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千字文》成书最早,是南朝梁代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3)周兴嗣所作。据说,当时武帝为了让他的几个儿子临摹王羲之的字,命令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字帖中拓出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武帝觉得这些字太零碎散乱,于是就召见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对他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一夜缀成,鬓发全白。



《千字文》每句四字,两句一联,双句押韵,上下对仗。例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百家姓》相传为宋代初年成书,作者不详。全书收录300个姓氏,四字一句 ,两句一韵,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三字经》是南宋人王应麟所作,后经历代增补。这本识字课本内容十分广泛,“天人性命,地理山水,历代帝王,诸子百家,缕析详明,了如指掌。”人称“袖里通鉴纲目”“小纲鉴”。通篇以三字韵语写成,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组成了一套集中识字的“三、百、千”教材,一直沿用到清代末年兴办学堂之前,历时一千四百多年。



与“三百千”并行通用的还有一类杂字课本,内容切近生活实际,注重日常应用,能满足中下层社会人家子弟记账写信的需要。例如《山东庄农杂字》,开头是:



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



要记日用账,先把杂字观。



开冻先出粪,治下镢和锨。



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是“烁石流金”还是“铄石流金”



聂在富



问:有一个成语叫“烁石流金”,但是我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都是“铄石流金”。请问到底是“铄”还是“烁”?



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各种辞书的解释──



《说文》:“铄,销金也。从金,乐声。”



《汉语大字典》:“铄”有六个义项,第一个是“销熔,熔化。”第六个是“同烁。灼烁,光彩貌。”“烁”有三个义项,第一个是“灼烁,光彩貌。”第三是“同铄,销熔。”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铄”的主要词义是“销熔,熔化”,而“烁”的主要词义是“灼烁,光彩貌。”



《辞源》:“铄”的第一个义项是“熔销。”字头下有“铄石流金”词条,语出西汉《淮南子》:“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烁”的第一个义项是“热。”字头下没有“烁石流金”词条。



“流”字字头下有“流金铄石”,也没有“流金烁石”。“流金铄石”语出楚辞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典》:有“流金铄石”词条,也没有单独的“流金烁石”和“烁石流金”词条,只在“流金铄石”的解释中提到了“烁石流金”,说“烁石流金”语出《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正是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在“铄”字和“流”字字头下既有“铄石流金”,也有“流金铄石”,但两个字头下都没有“烁石流金”,也没有“流金烁石”。在“烁”字字头下只说词义是“光亮的样子”,没有说同“铄”。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结论:



A.在先秦典籍中只有“流金铄石”和“铄石流金”,没有“流金烁石”和“烁石流金”。



B.从《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看,在现代汉语中,“铄”和“烁”在词义上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烁”只表示“光亮的样子”,不再表示“熔化”的意思,因此也就不宜再用“流金烁石”和“烁石流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50:00 | 只看该作者

“留恋忘返”·“流连忘返”·“留连忘返”



聂在富



问:学生作文中有的用“留恋忘返”有的用“流连忘返”,还有的用“留连忘返”。请问,“留恋”和“流连”“留连”有什么区别?



答:“留恋”和“流连”在词义上有某些相同之处,都有“难舍难离”的意思,但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留恋”的词义是“不忍舍弃或离开”,是一个常用的双音词,词义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表示对人、对事、对物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如“留恋亲人”“留恋学校生活”“留恋故土”;“流连”虽然也有“不忍离开”的意思,但经常要组成成语“流连忘返”才能在句子中使用,而且词义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表示陶醉于山水名胜乐而忘返,如朱自清《燕知草序》:“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返。”



“流连”一词以及“流连忘返”的成语都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原句是:“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意思是:从上游向下游游玩,乐而忘归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游玩,乐而忘归叫做“连”。“流连”和“留连”本来是一组异形词,词义相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废除“留连”,保留“流连”。所以,只能用“流连忘返”,而不能再用“留连忘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3: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