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学年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质量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00:3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学年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质量分析
本份试卷主要由“基础知识与积累”、“阅读理解”、“写作”三大部分组成。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文为本,紧紧围绕教材出题,不出偏题怪题,试卷上百分之九十的试题都来自于课本。
一、试卷特点
1、覆盖面较广
试题从汉语拼音到语言积累和阅读习作,从课文到词语盘点和口语交际,从课内到课外,识记到理解应用等均有涉及。既有考察学生规范书写(第一题在田字格里写词),又有考察学生正确书写(第六题错字诊所),既有考察学生仿写句子,又有考察学生改写句子。
2、重基础知识
试题主要从汉语拼音、字、词、句段,成语、标点等方面命题,广度上,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因此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灵活性较大
试题灵活性较大,拓展面宽,试卷要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这样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从整体上研究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
2、                   课文理解能力差,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
3、                   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
4、                   对写读后感这类作文掌握不好,未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或阅读经历来写感受,未能较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整改意见
1、建议语文教师要严格执行本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按照语文教材的使用说明,不仅要抓好主体课文教学,更要完成“积累运用”中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在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要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积累的广度;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4、素质成于习惯中。没有培养过程,就没有教育结果。教师一定要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某些环节上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发现语言的规律,培养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独立阅读和自能作文的能力。
四、 考后反思
1、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阅卷中发现,学生用圆笔书写涂改现象,卷面不够整洁。这说明学生具有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必须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2、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语言材料,理解作品内涵。阅卷中发现,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有个性、有创意地答题,但仍有不少学生显得知识匮乏,缺乏理解,生搬硬套,肤浅搪塞,反映出他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仅限于课本,仅限于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获取语文知识的心态与欲望。
3、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加强作文指导。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激发其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我们应该摒弃陈腐,努力创新,使作文训练在内容上从单一走向丰富,在形式上从呆板走向灵活,充分发觉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会,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多看看作文书,善于观察,为写作提供素材。要善待学生作文,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作文空间,让他们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4、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本次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学生平时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少,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