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 引领学生“再创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2: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已很少出现,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广了。但我时常会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得依然很辛苦,学生学得还是很痛苦,学生忙碌了一节课,数学思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再创造”,主要是指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努力创造合适的情境,提供很多具体的素材,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猜想,抽象、概括出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有关结论。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个体智慧。
一、创设情境,激发“再创造”的愿望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要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再创造”的学习活动,首先需要考虑有效地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愿望。   
一位教师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这样组织引入阶段的教学的──
师:同学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师: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两边相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0 12:54:41 | 只看该作者
师:(出示课件)请你算一算这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计算,面积是8×5=40(平方厘米)。
师:你觉得这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生:我觉得不相等。
教师出示方格图将3个图形重叠,确认它们的面积不相等,使学生理解明白底乘底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必要的复习铺垫引导学生实现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学生很自然地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猜想,在验证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时,学生的“再创造”的愿望也被有效地激发起来了。
二、制造冲突,促成个性化的“再创造”
“再创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积极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认识、思考。这一过程既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学进一步展开的丰富的有意义的资源。教学《小括号的认识》,教师组织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一定玩过“算24点”吧,今天我们玩简单一点的“算24点”,只用3张牌算。(出示5、2、8三张牌)
生:5-2=3,3×8=24。(师板书)
师:(再出示6、7、3三张牌)这三张你会算吗?
生:7-3=4,6×4=24。(师板书)
师:这的确很简单,不过游戏规则是6、7、3三张牌的位置不能动了,你会写出算式吗?大家都写写看。(教师巡视,收集了三种不同的写法。)
展示生1的算式:6×7-3=24。刚一出示,就有学生举手说:“这样不对,因为这样做要先算乘再算减,6×7=42,42-3=39。”
展示生2的算式6×7-3=24,提问:这是谁写的算式?你为什么在7-3的下面画了一条横线?
生:我开始也写成了6×7-3=24,然后发现7-3要先做,我就在7-3的下面画了一条横线,意思是先算7-3=4。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用得是其他方法的?
生1:我用的是波浪线。
生2:我把7-3圈起来了。
师:我觉得你们真会想方法,想得很好。
师展示生3的算式6×(7-3)=24,提问:这是谁写的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也想到要先算7-3,我在好多书上都看到了“( )”,我知道这叫括号。
师:还有同学看到过“( )”吗?
师:是的这就是小括号,数学家发明了这种符号,在运算中用它来表示这部分算式要先算。
上述教学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巧妙地制造了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二是放手让学生“再创造”,增强了学生的符号意识,也便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数学意义。
三、巧引妙导,提供“再创造”的机会
数学教学如何促使学生实现已有认识的逐步深化,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是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这一过程,往往蕴涵着“再创造”的契机。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的《比多少》,在学生观察下图,比较得出○比△多1个,△比○少1个后,进行了智慧的引导。
○ ○ ○ ○ ○
△ △ △ △
师:(动画演示少了一个△)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少了1个,三角还是比圆少。
师:(动画演示又少了一个△)再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又少了1个,三角比圆少。
师(直到△一个都没有)现在能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圆是5个,三角比圆少,三角有时是4个,有时是3个、2个、1个,也可以没有。
生2:三角比圆少,三角不能超过4个。
师(将动画还原成原图,然后又增加1个△)再注意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变了,三角和圆同样多了。
师:再看,老师又变了。(再增加1个△)
生:三角比圆多了,多1个了。
师:(再增加1个△)现在呢?
生:三角比圆多,多2个。
师:三角比圆多,三角要有几个?
生:最少6个,还可以有好多好多。
本来的练习是一道简单的封闭性的问题,但是教师借助直观演示,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态地认识数的大小,不能深化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初步体会了“区间”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5: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