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9 12:32:3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12节观摩课的感想:
来自六省一市的12位优秀的教师向与会的代表呈现了12节各具特色的语文课,他们的课堂体现了四种语文学习活动方式:对话式语文学习活动、生活体验式语文学习活动、引读式语文学习活动、游戏式语文学习活动,无论哪种学习活动方式,教学内容都相对高度集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明确、教师更加关注语言、关注训练、关注策略的传达:都体现了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新理念,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语言的内容,更关注语言的形式,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如上海市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的卢雷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一文中“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教师就抓住了“的了”这样语言形式让学生观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在语感中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去感受这种语言形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学生越读语感越好,越读越兴奋,完全投入其中,摇头晃脑的由读书到朗诵。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极具个人体验式的表达
浙江上虞市阳光学校的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文中有这样几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罗老师就扣住了“善哉”进行引领,将感受古代汉语的语言形式与理解语言的内容巧妙结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他巧用“善哉”,最后,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也用“善哉”这样的语言,真是一堂古文味十足的语文课,在咬文嚼字中体现了语文课的味道,于无形中使学生发现了一种语言形式,对语言有所感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12节交流观摩课的感受
1教学的重点由重文本向重生本转变
课堂上关心的重点不是怎样将教材行云流水的教下去,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情,
2重视课堂的生成及相应的引导
卢雷老师的《火烧云》“借景抒情”概念的追问老师问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学生回答借景抒情,老师又问是怎么借景抒情的,学生哑口无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概念性的东西多,在卢老师的一层层的铺垫、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从语言内容的理解到 语言形式的了解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3告别分析式教学,向方法策略指导式转变,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问的多,学生回答的重点多数落在知识的积累上,有类似在文章中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找答案之嫌,十二节观摩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的是怎样学会的,用的是什么方法,重视向学生传达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4教学形式朴实,给人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觉
多媒体的运用很少,课件制作简单,作用就是出示部分文字,放点背景音乐,整堂课给人实实在在的感觉,不花哨,教师教的实在,学生学的扎实
12节课整体的遗憾是缺少训练,语文动笔写的少,缺少质疑的环节
我的一些思考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要明确,教学就要走出0起点,不同年段的特点要明显,走出低效的重复
学会舍得,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从而让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使训练更加扎实有效,使课堂中心由文本走向生本,要体现出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平台上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要具备本学科的较高的专业素养。语文课不能光讲讲、听听,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体现语文课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清楚,课堂上是在教语文而不仅仅是教一篇课文。
12节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很高,课上的是既好看又有用,浙江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说如果我们当不了好看又有用的教师,就让我们做落花生式的老师,上有用的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