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4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制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7:0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新丰中心学校六年级数学老师汤本洋。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一册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这部分的内容在分数应用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内容作一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评委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
这种应用题是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应用题基本相同,仍然是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时间,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总量作为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的数量,有的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为此,教材先通过复习题,让学生熟悉怎样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总量,以及用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等条件。然后,通过例9先从整数应用题引入,给出一段公路的具体长度(工作总量),和两队单独修的工作时间,求合修要多少天完成。再把这段公路的具体长度去掉,启发学生想,还能不能解答。由此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解答。这类应用题有如下几个特点:1、工作总量不是具体的数量,用单位“1”表示。2、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联想到工作效率。3、解题思路: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分数应用题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相关的数量关系进行独立解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仍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按排的:
利用生活、引入课堂----复习铺垫、夯实基础----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探讨、比较----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数学明确提出,要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的信心。在这样的新理念指导下,围绕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我的教学方法总结为以下几句话:以兴趣来牵引、以生活来贯穿、以自主探究获新知、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形式,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
3、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相关思想品德教育。
二、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以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
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版块
第一版块:利用生活、引入课堂。(3分钟)
展示我中心学校学生自行车的摆放不齐以及摆放处的环境不好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印象……点出作为农村学校——新丰中心学校无自行车棚,于是将新建一个车棚,有三个工程队对此工程进行招标。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8天。
请学生帮学校主意:该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从而引出,在日常生活中,象修车棚、搞绿化、修路等,统称“工程”。
此设计的目的是: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由环境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使学受到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的情感教育。
第二版块:复习铺垫、夯实基础(5分钟)
※说出下面每道题里的数量关系式,并解答:
1 、 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20米,3小时织布多少米?
2、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60米,每小时织布  多少米?
3、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20米,织布60米要多少小时?
此处的目的就是:通过练习,复习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数量关系式,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解题思路准备。
※        出示课本上79页的复习题: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
问:这道题的工作总量是多少?工作时间呢?怎样表示工作效率?由此根据单独完成的天数联想到工作效率并让学生举例说说。
2、 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 ,几天可以完成?
问:这道题的工作总量是多少?工作效率?怎样表示工作时间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数量应该怎样表示的,从知识上为学习“工程问题”作了适当的铺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7:04:2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版块: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15分钟)
在这一版块中我是由尝试--猜想--验证--质疑--释疑--演示—比校的这样的一个流程进行的。
1、  尝试
出示例9:一段路长30千米的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上黑板演算。
2、        猜想
改变例9中的工作总量,分别为90千米(扩大3倍、15千米(缩小2倍)其它条件不变,让学生猜一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中出现争议:有的说18天、3天;有的说不变,仍然是6天。]
3、        验证
师:到底哪一种的猜测是正确的?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列式计算刚才猜测的这两道题,并将每一步计算结果填入老师发给你们的这份表格中。(出示表格并分发给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7:04:4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工作总量
30千米
9千米
15千米
“1”
甲的效率
3千米
9千米
1.5千米
1/10
乙的效率
2千米
6千米
1千米
1/15
甲、乙的工作效率和
5千米
15千米
2.5千米
1/6
合修的天数
6天
6天
6天
6天
4   质疑
师: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你们有什么疑问?生:改变了工作总量,为什么合修的天数还是6天。
5   释疑(学生可以注意观察表格中各种数量的变化规律。)
对这一流程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尝试--猜想--验证--质疑--释疑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行领悟”“自求而得之”。把学生的认知由原来的“此岸”引渡到工程问题的“彼岸”。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演示释疑。利用多媒体分别动态演示两条长短不同的“公路”,形象直观地展示:当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总量的时间不变时,两队合修的天数都是6天。
这样设计的目的: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创设按题意配制的场景,绘制线段图,通过"闪烁"、"移动"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演示,这样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一步解决了疑难问题,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版块:探讨、比较(5分钟)
1、探讨
师:通过上面的演示,可以看出:当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总量的时间不变时,两队合修的时间和什么无关?(跟公路的长度无关),既然跟公路的长度无关,我们可不可以把例9中的公路具体长度去掉呢?(可以)
师:补上“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后自已去对照课本,说出解题的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工程问题的算理,掌握解题思路,让学生尝试解答,既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又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比较
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点;(出示板有两种解法算式的小黑板a、30÷(30÷10+30÷15)b、1÷(1/10+1/15))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解题能力。
第五版块:巩固强化、拓展思维(7分钟)
1、只列式,不计算(口答)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用20天,乙队单独做要用30天。如果两队合做,①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②几天可以做完?
2、下面各题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做12小时,乙要15小时,丙要10小时。如果3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2)一批木料,单独用来做课桌可以做20张,单独用来做椅子可以做30张。这批木料可以做多少套课桌椅?
(3)抄写一份稿件,甲单独抄8小时完成,乙单独抄6小时完成。两人合抄几小时可以抄完这份稿件的4/5?
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有效地巩固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充分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7:05:14 | 只看该作者
完整版下载 说课稿.doc (57.5 KB, 下载次数: 39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