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 质疑 师: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你们有什么疑问?生:改变了工作总量,为什么合修的天数还是6天。 5、 释疑(学生可以注意观察表格中各种数量的变化规律。) 对这一流程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尝试--猜想--验证--质疑--释疑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行领悟”“自求而得之”。把学生的认知由原来的“此岸”引渡到工程问题的“彼岸”。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演示释疑。利用多媒体分别动态演示两条长短不同的“公路”,形象直观地展示:当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总量的时间不变时,两队合修的天数都是6天。 这样设计的目的: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创设按题意配制的场景,绘制线段图,通过"闪烁"、"移动"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演示,这样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一步解决了疑难问题,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版块:探讨、比较(5分钟) 1、探讨 师:通过上面的演示,可以看出:当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总量的时间不变时,两队合修的时间和什么无关?(跟公路的长度无关),既然跟公路的长度无关,我们可不可以把例9中的公路具体长度去掉呢?(可以) 师:补上“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后自已去对照课本,说出解题的思路。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工程问题的算理,掌握解题思路,让学生尝试解答,既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又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比较 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点;(出示板有两种解法算式的小黑板a、30÷(30÷10+30÷15)b、1÷(1/10+1/15))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解题能力。 第五版块:巩固强化、拓展思维(7分钟) 1、只列式,不计算(口答)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用20天,乙队单独做要用30天。如果两队合做,①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②几天可以做完? 2、下面各题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做12小时,乙要15小时,丙要10小时。如果3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2)一批木料,单独用来做课桌可以做20张,单独用来做椅子可以做30张。这批木料可以做多少套课桌椅? (3)抄写一份稿件,甲单独抄8小时完成,乙单独抄6小时完成。两人合抄几小时可以抄完这份稿件的4/5? 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有效地巩固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充分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