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7:1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加强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有人预言,德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灵魂。(注: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第1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新世纪对德育的期待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德育作为拯救道德滑坡和心灵异化的文明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需求。
      谈起我国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让大学感到满意的是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特别是理科知识方面。另外,城市学校在外语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近年来也成绩卓著。但是,这些突出的成绩却不能掩盖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让人最不满意之处,除了我们的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外,还有一个值得深切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学校德育。
      实际上,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向十分重视德育,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但德育的实效性却不尽如人意。在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上,缺乏显著的效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有些人尽管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及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准,却令人忧虑。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究竟是崇尚国家利益还是崇尚个人利益?能否做到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和他人?能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等等。这些是比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却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一些所谓“尖子生”身上表现得可能更为突出。正如一位有识之士所说:“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功利化影响,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下降。一些人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却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应有的道德涵养。”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坚持扩大开放,重视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同时还应该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她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早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华人学者就曾批评中国的教育有缺陷,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也不知道《史记》《四书》,这样的人能不能为中国服务?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时至今日再来审视这种观点,我觉得批评得很深刻。那种对祖国的地理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产生深厚的感情?怎么可能在学有所成后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呢?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德育作用,它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最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最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面对不争气的年轻一代,提出了一个“新加坡能否富过第三代”的问题。他说,新加坡新一代华人子弟思维西化,华文水平很低,讨厌学习华文并连带讨厌它所承载的华人文化。因此现在的第三代新加坡人,长相是亚洲人,但内在素质却受英文教育影响,思想观念全是西方那一套。教育的基本职责是传承文化,帮助青少年一代熟悉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并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
      毫无疑问,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开放,大胆吸收西方文明中一切优秀的东西。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特别要强调学好现代科学技术,学好外语和信息技术。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不可以轻视和丢弃的。传统文化如同一个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知识、思想及智慧的宝库。其中有糟粕,但更大量的是有益的营养,况且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那些糟粕正在渐渐失去它的影响力,而其精华部分则日益显示出特有的光彩。
      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究竟有哪些好处呢?可以举例如下:
      ——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爱国精神。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记载,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人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不能没有祖国。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说,中国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有骨气。中国古代有许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让学生熟知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他们的名言名篇和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很有必要。   ——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可以让人的素质产生差别,有了高下之分、文野之分和雅俗之分。不学或学得太少,就难以“脱俗”。
      ——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和丰富性。传统文化往往是文、史、哲学的统一,其中有很多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可以让人学会用哲学方法思考问题,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可以激发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可以培养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和谐地、友善地与人相处,学会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使人更科学、合理和快乐地生活。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强身健体的知识和哲理,对体育、卫生方面的教育也是极为有益的。
      ——可以提高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传统文化体现了东方式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中有极其丰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艺术。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在中国,要当好一个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能不说是一大欠缺。
      ——可以提高人的科技素质。传统文化中也含有许多科技哲学、科技逻辑和科技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激发研究现代科技的灵感。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发展,能产生某种深远和巨大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认为,文理本是“同根生”,文理分离,特别是重理轻文,导致我们在科技领域缺乏原创性创新。他说他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对他的成长起了直接或间接作用。杨振宁博士也讲过,他在初中时利用两个假期熟读、熟背《孟子》一书,对他的人格形成、思维方法的形成以及科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有个典型事例: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物理学家。他说,他在物理学上的造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他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日本最著名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老子》《庄子》《墨子》等。他在上中学时就阅读《老子》《庄子》,对庄子的思想特别感兴趣。他曾从《庄子》关于“浑沌”的一篇寓言中得到灵感和启示,解决了关于基本粒子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他认为,《老子》《庄子》等书中,包含着许多“严厉的真理”。当然,我们强调重视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否认德育的时代纬度,很明显,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从时代要求看,德育内容正在拓宽。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有:(1)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谁拥有高素质创新人才,谁就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2)生态意识培养。为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德育必须倡导生态伦理精神,建构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体系,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3)终身学习观培植。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学校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和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4)合作精神培植。现代社会发展对人际交流与合作要求大为提高,德育要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使其树立合作精神。此外,科学价值观与道德观、信息道德观、经济伦理观、心理素质培养,都是现代德育重要内容。“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位置。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其核心是德育,所以,学校必须将德育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德育工作是光荣的使命,更是神圣的职责。
      总而言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德育的一个有力途径,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离不开他的文化竞争力。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不能没有很强的理科知识、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一个没有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一个缺乏了“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恐怕也很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3: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