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没有语文课情到深处,浑然天成;没有音乐课、美术课有声有色,五彩纷呈。数学课逻辑性强,层层推理,相对来说显得枯燥,缺乏趣味性,要使数学课上得生动,吸引人,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确实是不容易。
下面我就3月10号,11号这两天在重庆参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归结一下专家讲课的特点,我发觉他们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 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改革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问题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学生来探索,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就说说当时吴正宪老师上的《认识方程》,在很多老师看来,方程的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抓住两个要素“含有未知数”和“有等号”就可以判定它就是方程了,这样老师可能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把这个知识传授给学生了,殊不知这样其实是让学生被迫接受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一些东西,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而吴老师在上这堂课时,首先出示一个天平,在天平左右两边放砝码和核桃等等,出现左右两边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有等式和不等式,有的含未知数,有的不含未知数),然后把学生写的式子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自己给它们分类,学生首先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类,再进一步把等式分成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最后得到的式子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第二、 把课堂变成自己的领地,不过多依赖课件。
随着科技的发达,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已经深入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减少了工作量和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但是如果教师完全依赖于课件,课堂上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么教师的教学是没有针对性的,也无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重庆一共听了9节课,有四节课是没有一张幻灯片的,专家们只是根据课堂的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了一些小纸条,几张扑克牌等等。当然也不是说要抵制课件,课件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简洁性等等诸多优点,但它只是一个载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第三、 教师要成为一个表演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娃娃,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那么如何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地表演,张齐华老师说你可以扮成魔术师,扮成潜水艇,扮成售票员等等。总之,课堂上只有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玩的,那我们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吧。
第四、让学生质疑,并充分讨论交流。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又是思维的动力。专家们上课无一例外都留给了学生质疑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别人的方法与不同,从而改变自己认知的单一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让我们一起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