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辅 导 1、学习辅导 ①因人而异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针对性帮助,使其达到学习目标;对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使其在学习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发展。总结优生好的学法,向全班推广,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请优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②讲求实效 无论个别辅导、小组辅导,还是全班辅导,教师都要细致、耐心,关注和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把教给知识和辅导学法结合起来,一次辅导解决一个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不加重学生负担。 2、活动辅导 ①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朗诵竞赛、演讲会、辩论会等。每月不少于二次。 ②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订阅的优秀少儿读物以及网络资源,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提出具体要求,实施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利用早读或其它时间检查课外阅读效果;要督促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摘录卡或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交流评比一次,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结合班情组织实施有效的汉字书写辅导,切实提高书写质量。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第一学段: 不懂就问,请教老师;虚心倾听,认真练习;班级活动,积极参与。 (2)第二、三学段: ①自我分析,查漏补缺;主动请教,勤思善学;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②热爱阅读,开拓视野;勤动笔墨,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有所成。 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符合课标精神和教材要求。课外作业总量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有关规定要求。 2、课堂作业设置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思考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与提高。 3、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书面作业外,还要适当安排一定的口语训练、课外阅读、观察记录等实践性作业。 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避免出现思想性、知识性错误。 2、作业批改时,要多就少改,慎用否定性词语,尊重学生原意,肯定点滴进步,指出主要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作业批改可以采取老师面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等。批改符号要规范统一。 3、要重视作业反馈,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综合分析,集体讲评订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采取个别辅导。做好作业评讲纪录,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先预习后动笔,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2、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教 学 评 价 一、评价内容 1、知识和能力评价。包括语文知识(如字、词、句、段、篇等相关知识)、一般能力(如语言积累、语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等)、发展能力(如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学会讨论分析问题、敢于创新解决问题等)。 2、过程和方法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学习习惯和方法、课外学习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包括热爱语文、关心文化、参与实践、学会合作等。 二、评价方式 1、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 包括识字写字,语言积累,阅读和写作等;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语言记诵积累和口语交际水平等。检测中,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评价应以开卷和分组完成为主要形式。 2、分项与综合相结合。在检测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时,既可分项测试,更要综合测试,将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试中。命题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注意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题量与难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试题尽量体现趣味性、开放性。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形成性评价重点是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小型测试(如单元检测),全面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步和发展的情况。 4、教师评定与多主体评价相结合。确立教师在评价中的“首席”,同时关注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还应参考家长的评价意见。 5、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实行等级制,以定性描述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引导学生。 三、评价要求 1、认真做好阅卷和成绩登记工作。 2、要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避免只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3、认真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等级,不排列名次,不公布分数。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 教 学 研 究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1、积极参加教研组、校、县(区)、市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要具有合作意识、整体意识、反思意识、发展意识。教师要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讨论、反思,实现理念的刷新,行为的改变。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教研讨论。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应及时向学科教师全面准确地传达教研信息。 2、坚持参加校内评课活动。听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应在响预备铃前带凳子进教室。听课中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不与其他教师谈话,不做任何影响学生上课的事,认真写好评语。听后积极参加评课活动,实事求是地提出优点、不足和改进建议。 3、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按“个人自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反思修改”的基本程序展开。即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的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对原先的备课思路、内容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的教案,教师要服从备课组的分工。 4、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按“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程序运作。即学年初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学校办学理念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每学期每人至少有一项教改科研课题,有明确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实施计划,学期中按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学年末写出较高质量的课题成果(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至少1篇)。已解决的问题将解决的办法及时推广;未解决的问题下一学年继续研究。 5、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上好校内研究课或公开课。教研组长每学年还应至少在校内开设1次学科教学讲座、学科知识讲座或竞赛辅导讲座。 附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 讲课教师 教学内容 | | | | |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明确、适当、有针对性,符合儿童学习心理,符合年级、教材特点。 | | | | | | | | | 1、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的起点。 2、针对学生阅读障碍设计恰当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 3、关键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活跃,学有成效。 5、学生的学习结果比初步感知阶段有明显进步。 | | | | | | | | | 1、能用普通话教学。教态自然,教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善于组织教学,能有效地处理偶发事件。 3、有关教学手段使用得当,不摆花架子。 4、板书图示设计合理,体现教学重点,书写规范。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