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讲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0:05:3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本74—85页)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新加坡亚马逊平原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东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内陆(撒哈拉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性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的
东岸
秦—淮以南(上海、重庆
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四季分明
温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北(北京、青岛
夏温暖湿润,冬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及(内蒙古、新疆)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
地中海气候
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意大利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英国
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寒带
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岛屿
长冬无夏
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横断山脉
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终年低温






















1、寒带气候包括两种类型: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冰原气候气候。
5、高山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特色。
6.右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1)两地都位于(南、北)半球
(2)两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A地。
(3)A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B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5)B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7、世界人口稠密区: ①亚洲的东部,②亚洲的南部
欧洲的西部,④北美洲的东部,⑤南美洲的东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0:06: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课本87—97页)
1、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美国,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3、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中国,其次是印度美国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大多数位于半球;
6、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多位于半球的部和半球。
7、在国际上,南北差距指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的差别,南北对话指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说明:“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
8、根本上影响国际社会安定和人民和平生活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
10、巴以冲突指巴勒斯坦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1、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三大问题是: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12、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英文简称为UN
13、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其中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4、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是WTO,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
15、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在瑞士的洛桑
16、红十字会坚持以人道主义宗旨。
17.读下列国家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六个国家的名称分别是: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美国  E巴西  F澳大利亚;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_C_,面积最大的是__A__(填字母)。
(2)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的国家是  D     (填字母)
(3)发展中国家有   C     E   (填字母)
(4)主要使用英语的国家有    B       D       F    (填字母)。
18、写出右图中每个大洲的名称: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
  D 南美洲 、E 大洋洲   、F 欧洲
G 南极洲  
其中,热带草原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非洲 ;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 洲,该洲人种主要是 白色人种 ;居民主要信仰 基督教.世界最大的高原分布在 D 洲。(填字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9: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