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中考历史复习讲义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2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一、西周、西汉初-----分封制:

1、目的:    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2、受封者:   周王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3、诸侯权利:  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           

4、诸侯义务:(1)拥戴周王为天子(2)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活动(3)贡献财宝和特产     (4)    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5、作用:(1)巩固西周的统治 (2)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二、秦朝 -----皇帝、三公、郡县制

1、皇帝制度特点是:皇帝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2、三公及其权力:   丞相——管理行政。  御史大夫——监督  太尉——管军事      

3、郡县制:全国分  36 郡,郡下设 县  。

三、隋唐-----三省六部、科举选官

1、  三省六部名称和作用:

三省:  中书(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

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常科中最重要的两科:  进士科和明经科      

基本程序:州府初试  合格者进京由尚书省组织“省试     吏部考核后任用。      

意义: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经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向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为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激励这部分人通过读书博取功名,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三、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军机处

1、废除丞相,设  六部   ,作用:   皇帝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

2、设内阁,成为权力中枢机构,作用     加强了君权。

3、设厂卫: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 特务   机构的设置,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君权。

4、清军机处的设置:     时间:     雍正     时期

目的:(1)      直接目的:军事需要  (2)  根本目的:加强君权。

四、民国-----民主共和

1912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五、新中国-----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

1、1949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3.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1)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意义:(1)  这部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2)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3)   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

1分封制:以血亲关系为基础。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为分裂割据的主要原因。

“百代都行秦政制”,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2君权在古代逐渐加强,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3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渐东传,中国人开始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4在政治上突出表现是辛亥革命的发生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5新中国的成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27:1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专题、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

1、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2、意义:通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发生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

二、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共推行了103天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 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三、明治维新

1. 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2.内容

①政治:明治天皇发布“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宣布“废藩置县”。

②经济: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文化教育: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④生活: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

⑤军事: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3.影响: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逐渐强大起来。

4.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 封建残余,“ 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了。

四、新经济政策

1、内容:①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②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2、影响:(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2)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它使苏俄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五、罗斯福新政

1、原因:为摆脱经济危机。

2、实质:  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a,整顿财政金融 体系。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b,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国会通过《产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c,调整农业政策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4、评价:(1)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六、中国的改革开放:(见第七专题)

特别说明:

1、任何的变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

2、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以此来作为判断成败的标准。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成功的改革是国家崛起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4、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5、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29: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年8月。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2、内容:①割让  香港岛  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 由两国协商 。

3、影响:

(1)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三、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被迫签定了历史上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 : 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1)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

2.内容:(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2)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从北京到 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3.影响:《辛丑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轨。

(2)影响:a.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b.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同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c.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

(1)目的:逼蒋抗日。

(2)经过: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逮捕了蒋介石。

(3)和平解决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3、七七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2)影响: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4、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指挥者:李宗仁。

意义:(1)是自是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2)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5、百团大战

(1)目的: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2)时间:1940年8月至12月。  3.地点:华北地区。4.指挥:彭德怀。

(3)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

(4)意义: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重要说明:



1、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商品市场,寻找黄金、原料和市场的过程,就是殖民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也是将被侵略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

2、近代的中外战争,实质上两种生产力的较量、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和落后的农业文明的较量。

3.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4、中国的挨打,缘于中国的落后。闭关锁国,制度的腐朽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

5、日本是近代中国最凶恶的敌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6.三个不平等条约注意内容的比较,理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2:29:3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专题、近代化的历程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十九世纪60—90年代

2、兴办军事工业  口号:自强 。   兴办民用工业 口号:求富。

3、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性质:是一次失败的 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目的: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

作用和影响:(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三、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酝酿: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成立, “ 三民主义”的提出。

2、辛亥革命的发动: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士兵,在革命党人领导下发动起义,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完全被革命党人控制,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3、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

(2)概况: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改用公历,以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高举民主 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五、五四运动

1: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意义: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 爱国主义精神。

重要说明:



1、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生活上的城市化的过程。

2、近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各阶级阶层探索救国道路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

3、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19: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