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4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三、理解与宽容
〈〈论语〉〉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要主观臆测,不要武断专横,不要固执见已,不要自以为是。班主任要能接纳学生的不同见解及不同思想价值观念。因为儿童的心灵世界纯洁无暇,他们看世界的眼光总是充满了好奇,于是一些幼稚可爱的想法必然会出现,不犯错的孩子是不可能存在的,无情的责备与批评,是做为教师无能的表现。期待孩子的反思与改进,才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心理换位是最好的理解方法,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更有助自己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处理班级学生的问题。如: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一定要将心比心,想一想自己小时候学习困难时的苦闷忧愁,再联想到自己学生的处境和心情,这样自然会做到:要爱不要恨,要教不要训,要管不要整,要拉不要推,循循善诱而不简单粗暴。
爱因斯坦曾经说:“善于宽容是教育修养的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的了解,信任,期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诚挚的热爱。”宽容和理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谈到自己小时候偷爸爸的钱袋子买心爱的玩具这件事情,可是他长大后并没有成为小偷,那是因为爸爸发现后给予了宽容,给予了正确的引导。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态度,是对孩子的信任与期望尊重与保护,促进与期待。这种认可和容忍的态度,可以使孩子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激发孩子对老师的爱戴和敬重,唤起孩子积极向上的热情。但宽容不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消极迁就,宽容不能溺爱学生。班主任应该原谅学生的年幼无知和不成熟,但绝不能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对于学生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温情提醒,但不能纵容他们。
四、赞赏与鼓励
在求知的路上,孩子们难免有困难和失败,当他们失望时,班主任的欣赏与鼓励能让迷茫徘徊的孩子走出困惑,看见希望。智慧和创造的火花都是在鼓励和赞赏中迸发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回味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们的一句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赞赏与鼓励中的期待,很容易使孩子信心倍增,品味到成功的欢乐。
“哪个地方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就会形成阴影。”对待“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学会欣赏和鼓励,多一个角度,多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他们更可爱。如: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刚到我班时,学习成绩不好,懒惰,上课有时睡觉,有时,会无端地捣乱课堂秩序,使其他同学不能安心上课,班里的同学讨厌他,不和他一起做游戏玩耍,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也说他没有前途,劝我不管他,能学个啥算个啥,但做为班主任,我总是相信他会进步,当我知道他画画在班里很出名,就鼓励他办黑板报。他的作业写工整了,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祝贺他的进步,慢慢地,他变了,变得遵守纪律勤于学习了,同学们也喜欢和他在一起学习玩耍了。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对于“落后生”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学会宽待,等待他们“花开的声音”,包容他们的“落后”,鼓励他们前进。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教育之于情感,之于爱,就像池塘之于水。池塘没有水,也就不称其为池塘,教育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也就不称其为教育。”班主任工作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尊重与信任,关注与关怀,理解与宽容,欣赏与鼓励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用爱构筑学生成长的阶梯,打造优秀的班集体,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