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29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传奇英雄布琼尼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
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从事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
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的战争,屡建奇功。他的一生与苏军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的功绩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膺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
和多枚外国勋章、奖章,三次荣获革命荣誉武器。
    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
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
格。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
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
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
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
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
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
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
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
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
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酷爱,在
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骑兵师,后来又
扩编为骑兵军和骑兵集团军。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布琼尼指挥一个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落
花流水,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因而荣膺红旗勋章。
    1919年夏,邓尼金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
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
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随后,又巧妙地实施机动,给插到红军南方方面军
后方的马蒙托夫和什库罗指挥的哥萨克骑兵师以粉碎性的打击,占领了重镇沃罗涅日,从而
封闭了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红军阵地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
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
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被称为
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许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1919年底和1920
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
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
分,尔后协同南方面军的另2个集团军予以各个歼灭。1920年4、5月间,布琼尼的部
队又遵照列宁的指示用了50天的时间,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实施了
史无前例的1000多公里的战略机动,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
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
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
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伏龙芝在评价骑兵第1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
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
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
骑兵史册。”
    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
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
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在此期间,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
真研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积极参加了多卷集《苏联国内战争史》的
编写工作,撰写了《骑兵兵团战术基础》、《红色骑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苏联红
军进行了重大军事改革,不仅装备更新了,组织体制和军事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布琼尼意
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
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
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
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
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
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
役。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
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
    但由于他深受“骑兵永远神圣”的观念影响,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
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
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战后,他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
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
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稳健持重的华西列夫斯基
    1942年11月19日晨,浓雾笼罩着斯大林格勒,突然万炮齐鸣,集结在斯大林格
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出敌不意地发起了钳形攻势,迅速将33万德军合围,而后至1943年
2月2日又将其全歼。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这一战役计划
的制定和执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付出了大量心血。
    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是同时代的苏军高级指挥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一起指
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朱可夫豪爽开朗,大胆果敢,魄力强,华
西列夫斯基老练稳重,平易近人。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回到大本营,斯大林开玩笑
地说,“瞧您指挥这么一大批部队,而且您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苍蝇都没有欺侮
过”。华西列夫斯基一向认为,善于在下属面前保持自重是军事首长不可少的品质。
    1895年,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新戈列奇哈村的一个神甫
家庭。母亲共生下八个孩子,华西列夫斯基排行第四。父亲收入微薄,母亲常到临近工场作
坊里做些零活补贴家用。华西列夫斯基也常常到菜园和田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先是
在诺沃波克罗夫斯科耶村教会办的一所小学读书,后来进入基涅什马神学校,1909年秋
天又进入科斯特罗马神学校读书。这个学校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
    华西列夫斯基童年时并没有梦想作一个军人,更没有想借此机会而飞黄腾达,是战争使
他进入军队,成长为著名的军事家、统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打破
了他学生时代曾有过的当一个农学家的梦想。1915年,他进入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校速
成班,毕业后获准尉军衔,被分配到一个县城的预备营,不久,即率一个连开赴前线,被编
入第9集团军步兵第103师诺沃赫皮奥尔斯克团。
    1916年春,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9集团军,驻扎在从德涅斯特河畔的拉塔奇到普
鲁特河上的鲍扬一线。他作为第一连连长,参加了勃鲁西洛夫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对
奥宣战,但却连吃败仗,11月布加勒斯特沦陷。华西列夫斯基随第9集团军开到罗马尼
亚,阻止德国人通过罗马尼亚进攻俄国。1917年3月,国内传出彼得格勒爆发革命的消
息,华西列夫斯基所在团的军官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更趋于保守,一部分向士兵群众靠拢。
他一向很接近士兵群众,自然走了第二条路。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军军官层的分裂加深了,
保守分子暂时占了上风。华西列夫斯基因承认苏维埃政权,接触布尔什维克,出席士兵代表
会议而遭到一部分军官的冷遇。为此,他决定结束军事生涯,去做一名农学家。1917年
12月,他退伍回到了家乡。
    三个星期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接受了县军事部的建议,担任了基涅什马思乌格列茨克乡
的军训处教官。1919年5月,他参加了工农红军,当上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官。此
后,他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导队长等职。1931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被
调至工农红军军训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军事演习的准备和实施,同时参加了司
令部勤务条令和大纵深战斗实施细则的编写,使他学会了参谋业务,积累了工作经验。19
34年,他升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训部长。1935年9月苏军实行军衔制时,他获得上
校军衔。1936年秋,改任司令部作战部长。11月,进入总参军事学院深造,一年后以
优异成绩结业,到总参谋部任训练处长。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德军向
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三个月就推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形势十分危
险。这时,已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为稳定战局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组
织计划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当时,他正在西南方面军协助工
作。最高统帅要求他至迟于7月4日返回大本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
统帅部的意图,主持总参谋部拟制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计划和方案,领导解决了各方面军作
战中的许多具体问题。7月23日,他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斯大林
格勒方面军。为解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合围的威胁,他建议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
的剩余兵力,对敌实施反突击。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围歼计划,而且阻止了敌人一举拿下斯
大林格勒的企图。随后,他协调其他战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的胜利,显示了他统率大军的才能。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作为大本营派出的代表,先后协助各方面军领导
进行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战役、克里木的
作战行动和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等。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之
一。在战役准备阶段,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设想;一方面详尽审阅了被命名为“巴格
拉季昂”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帮助大本营完成了各方面军的调动和集中,提出了他认为适
合担任新编组各方面军司令的人选,供最高统帅选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又深入各部队
检查战役准备情况,实施最直接的战役指挥。这次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受最高统帅之命,与总参谋部的人员一起拟制了远东作
战计划,并采取极严格的保密和伪装措施,将三个方面军调到中苏边境的三个主要突击方向
上。7月,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对日本关东军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
宣战。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进入中国东北等地。仅仅10天,苏军
就在三个作战方向上分别挺进了200——800公里,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的集团。8
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下旬,关东军陆续被解除武装。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
战役的指挥,再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战后,他先后担任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等职,
为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
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投降的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
奇·朱可夫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授衔的苏联元帅中,朱可夫是年纪最轻、声誉最高的
一位。他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的第一副手,参与或直接指挥了苏德战场的几乎所有决定性战
役,为赢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在俄国卡卢加省斯特烈尔科夫卡村。父亲是一个穷
鞋匠,母亲曾在一家农场干零活。父母的劳累,家境的贫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
很深的烙印。5岁那年,朱可夫上了小学。他的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奖状。11岁时,因家
贫无力继续供他升学,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当学徒。在五年艰辛的学徒期间,他从未
放松过自学,后来他曾通过了市立中学的考试。当时他只想攒钱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从未想
当一名军人,更没想过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1915年8月,
他被分配到骑兵第5团。1916年春,他随部队开往乌克兰。不久,又调到著名的骑兵第
10师第10团。部队开往前线仅两个月,朱可夫就获得了两枚圣乔治十字勋章。十月革命
期间,朱可夫所在部队的士兵委员会,决定遣散士兵回家,他于1917年11月30日回
到莫斯科。
    第二年2月,他决定参加赤卫队。但因患严重的斑疹伤寒而未能如愿。直到8月,他才
到莫斯科第1师第4团报到。1919年9月,红军和白军在察里津附近展开激战。朱可夫
的左腿和左肋被手榴弹的弹片炸伤,被送进医院。出院后不久,被任命为正式军官,派到莫
斯科受训。
    在莫斯科,他得知原来的女友玛利娅已经与别人结婚,感情受到很大的打击。他竭力抑
制自己内心的痛苦,潜心研究军事。几年后,朱可夫28岁时与亚列克山德拉结为伴侣,婚
后他们生有两个女儿。
    国内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先后任骑兵连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以及军区副司令等
职。他的勇敢精神和指挥才能受到了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伏龙芝的重视,也受到了斯大林
的注意。
    朱可夫担任骑兵团长的时候,就主张建立坦克兵团,反对按传统的办法将坦克分散配属
给步兵,以发挥快速突击的作用。苏军组建第一批坦克部队时,总参谋部要选拔两名杰出的
骑兵团长担任坦克团团长。斯大林确定的最后人选是:朱可夫和帕伏洛夫。朱可夫以极大的
热情和上进心投入工作,以罕见的耐心和克制态度去做那些看来是细小的事情,并以讲究方
法和深思熟虑的态度要求别人完成任务。朱可夫采取的原则是:“如果你不会干,我可以教
给你,如果你不想干,我就要迫使你干”。时间不长,他就把这支使用新式武器的部队治理
得井井有条。上级每次组织军事演习,朱可夫团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不仅进一步引起高级
军事领导人的注意,而且在全军中也逐渐有了名气。此后,他虽然担任了更高的职务,但仍
然十分关心坦克部队。1933年,他曾和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一道,提出了
坦克部队可以在现代战场上单独使用的新概念。这种见解曾在苏军少壮派中占了上风,但后
来因斯大林未被说服,坦克部队一度解散。
    1937—1938年。斯大林对军队中的所谓政敌及其支持者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许
多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元帅,都遭到了清洗。朱可夫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
得到了提拔。据同时代人回忆,这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对骑兵部队领导人的信任,另一方面
是由于斯大林对朱可夫本人极为赏识,特别是对他在坦克团担任领导工作时的印象极深。
    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职务时,随同一个苏联军事使团到中国观察日本人的战
略战术,并担任了驻华军事顾问。随后,苏方派出1000多名军事顾问、飞行员,支援中
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春,朱可夫接到通知,要他立即离华回国接受新的任务。不久,
他被派往蒙古,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以加强苏联在远东对日本的防务。这时,
苏、蒙军队和日本关东军正在进行哈勒哈河战役。朱可夫到任后,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并
亲临前线指挥,从而取得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胜利,他本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朱可夫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曾同西南方面军指挥员一起,使
用几个机械化军在布罗德地域组织实施反突击,阻止了德军闪电般的推进。这虽然没有达到
预期的结果,但却为他以后使用坦克机械化部队提供了经验。1942年7月,基辅危在旦
夕,担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议:放弃基辅,以便在耶尔尼亚组织防御,阻止
德军向莫斯科进攻。斯大林对此极为不满,并说这是胡说八道。朱可夫压抑不住冲动的感
情,几乎忘记了站在他面前的是最高统帅,便反驳道:“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
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斯大林果然在几小
时之后命令朱可夫立即动身去担任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员。到任后,他率领方面军在耶尔尼
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进攻战役,重创了德军突击集团。
    此后,哪里形势危急朱可夫就被调到哪里。1941年9月,列宁格勒形势危急,他受
命出任方面军司令员。到任后立即停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果断地撤换了两个集团
军司令,制定了守城计划。在人民的支持下,终于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方面还处在
胶着状态,德军又以180万大军向莫斯科发动总攻,首都在危急中。朱可夫奉命于10月
7日乘飞机到达莫斯科之后,与斯大林只谈了一刻钟的话,就前往西方方面军,指挥极端困
难的莫斯科战役。开始,他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了解情况,部署任务,组织部队顽强地阻击
敌人。18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朱可夫立即建议统帅部宣布全城戒严。10天之内,
朱可夫便把4万多工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编成了4个师,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从此,稳
定了局势,保证了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游行和红场阅兵。11月中旬,正当德军准备再次发动
进攻之前,朱可夫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组织西方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
同作战,发动了反突击,给敌以重创。将其驱至距莫斯科100—350公里一线。
    1942年1月,朱可夫担任了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总司令。7月底,轴心国
军已有30个师向斯大林格勒逼近,苏军也集中了三个方面军部队7月17日,一场恶战开
始了。朱可夫指挥的部队。顽强地抗击疯狂进攻的敌人,虽然大量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
但战场形势仍十分危险。8月27日,朱可夫被国防委员会任命为最高统帅的副手,负责全
盘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只用一天时间在大本营研究形势,第二天就乘飞机前往前线
指挥部。他以天才的指挥艺术和超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防御作战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问
题,保证了防御的稳定。从11月开始,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沃罗诺夫等制定了“天王
星”反攻方案。11月17日,苏军揭开反攻序幕,到1943年2月初,以苏军全歼被围
的33万敌军而结束,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
予苏联元帅军衔。这年他48岁。
    卫国战争的最后阶段,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率部于1945年初协
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维斯瓦——奥德河进攻战役,歼灭了德国“A”集团
军群,解放了波兰大部分领土,随即进入德国作战。1945年4——5月,他率部在其他
方面军的配合下,胜利地实施柏林战役,歼灭了希特勒的重兵集团,攻克柏林。
    战后,朱可夫先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
部长、部长等职。撰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1974年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沙漠之鼠”蒙哥马利
    1887年11月17日,英国伦敦一个牧师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
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贝纳德·洛·蒙哥马利。他的祖父罗贝特爵士,曾是印度战争中的英雄,
外祖父却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他的父母在性格上也是迥然不同。父亲是一位有圣者之风的主
教,而母亲则是一位意志坚强,为人严肃的家庭主妇。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对幼年时期蒙哥
马利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母亲对他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最大。
    少年时期,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顽皮孩子,为此经常挨打。14岁那一年,他才正式上
学,学习成绩极差,这不是因为他智商太低,而是桀鹜不驯的性格使他变成了劣等生。但
是,他的体育却格外出色。他善于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也都很出众。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与
职业军人的素质有某种吻合之处,蒙哥马利向往军旅生涯,20岁时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
事学院。
    1908年12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印度的皇家华维克夏团服役,任少尉排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1914年10月的伊普尔会战,战斗中负了伤,并获得了
服务优异奖章。这是他荣誉的起点。伤愈之后,他任师司令部的上尉参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青年时代的蒙哥马利有重大影响。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戎马事业的
热爱,更坚定了献身于此的信念。因此,这段时间的实践对他以后漫长的军事生涯是举足轻
重的。1920年1月,他进入参谋大学深造,同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步兵第17旅
任少校参谋,并参加了爱尔兰战争。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大学任教官。1930
年,陆军部选派他做步兵教材的重编工作。1938年10月,奉调到巴勒斯坦任少将师
长。1939年8月,又接任远征军第3师师长职务。1927年7月27日,蒙哥马利与
卡弗太太举行了婚礼,此时他已40岁。新娘是一位已有两个男孩近40岁的寡妇。但俩人
婚后相敬如宾,10年后卡弗太太去世,给他留下了9岁的儿子戴维。此后,蒙哥马利一直
过着独身生活。
    蒙哥马利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其它业余爱好,他把敏锐的智力全部用在军事专业
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年间,蒙哥马利潜心研究战争理论
与实践。他有近似狂妄般的勇敢和自信,但对部属却仁慈而富有人情味,他性格孤独,不善
交际,但却能以自己的卓越表现赢得部下的拥戴,他治军严格,善于用人,信奉“一种能凝
聚士兵于共同目的之下的能力与意志,一种能激发鼓舞信心的性格”,不拘泥于细节琐事,
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决策重大问题,他是一位众口皆碑的好教官,也是一位杰出的师长和守备
区司令。尽管他才能出众,但人事关系却非常一般。这一方面是由于蒙哥马利的自命不凡,
得罪了周围的同行们,另一方面英国军界的保守思想暗流容不得他的激越雄心和创新意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率领第3师随布鲁克军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参加了在法国
和比利时的战斗。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多数指挥官惊慌失措,控制不了部队,蒙哥
马利却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所以尽管他人际关系恶劣,但凭着其超群
的军事造诣,却巩固了国内的基础,布鲁克,邱吉尔等英国军界、政界的名人,都成为了蒙
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出征西欧失败后,英军于1940年6月撤回国内,不久蒙哥马利即
升任第5军和第12军军长,接着又在英国感到威胁最大的东南部任守备区司令。在完成这
些使命的过程中,蒙哥马利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的才干。
    1942年7月1日,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受到德国战斗机的攻
击而毙命。于是,本已奉命指挥“火炬作战”的蒙哥马利,在24小时之后又奉命飞往开
罗,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是一支由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和英国人组成的部
队。失败的阴影、沮丧的气氛笼罩全军。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立即整顿部队,
分析敌情,把新的目标和必胜信心灌输给官兵。他命令部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从阿
拉曼战线撤退。他针对隆美尔引诱盟军装甲部队先攻击、后用火炮击毁盟军装甲目标,从而
使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宰战场的惯用战法,一反过去的战略战术,采取以逸待劳的方针,进行
阵地防御战,迟滞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8月31日,隆美尔的部队补足了油料之后,向盟军发起攻击。蒙哥马利在战前做了严
密认真的准备,并靠自身的洞察力和新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对德军的这一行动了如指掌。他
简单、精确的诱敌计划,预备队的慎重集中,装甲兵力的严密控制,严峻环境下的沉着应
战,很快使英军化被动为主动。在德军装甲纵队预定出发前两小时,英国皇家空军夜航轰炸
机对处于集结状态的德军运输车辆实施破坏性攻击。战斗开始后,英空军又专门对付行进中
的德军坦克,使德军遭到了重大伤亡。经过两天的激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反被包围,无力
重新发动进攻。蒙哥马利乘机由防御转入进攻,严令部队紧紧抓住德军的一切弱点给以致命
打击。在作战中蒙哥马利身先士卒,经常奔波于各战场。他不戴头盔,却戴一顶澳大利亚军
帽。这顶在英军高级指挥官中独一无二的贝雷帽,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它成了蒙哥马利
的外部标志。官兵们在前线见到它就会受到鼓舞。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国第8集团军重
振军威,连连奏捷,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军名将隆美尔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地
位。1942年10至11月,经过几番交战,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军团遭到了毁灭性打
击,英第8集团军赢得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重大胜利。英军以伤亡1.3万人,损失10
0门火炮、500辆坦克的代价、歼灭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万余人,摧毁火炮1000
门,坦克500辆左右。蒙哥马利由此声名大震,被称为“沙漠之鼠”。1942年11月
至1943年底,蒙哥马利转战西西里和意大利。这段时间,他虽无特别的建树,又在西西
里无端地指责过美国名将巴顿和布莱德雷,公开对美国人的军事能力表示不信任,曾引起不
少非议,但总的说来还是胜多败少。
    1944年1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各一个集
团军),负责准备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是他戎马生涯的又
一光辉时节。他充分发挥出色的组织才能、过人的意志、敏锐的眼光和称职的指挥官所必备
的“简单观念”,在设于他母校圣保罗的指挥部里,精心制定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
计划。为了实现战役的突然性,盟军曾采取许多措施隐蔽地集中兵力兵器和迷惑德国人。6
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7月24日,盟军占领了宽100公里,纵深30一50公
里的登陆场。这个登陆场的面积虽然比蒙哥马利制定、经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批准的预定
登陆面积要小一半左右,但在占有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盟军仍能在这个登陆场上集中大量
兵力兵器,使德军的一切反扑都归于失败,从而实现了总的战略企图。
    此后,蒙哥马利指挥盟军集群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西北部作战。1945年任英国驻
德国占领区总司令,1946—1948年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
西方盟国防务会议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武装
部队第一副总司令。
    蒙哥马利于1958年退休后,在家乡渡过了他的余生。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
雄,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至今仍是一位引以为荣的传奇式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德国陆军的元老伦德施泰特
    在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中,声望像伦德施泰特这样高的人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
的军事指挥能力强,英国人认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另一方面则
是因为他的资历深,其资历在纳粹将领中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旧
日德国军人的典型。
    1875年,伦德施泰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据说,其家族的军人生涯已经延续85
0年之久了。他的父亲出身贵族,青年时当过骑兵少尉,后来升到少将。1892年,17
岁的伦德施泰特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校毕业,被派到驻卡塞尔的步兵第83团任见
习军官,一年后晋升为少尉,开始了正式的职业军官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
期间,由于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异的表现,他提升得相当慢,大战开始时,他任预备第22
师的上尉参谋,1916年晋升少校,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参谋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于1920年以中校军阶加入共和国陆军,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1923年晋升上校,1
926年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师长,一年
后升为中将,1932年任第3师师长及柏林第3军区司令,半年后又任下辖六个师的柏林
第1集团军司令,这时候他已经是上将了。
    伦德施泰特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揣摸的人,他谦虚而又清高,缺乏自信而又多疑;有
时沉默寡言,有时议论风生;有时感情冲动,有时又格外镇静和沉着。他的家庭生活倒没有
什么特别之处,27岁结婚,只有一个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独生子。在军事思想上,他既不
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比如在对待装甲兵的问题上,他虽不赞同古德
里安的装甲集群体制和战术,但又主张部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
    伦德施泰特是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对政治缺乏兴趣,希特勒夺取政权后,在军队建设问
题上常同他所在的陆军总部发生意见分歧。1938年元月,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
职,伦德施泰特因此同希特勒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辩。
    这年夏天,当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发生危机时,他指挥的第2集团军被内定为入侵
捷克的主力。当慕尼黑会议解除了苏台德地区的危机后,厌倦官场生活的伦德施泰特主动呈
请辞职。据德国一些人说,在这之前,他一再警告要避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8月下旬,德军入侵波兰的前夕,伦德施泰特被重新征召服役,希特勒任命
他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得力助手——德国陆军中的干才曼施泰因出
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在入侵波兰的行动中,他们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执
行,而是根据实际战况,毅然把第10集团军调到华沙北面阻止波军主力向东撤退,使波军
大部遭到围歼。为表彰其卓越的指挥,希特勒授予他武士十字勋章,并任命他为东线总司
令。10月18日,他又调任新职,任西线“A”集团军群总司令。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英国远征军发
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次代号为“黄色方案”的作战行动的实施,是按曼施泰因提出的“镰
割”计划进行的。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作为攻击主力,越过阿登山脉,直趋英
吉利海峡沿岸,从马奇诺防线后进至瑞士边界,完成大包围态势。而“B”集团军群以古德
里安的装甲部队开路,在航空兵协同下向阿登地区急进。“镰割”计划获得惊人的成功。
英、法、比、荷、卢都溃不成军。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英国远征军侥幸从敦刻
尔克撤回本土,法国也被迫于6月22日投降。7月19日,伦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元
帅。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伦德施泰特又被调
到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他指挥的部队除德军外,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
利等国的部队。6月22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节节败退,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
团军群,围歼了当面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于8月24日进至第聂伯河河口,突入苏
联国土纵深达500多公里。8月到9月下旬,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又在其中央集团军群的支
援下,攻占了基辅,俘虏苏联红军60余万人。
    11月,伦德施泰特又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装甲集团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东
犯,一度曾攻占了罗斯托夫。伦德施泰特由于积劳过度,在其指挥部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
后经抢救才脱离了危险。此时严冬来临,他意识到后勤补给线过长,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军难
以在当地长期坚守,于是建议将部队后撤100公里,希特勒没有批准,于是他以心脏病为
理由要求辞职。伦德施泰特以为希特勒会表示挽留并接受其意见。不料希特勒却立即答复
道:“我批准你的请求,请你马上交出指挥权,伦德施泰特把指挥权交给了德国陆军元帅赖
歇瑙,但防线并没有守住,不久就被苏军赶到了米亚斯河一线。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再次起用伦德施泰特,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1942
至1943年,西线无大战事,伦德施泰特主要是在其总部所在地巴黎,与德国的傀儡贝当
保持接触。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对构筑沿海要塞工事态度消极,遂将此事交给了“B”集团军
群总司令隆美尔。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伦德施泰特此时已看到德国在军事上是必败
无疑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强大的海空军支援下,出动大量地面部队在诺曼底登
陆。盟国的空军夺取了从沿海到内陆纵深地区的制空权,切断了德军所有交通线,使德军在
白天无法采取作战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伦德施泰特主张的“机动防御。已毫无意义。7月
2日,希特勒授予伦德施泰特一枚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同时任命克卢格接替了他的职务。
伦德施泰特回到德国休养,希特勒送他一张25万马克的支票,他把这笔钱如数存入银行,
一直不曾动用。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伦德施泰特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
为,他说:“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约束。”正因为如此,他才奉希特勒之命担任
了“德国荣誉军人法庭”的主席,负责审理反抗希特勒的案件。
    希特勒为了利用伦德施泰特的影响以鼓舞士气,于1944年9月1日请他三度出山,
再次担任西线总司令之职。10月18日,伦德施泰特代表希特勒主持了隆美尔的国葬仪
式,当然他并不知道隆美尔是被迫服毒自杀的。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西线发动
了所谓“伦德施泰特攻势”,但实际上伦德施泰特并不同意这次反攻,甚至根本不管,只是
让他的部下们尽力而为之。他把自己的司令部仅仅作为传达希特勒指示的通讯站。虽然德军
在反攻初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后续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之后,
至1945年1月底又被盟军赶回原出发阵地。1945年3月9日,在美军渡过莱茵河之
后,他又一次被解除了西线总司令职务,奉命永久退休了。
    1945年5月1日,伦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俘获,后来又被引渡
给英国人。他在英国度过了数年监狱生活,1949年因健康状况不佳而获释。从那以后,
他在一所养老院里度过余生,1953年3月24日死于心脏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富有创见的曼施泰因
    1940年5月,德军在森林密布的阿登地区突然向西欧盟军发起进攻。从这一方向发
起主要攻击,完全出乎盟军意料之外。盟军的作战计划被全部打乱,很快就溃不成军。看到
这一切,曼施泰因中将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因为德军的这一重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曼
施泰因大胆而富有创见的作战计划。
    1887年12月24日,曼施泰因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生父是炮兵少将。出
生后不久,就过继给姨父曼施泰因步兵少将。两家都是东普鲁士的显贵,曼施泰因从小就过
着豪华舒适的贵族生活。1900年,他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
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名人辈出的禁卫军步兵第三团服役,任见习军
官,一年后晋升少尉。1913年进陆军大学,尚未毕业就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
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他转战东西两线,参加过多次战役。在一次战
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归队开始做参谋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仍追随其老上司罗斯堡制定新的陆军建军计划。1929
年,他调回国防部参谋本部,并多次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他两次访问苏联,会晤苏联高级将
领,参观军事演习。1934年,希特勒执政后,他官运亨通,先升任柏林第三军区参谋
长,1935年又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10月升为少将,任副总参谋长。
    曼施泰因自幼熟读军事著作,加上过人的智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他战术上的创新意
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1935年秋天提议建立自行火炮这一新兵种,当时受到许多人
反对,但几经周折,这一建议还是在大战爆发后被采纳了。据说到1944年初,这种火炮
就击毁了2万辆装甲战车,并被苏联大量仿制和广泛使用。曼施奉因任副总参谋长时,德国
陆军总部的许多计划都是由他组织实施的。
    1938年,曼施泰调任第18师师长。大战爆发前夕,曼施泰因晋升为中将并出任
“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大战爆发后,他与司令官隆德施泰特配合默契,成功而创造性
地执行了“闪击”波兰的“白色作战”计划。进攻波兰的头几天,“南方”集团军群重创波
兰两个集团军,突破了波兰西部整个防御纵深,其快速兵团也出发到维斯瓦河和华沙附近。
此时,机警的曼施泰因觉察到波军在波兹南省还集结着大量兵力。于是,他命令所属第8集
团军注意对北面的搜索。果然不出所料,第8集团军遭到了奇袭而被迫转入防御。隆德施泰
特和曼施泰因并不忙于增援第8集团军,而是将计就计,让第8集团军顶住北面的波军,让
第10集团军从南面和东面进攻,同时请求陆军总部命令“北方”集团军群攻击波军后方,
造成合围之势。尽管波军作战勇猛,但只有一小部分突出重围。9月17日,苏联军队越过
波兰东部边境,给了波兰背后一击。9月18日,波军全面崩溃。德军把华沙团团围住,9
月28日,波兰守军投降。
    德国侵占波兰后,又相继占领了丹麦、挪威,并准备实施蓄谋已久的入侵法国的“黄色
作战”计划。原先的战略意图是,以“B”集团军群为主力,经荷兰南部向比利时北部进
攻,击败预计在那里可能遭遇的英法联军和荷、比两国的部队,占领海峡南岸,而在“E”
集团军群左面的“A”集团军群,通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沿马奇诺防线在萨尔河与色当
以东的马斯河之间一线,向西北建立防御阵地,掩护“B”集团军群。曼施泰因对这一计划
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陆军总部的计划,只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施里芬计划的翻版,
虽然那一计划曾获得巨大成功。但1939年的情况与1914年相比有所不同,再重复老
一套,便难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他根据1939年的欧洲军事形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
具有独到见解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以装甲部队为先导,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通过卢
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海峡沿岸,切断盟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尔后同
“B”集团军群一起将其各个歼灭。而在马奇诺防线只进行佯攻,以牵制大量法军;预定在
荷兰和比利时中部实施辅助突击,以牵制在该地域行动的英法基本兵力。
    曼施泰因的创见终于被希特勒所采纳,因为希特勒在战略战术上也不喜欢墨守陈规。1
940年5月,德军按照修改过的作战方案,在森林密布的阿登地区实施完全出乎盟军意料
之外的主要突击。尽管盟军展开了150个师,与德军师的数量大致相等,但盟军的作战计
划却被全部打乱,在德国进攻的最初几天就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曼施泰因的建议对德军
击溃英法军队和占领西欧诸国起了决定性作用。7月25日,任第38军军长的曼施泰因获
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曼施泰因调任第56装甲军军长,不久便参加了侵苏战争。他曾指挥
部队利用俘获的苏军车辆,乔装苏军的伤兵队伍,巧妙地攻占了德维纳河上的桥梁,希特勒
对此大为欣赏。9月,曼施泰因被任命为第11集团军司令。不久,他组织指挥了克里木战
役。在这次战役中,他以七个步兵师和一个罗马尼亚山地军,在第1装甲兵团和航空兵的支
援下,俘获了约20万苏军,重创苏独立第51集团军。从1942年初开始,曼施泰因又
采取了一系列大胆果断的攻势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战果。2月1日,他晋升为上将。5月8
日,他对克尔齐发动攻势,七天之内就攻下克尔齐城,俘获苏军17万人,缴获火炮千余
门。6月7日,又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又俘获苏军9万人。7月1
日,他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为陆军元帅。
    他因战功卓著而得到希特勒的高度信任。哪里战事紧张,他指挥的集团军就被派往哪
里。但是由于希特勒政治上和战略上的错误,狂妄地与几乎整个世界为敌,军事形势每况愈
下。曼施泰因从1942年下半年以后,尽管为挽救法西斯德军的危局进行了15个月的艰
苦防御战,而且也有过一些出色的战术行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1944年
初,曼施泰因建议任命一位职业军人作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此举触怒了希特勒。194
4年3月30日,曼施泰因被召到萨尔茨堡,希特勒授予他双剑栎树叶勋章,同时解除了他
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
    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国人俘虏,被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赦释放。著有
《失去的胜利》,内容主要是回忆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生于东普鲁士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陆军军
官。古德里安13岁进入军官学校,190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轻步兵营任见习官,
而这个营的营长就是他的父亲。1913年10月,他与在汉罗福省驻防时相识的玛加丽特
哥尔尼小姐结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
    1922年,他调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青年时代的古德里安,就具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
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常
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
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1934年
7月,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
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攻击、迅速
的“闪击战”理论,也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
    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19
30年,德国的摩托化部队只有几辆陈旧的装甲侦察车和几个摩托车连。到1932年,参
加演习的摩托化分队还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后,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希特勒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他不仅在财力物力上优先满足装
甲兵发展的需要,而且每当演习和试验新坦克时,他都亲临现场。当他第一次参观古德里安
组织的坦克群进攻演习时,面对排山倒海的钢铁洪流,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正是我想要
的东西!”1935年3月,希特勒彻底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陆军当年就把一个装甲旅
扩编为三个装甲师,每个师有561辆战车。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师长之一。
    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1
936年至1937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
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
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两种新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在策二次世界
大战中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两个装甲师打
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
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军军长。这个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
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执行了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也使自
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团军群中的两
个装甲师和两个轻装甲师集中起来使用,横冲直撞,锐不可挡,强渡了那累夫河。9月14
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筑垒地域,17日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前卫装甲部
队在布格河畔的符沃达瓦会师。古德里安像隆美尔一样,从来不在后方指挥,他总是乘坐装
甲指挥车与先头部队一同前进,靠无线电同他的指挥机关和各师师长保持联系。有时由于前
进速度过快,甚至进入己方的炮击区而险遭厄运。
    波兰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线。他所在的19军属伦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
群。1940年5月,该军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
13日就渡过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坦克军在色当以西和以南扩大了桥头阵地,并击
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部队的前进,即
汽油耗尽和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
获得的巨大战果感到惊疑,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情
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
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阵地”。古德里安
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神速前进。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
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前卫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接着又由阿布维尔向北推进,2
2日占领布伦。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取得了一连串的重
大胜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史上空前的胜利。
    1941年6月28日,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兵团属中央集团军
群,担负了向莫斯科方向突击的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获胜,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
科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于冬季的来临、苏军的英勇抵抗和德军战略目标分散
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之战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编入预备役,过
了一年多闲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之后,又重新起用古德
里安,任命他为坦克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部队的发展、组织和训练。在他任职期间,德国
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1944年7月,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与此事无关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国陆军总参
谋长。但这时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已是独木难支。1945年3月
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职务,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5月10日,古德里安
被美军俘虏。不久获释。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这位坦克战专家虽然到底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法
西斯德国称雄一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人。他
的肖像至今仍挂在德国的装甲兵军营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